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烟
民族乐器即中国乐器的独特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民族乐器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智慧的结晶。现一般流行的民族乐器有琴、筝、笛、二胡、琵琶、丝竹、鼓等,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对于成长在21世纪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学习、了解中国传统乐器,以增进自己对民族的理解,弘扬民族乐器的热情。由于受外来音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感到陌生,因此,要承担起弘扬民族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责任。
如今社会,家长对高雅音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小孩四、五岁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但学习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远超如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的人数。
从2016年开始,我校第二课堂开展了民乐教学,主要以古筝、葫芦丝、笛子这三种乐器为主。在此基础上,本人以《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题申报2018年从化区教师小课题,并申报成功。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以来,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还让学生学到了一门乐器。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校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民乐是民族的精华和骄傲,但目前在社会上重西乐轻民乐的现象仍不少,从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西洋乐器才是高雅乐器,比如说钢琴、小提琴、长笛等。演奏这些乐器才算得上洋气,才是真正的“艺术”,而我国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就觉得太过时。
民乐不仅能在广东省内的祭祀、庆典、宗族堂会、集市庙会上看到它的狂欢,在异国他乡,华人、华侨也习惯用舞狮、舞龙来祭祀、庆典,也会用吹、拉、弹、唱的艺术方式来宣泄自己对祖国家乡的眷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狮、舞龙、粤曲、粤剧、客家山歌所具有的这一文化优势与文化特征,是别的文化艺术所没有的。然而,在我国的音乐事业整体繁荣发展的背后,民乐发展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虽然教育部已经把器乐教学列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很多中小学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
(一)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实践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 校长的重视,顺利实现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随着音乐教育地位恢复提升,为了促进器乐教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本校的校长是一个非常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人,他希望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并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对于我校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校长非常支持。
2. 音乐课堂标准促使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
音乐课堂标准促使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3年版)中提到,器乐学习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在演奏中学习与感受音乐,体验和理解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第二课堂
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的音乐第二课堂开设了声乐、非洲鼓、吉他、尤克里里、民族舞、爵士舞、古筝、葫芦丝、笛子等。在众多民族乐器中,我校选择以古筝、葫芦丝、笛子为主,主要考虑这几种乐器简单易学,普遍收到学生欢迎。这几种乐器,不仅可以独奏、齐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二、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2)提出问题,设定研究的课题,制定计划。
(3)开展调查研究。设计问卷,了解初中生对民乐的了解程度,从而分析存在问题,查找原因,探寻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的突破口。
(4)开展初中生音乐第二课堂的民乐教学内容研究,汇编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带领学生参观、走访“从化区民族乐器协会”的活动场所,了解“从化区民族乐器协会”的历史和社会作用。
(2)向“从化区民族乐器协会”的前辈学习民族乐器,并与他们一起活动、合奏、演出。
(3)搜集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民族乐器、表演、比赛时的照片、视频。
(4)搜集学生与“从化区民族乐器协会”成员交流活动、演出的照片、视频。
第三阶段:写结题报告、论文。
三、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后取得的成效。
我校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开展了第二课堂民乐教学,主要开设了葫芦丝、古筝、笛子这几种民族乐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第八、九节安排初一级学生进行;星期三第八、九节安排初二级学生进行。学生均来自城区小学,音乐基础比较扎实,因此,相对于村、镇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时更加得心应手。本校第二课堂的授课老师为本校和外聘相结合。从2016年9月开展第二课堂民乐教学,经过授课老师的教授,学生们进步很快。授课老师除了基本的练习指导,还采用“一个学生演奏,其他人聆听、点评”的方法来促进他们的交流、学习。对于已熟练掌握的乐曲,授课老师会逐渐锻炼他们自主合作、合奏的能力,因此,学生们对学习民族乐器充满了热情,乐此不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葫芦丝的同学已能吹奏一些乐曲,如《半壶纱》《康定情歌》《友谊地久天长》等;学习古筝的同学能弹奏《小鸟朝凤》《上楼》等乐曲;学习笛子的同学能吹奏《浏阳河》《我有一头小毛驴》等乐曲。学习古筝的张湉玮同学的古筝独奏《春到拉萨》,于2018年12月13日参加在从化区雅居乐小学进行的2018年从化区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得初中组器乐独奏一等奖;学习葫芦丝的同学李梓欣、黄宝丽、姚婉娜、陈小倩、李钰淇5位同学的葫芦丝小合奏《荷塘月色》,于2018年12月13日参加在从化区雅居乐小学进行的2018年从化区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得初中组器乐重奏、小合奏三等奖。
四、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有效性教学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传统乐器,经过千年的传承,种类繁多,样式丰富,演奏方式更是充满了各地区、民族的特色习惯。要取得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首先要吸引学生。机械的、单调的技能训练,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消磨掉。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第二,针对民族乐器的学习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谈话等方式深入掌握学生对于学习民族乐器的真实想法,全面了解学生关于民乐学习的态度以及掌握的音乐学习能力。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成员之间进行“一带多”或“一帮一”的方法,确保练习能够持之以恒,方便成员之间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
民族乐器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种传统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我校第二课堂开展民乐教学,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学习后,学生们均能大胆上台表演,如学校举办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元旦文艺汇演等,有时也参加校外的演出。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因學生之间音乐基础水平的差异,程度相差比较远,有时会影响学习进度,如有的原来有基础,有的是初学。
2. 有部分吹葫芦丝和笛子的学生会吹出“怪音”“尖音”“杂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按音孔不严及气息没有掌握好造成的。学习古筝的同学则出现调弦不准造成音准问题。
3. 识谱能力存在差异,基础好的识谱快、节奏感强,基础薄弱的往往拖后腿。
五、第二课堂民乐教学行动后的反思
我校第二课堂的民乐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是积极的,但有时还是会做得不够,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全面提高我校第二课堂民乐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对音乐第二课堂的开设主要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然而,一段时间后,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进度跟不上,就会拖后腿,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所以,合作学习中会出现“弱势群体”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形成整体效果有时难免强差人意。因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走访“从化区民族乐器协会”的活动场所,向前辈们学习民族乐器,并与他们一起活动、合作、演出,让学生们全面提升民族乐器的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