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秋霞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等能力。笔者所参加“构建小学高段‘批注—交流’式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在中年级就开始了一些“批注”方法的引导,在搭建的“交流”平台中提高阅读能力。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围绕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批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的。
一、抓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有的课文能直接在文中找到一句可以概括文章内容的语句,这些语句或是总起句,或是总结句,也可能是过渡句;有的课文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去归纳;有的串联课文中的重点句来归纳。《搭石》在文中就有一句统领全文的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优美的风景”。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了“搭石”,然后提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以此为抓手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抓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1:搭石就是指人们在小溪里摆放的一排石头,供人们走过不湿脚。
师: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呢?哪位有补充?
生2:这些石头平整方正,间隔二尺左右。
师:你能再说说什么是搭石吗?
生1:搭石就是指人们在小溪里摆放的一排石头,他们平整方正,间隔二尺左右,供人们走过不湿脚。
师:课文围绕着搭石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请同学默读课文,用双横线划出这句话。(学生默读批注)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优美的风景
师:就是这些普通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乡亲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这道风景!
二、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理解词句意思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句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文)解词,以句(文)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前后联系,批注出相关语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体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深入体会词句意思。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深刻?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很有顺序,“协调有序”这个词让我感受深刻。
师:(板:有序)
师:哪句话具体描写了“协调有序”?
生4: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划下来,在旁边批注上“协调有序”。我们也来走走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
生(齐):踏踏——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
生(齐):踏踏——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
生(齐):踏踏——
师:踏踏,踏踏,多像一支轻快的音乐!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轻快的脚步声,这一切都给人美的享受!
三、驻足细读,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体会句中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是小学中年级开始培养的一种阅读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什么是关键词句呢?所谓关键词句,就是指课文中那些能表达作者情感、概括主要内容、暗示课文的思路、标示句段之间的关系、蕴涵深刻含义、优美恰当的等对课文表情达意至关重要的词句。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很快的划过去,不注意思考体会,而“批注—交流”式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细读文本,驻足品味。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情感,感悟表达的能力,从而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
师:还有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美呢?(汇报交流)
师:(指导学法)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感受深刻的词语下面用“▲”标注,并用一两个词语批注你的感受。(批注示范引路)
生:(自渎批注)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后面的……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深刻?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很有顺序,“协调有序”这个词让我感受深刻。
师:(板:有序)
生2:我觉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写得很美。
师:“清波漾漾”是一幅怎样的饿画面?
生3: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一层层波纹,很好看。
师:那“人影绰绰”呢?
生:(沉默)
师:(出示課件)“绰”在词典中有两种意思,①宽绰;②(体态)柔美,你认为在这里应选择那种意思?
生:第二种,柔美。
师:什么“柔美”?
生:倒影在水中的影子很柔美。
师:那这个词义就是——
生:走搭石的人倒影在水中的影子很柔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吗?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笔者紧扣年段教学目标,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批注,指导与自主相结合,在交流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在学生批注肤浅或交流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要调整教学策略,发挥教学机智,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