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振雷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人,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好孩子需要多方面努力,同时家庭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学生不断増长的独立需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多鼓励孩子自理自立,多渠道开展活动,来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家校联手;孩子;自理自立
在我原來的认知里,优生各方面都不错,基本上不用太操心,随着年级的增长,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强,是教师的好帮手,能多多为教师分忧。随着与家长的深入沟通,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许某某是我班的学生,他聪明、活泼、调皮,在班里成绩也挺好。但由于他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父母对他非常溺爱,要什么买什么,从小什么都不要求他做,他也不主动帮父母做,就是家里的小皇帝。他的父母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第一要务,只要认真学习,其它的事情可以由父母包办。 洗衣做饭扫地倒垃圾,从不让孩子插手。上了高中,离家有些远,就住校了。 刚开始和一个寝室的同学关系还不错,可是后来同学反映,他们在寝室里发生了矛盾。他也到我面前来诉说了一些情况。我再单独和寝室里其它同学交流,都说他太懒,每次该他做卫生都做不好,自已的内务也整理不好, 被子也要同学帮着叠,鞋子等杂物乱放,最受不了的是一周衣服鞋子自己从不洗,打完球换下来的衣服,也都带回家妈妈洗,包括内衣。 大家说了几次都收效甚微,所以渐渐的他们疏远了他,甚至闹了矛盾。
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学生的教育。我找了班里其他同学交流,了解了他们同学的内心想法,然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一是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里有这么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关注。对于独生子女来讲,更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更加难以融入集体,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我们在重视孩子在学校学习表现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在生活当中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加强与生活指导教师的对接,对孩子在生活区的整体表现和个人表现加以重视。
四是教师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作为教师要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给予家长教育观念上的指导。
事后我有目的和同学、生活指导老师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寝室的同学和生活指导老师也跟他妈妈交流过。 他妈妈跟我谈到了他在家的表现,就如我开始所述的一样。 还告诉我,她自己没文化,又早年离了婚,家里就他们两母子,所以她觉得孩子可怜,更宠爱孩子,没要求孩子平时帮她分担一点点家务,她宁愿自己下班后一切自己做,只希望他儿子能好好读书,将来能出人投地,给她争一口气。我想她是觉得对他有所亏欠,想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吧。
但是作为教师我认为这样无原则的迁就恰恰是错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很明显这位家长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这个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孩子需要成长,需要独立,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家长的包办代替换来的是一个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孩子。 我有责任提醒他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举了两个神童的例子给家长听,一是,曾雪梅从孩子1岁3个月时,就开始教他写字,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名声也是从此不胫而走。神童的经历很让人羡慕,主要还是他学业上的优秀,从小学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接着于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便成功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就这样在妈妈的一路陪读下,读完了大学,并于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就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这一路走来,妈妈并不容易:每天早晨起床,就给孩子把牙膏都挤好了,不让孩子做家务,端饭、洗澡、这些都要是妈妈一手包办,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为的就是他能够专心读书。“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这是神童妈妈常常给神童所讲的话。最终,孩子学业上的成就,妈妈是看在心里,喜上眉梢,证明了自己教育的孩子是成功的。但是在读研的时候,离开了妈妈的陪伴,魏永康生活开始不能自理: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甚至北京冬季的一天,踏趿上一双拖鞋、穿着单衣就到天安门去玩,他不会与同学交流,不会跟导师交流,自己的论文无法完成。最终,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其母亲特别生气,还曾经指责儿子叫他从中科院的楼上跳下去,称:“我巴不得他死了就好!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 二是神童张炘炀。当我们小时候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会了一千多个汉字了,而且我们需要六年才能学完的课程,他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学完了,中学的课程更是如此,然后在家里自学高一高二的课程,高三进去插班读书,在10岁的时候就和一些十七八岁的人一起去参加高考了。因为是神童的原因,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央体为他专门做了一个采访,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如果不在北京全款买房,自己就不读博了” 。从这两个事例,我们要吸取教训,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鼓励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长做家务,锻炼生活生理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这次事情后,我利用班会课,讲了上述两个神童的例子,并开展了“学会生活自理、自立,我为家人做点事”的活动。让孩子从力所能及事做起,让孩子认识到家长对他们的付出。事后,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以后比以前勤快了,有的还给他们洗脚,家长说从来没想到在孩子身上,会享受这样的待遇。后来,我又让孩子们准备一本亲子留言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好意思表达出来的,写在留言本上,与家长互相交流。有的家长反馈,从来没感觉到孩子的心思好细腻,是她原来没有想到的。
我也从中汲取了教训,从中了解到许多我不知道的故事。这种把课内向家庭延伸的活动,把家校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学校,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重要性。今天面临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就是在家长“疼儿儿不知" 的溺爱中长大。家长尚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过度保护的教养态度造成了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少交往的经验,不会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事事以“自我” 为中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给以指导,配合学校的教育,而且要以提高家长教育索质为目标,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给予指导。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家长一起配合教育好孩子。事事包办,过度保护的教养态度使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要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主人, 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家庭环境对学前孩子入学准备的影响[D].孙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 吴梅花.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