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民族服饰必将在世界的服饰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民族服饰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必然选择。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助长民族服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的发展是民族服饰走进广大人们生活的重要原因;主流思想的引领是民族服饰创新发展的无形推手。民族服饰的诞生、发展和衰败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人们应该顺从它的发展规律,引导它获得新生。
关键词:民族服饰;经济;交通;旅游;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教育部项目“明清古典文学中女性服饰与社会风尚研究”(18YJA760073)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个多民族交融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民族服饰的兴衰存亡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保存和延续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发展的道路在哪里?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少数民族自身,也引起多数国人的关注。国家出台了很多挽救和保护民族服饰的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民族服饰的诞生、发展、盛行和消亡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民族服饰有其存在的土壤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从它产生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实用性和审美性。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从属的。所以服装的式样、花纹、质地和附属饰品都随着各民族的实际应用而不断衍变。服装的审美观也随着各民族的发展而变化。各少数民族因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传统意识的影响,故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服饰风格[1]322。
如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藏族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如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
在漫长的服饰演变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是明珠、是瑰宝,正是由于兄弟民族携手共创文明,才使得中华民族服饰在国际服饰舞台上丰富多彩,独树一帜,令人瞩目[1]323。
二、民族服饰的融合与演进
中国民族服饰绚烂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民族服饰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已经灭绝或即将灭绝,这是服装发展史上的一种可怕趋势。现在国人已经意识到民族服饰的重要性,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但可能也难以挽救它衰败的命运。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东西必然会消逝,历史有它自己的选择,失去是因为有新的、更好的诞生,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地看待历史。
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迫使民族服饰受到冷落。一些民族服饰从选材、织布、染布、缝制、装饰等都是纯手工制作,工序繁琐,工艺精细,制作周期较长,穿戴和搭配太复杂。当今社会,谁还会痴情地花费几年时间制作一件衣服,再用上一生来保护和珍惜?纯手工制作的服饰因为人力、物力等成本太高,价格自然就高些,比如,西藏纯手工制作的传统藏服一套都在一万元左右,这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云南大理的白族是扎染的故乡,但我们去参观时看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在制作,没有一位年轻人参与。是扎染技术高端难学吗?恰恰相反,扎染非常简单,一学就会,为什么年轻人不做呢?因为当地年轻的姑娘都去从事来钱更快的旅游业了,这是经济杠杆决定的。扎染制作周期长,非常辛苦,一块布缝制扎染图案需要一周左右,染过后拆线还需要一至两天,可是,也就卖两百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低。现在的纺织技术发达,很多印花面料都比扎染漂亮,消费者不愿为一块稍微有點特别的布出大价钱。我们随行一百多人,只是看看,买的非常少,这就是传统服饰的尴尬境地。在市场经济的现实境况下,光靠国家政策的扶持,真的是杯水车薪。服装就是一种实用品,一旦从日常穿着上升为工艺品,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和生命价值。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族服饰缺少或失去了穿着环境。综观民族服饰,虽然每个民族的服饰各不相同,但也有其共同点,色彩鲜艳,工艺复杂,刺绣扎染镶嵌等各种手法交替使用,这些元素符合人类着装的本质心理,没有着装的功利性,而是为自己的心穿衣。只是现实生活发生了巨变,城市化的进展让很多农民成了工人,居住在高楼大厦的“鸽子笼”里,工作在狭窄的空间,生活状态紧张、压抑和灰暗,色彩张扬、装饰繁复的民族服饰与现实状况格格不入,人们背弃了穿衣的“本真”,压抑了对自然的向往。特定的时代造就了特定的服饰,一些民族服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只能成为人们梦中的向往。
交通的便利,使人们的交集和共同需求增加了,不同的民族希望有共同的语言和服饰,甚至,有些民族还刻意掩盖自己的民族属性。地域性太强的民族服饰逐渐退出人们日常的着装。文化、社会、历史容许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进行个性选择,但又毫不含糊地深刻规定着人们的一切,让人们别无选择。[2]23不仅中国面临着民族服饰消亡的危机,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的民族服饰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人类的危机首先是理解的危机。” [2]24当今世界交流频繁,世界需要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需要共同的交流准则、共同的价值取向、甚至共同的服饰,在这一点上服饰是做得最好的,世界各国基本有了共同的着装礼仪标准。世界已经如此,何况我们国内,民族服饰的趋同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民族服饰中优秀的元素会永远保存,并加以发展。
三、民族服饰的创新发展
很多因素都在导致民族服饰的衰落,但是,“存在就是真理”。经历了几千年的民族服饰必然有触动人类心底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消失,只会以新的形式演变,依然在服饰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助长民族服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特征,被喻为“无字的史书”“无声的语言”,是最容易体现和区别的,要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特色,最好从服饰的文化特色开始。
近现代中国民族服饰之所以不被大家认可,主要是因为经济落后,国人自卑,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仅在服饰领域,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否定自己祖宗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增强,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国人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很“富裕”,祖宗留了这么多的宝贝,于是,慢慢变得自信,甚至有些自豪了。在服饰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喜欢有中国韵味的传统服饰,设计师们也开始注重从传统服饰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
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和出席各种国际会议越来越多。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载体的服饰代表着国家形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在服饰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服饰要想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就必须从传统服饰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每届国家主席和夫人出国访问都会穿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我国举办重大国际会议时,甚至让所有参会的国家领导人统一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PA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会议,参会的国家领导人都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也是对当今中国发展的自信,更是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递着国人的自信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二)旅游业的发展是民族服饰走进广大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民族服饰一般色彩艳丽,图案精致,符合多数人对服饰的真实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脱离了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享受轻松自在,追求着装的纯真状态,首选的就是有民族特色的艳丽服饰。旅游区的民族服饰是经过创新的所谓的“民族服饰”,仅取用民族服饰的某些元素,结合现代的服装面料、装饰材料和工艺手法等制作。这些服饰虽然五彩缤纷,花样繁多,但仔细观察,发现商家以盈利为目的,卖的几乎都是大家喜欢的那几样。这些服饰一般价格低廉,质地较差,缺少设计感,基本以各种花色面料为主,只图游客的新鲜感和高兴,买来感受一下旅游的氛围。
特定的民族服饰只适合特定的民族穿着,游客永远只是看客,商家要想赚钱,必须民族与现代兼顾,这样游客既有新奇感又敢于穿着。旅游区的民族服饰,既要有民族气息,又不能太民族化,根据游客来源和当地的服饰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些区域经济特色。如,北京以前是清朝的都城,清朝流行的旗袍、马褂、中国红、刺绣、龙凤、祥云等是外国人对中国符号的理解,他们喜欢这种清朝气息浓郁的中国服饰,认为这就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服饰,这些服饰在北京的旅游市场比较多。但是在中国的边陲小镇,人们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这里的旅游服饰多少会结合当地的服饰特点,创造出游客喜欢的“民族服饰”,如云南是个多民族聚集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游客分不清具体的民族,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多民族的共同特点,比如刺绣、扎染、蜡染等,旅游区的服饰会截取这些共同特点,创造出带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服饰,来获取游客的芳心。
旅游区的民族服饰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仅限于当地的旅游环境,一旦脱离了穿着环境,服饰就变得怪异和不合群了,这些服饰既不是正规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大多数中国人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民族服饰,它终究只是旅游商业的一种产物,而且,它是趋利的,始终随着游客的喜好而变化,很难上升到一定高度,难以有大的作为。
(三)主流思想的引领是民族服饰创新发展的无形推手
民族服饰要发展必须与现代服饰结合,这是民族服饰发展的必然之路。传统的民族服饰已经失去了滋养它的环境,社会在进步,服饰必须与时俱进。纵观整个服饰发展史,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是在向前发展的,改变是必然的,改变是生存的唯一法则,“变则通”。今天,即使我们再难割舍民族服饰和传统技艺,消失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抢救和保护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脱离了生存土壤的事物,想要像过去那样盛行是不可能的。
一种事物的消失,總会有另一种或更多种新事物的诞生。服饰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不必总是缅怀过去,应该满怀喜悦地迎接民族服饰的“新生”。新生的民族服饰没有传统的那么规范,它没有明确的民族性,只是取民族服饰的某些元素,加以融合改造,这是民族服饰的一种符号,一种代表,是民族服饰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经过消化吸收后成长起来的、新的、能被国人和世界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今天的世界,人们不再拘泥于小的民族,而是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各国的服饰文化都是现代设计师灵感的源泉。巴黎时装周和北京时装周上具有中国元素的服饰越来越受到各国设计师的偏爱。2014年的巴黎时装周上,中国设计师马玛莎就以中西结合的现代感和优雅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位80后的年轻设计师已经连续第三年参加巴黎时装周了。在2015年的北京时装周上发布了很多有中国元素的服饰,设计富有文化韵味,受到大众喜欢。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2016春夏男装秀大胆地采用妖艳欲滴的东方大红色,那些鹤舞白沙的刺绣于丝绸上翩翩浮现,梅兰竹菊的谦谦风骨亦从柔软的线条里获得缱绻风情。Kim Jones让男人们穿着舒适、轻松、毫无拘束感,而这种于东方采集的风韵,与路易威登的旅行精神交汇,真乃天作之合。
四、结语
随着中国人自信度的不断提高,对自己祖先的东西越来越能正确地看待和吸收。中国在世界奢侈品消费份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国内外的品牌越来越注重中国元素的运用。设计师们将民族服饰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饰。在服饰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既要缅怀过去的民族服饰,也要接纳和喜欢现代的“民族服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民族服饰必将在世界的服饰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民族服饰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华梅. 服饰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尹志红,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