李洁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时代里,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方便,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犹太人有句俗语: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但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从细微处着手的工作。在平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好语文书
读好语文书,应先从读好每一篇课文开始。每次,新接手一年级学生,我都是从老师领读开始的。小孩子喜欢唱读,拖长了音调,摇头晃脑地读。但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而且,这样的读,不能恰当地断句,不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也不能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每天早读时间,我都要拿出近一半的时间来领读,指导读:读课本,读古诗词,读阅读;指导朗读节奏、语气、长句子的准确断句等等。一年坚持下来,学生的朗读就有模有样了。也正因如此,我所带过的学生,在朗读这一点上还是挺不错的。
其次,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切忌“读课文”之类的笼统话,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閱读课文。预习提纲可涉及文中的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可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从课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生字的扩词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再如,要培养学会做预习笔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1)我读完课文有了哪些问题,老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2)书中难写易错的字有哪些。学生明确了预习时记什么,那么在阅读课文时就会目标明确,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语文书是学生可以统一用来阅读的材料,老师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读书勤动笔
“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1)关键性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关键句,用“﹏”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做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在平时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中写得好的只言片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随时摘抄下来,并加以归类。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会“量体裁衣”
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指导阅读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比如诗歌可以大声朗读,故事可以默读,重点句段可以反复研读,等等。
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只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5、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就学校而言,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开展“小小签到”活动,学生坚持每天阅读、签到,这既能对每个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又可以让孩子们在相互的学习中提高能力。这些现身说法的活动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员共同阅读,亲子阅读,家庭里浓厚的读书氛围,都可以培养起孩子读书的兴趣。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阅读时认真思考的习惯,找到读书的动力,以这种动力驱使自己爱上阅读。作为教师,应在班级中、在学校里创设一种优雅的阅读环境,创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知识;使他们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扩展,让他们在快乐而充实中度过每一天;使学生自然地形成一种爱好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的心智得到锻炼。爱上阅读,人的素养也会随之提升,这也才是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所
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