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股遭唾弃是大势所趋

2019-09-10 07:22曹中铭
理财·市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股A股机制

曹中铭

步入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股市摆脱了近几年持续低迷的态势,并产生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另一方面,随着A股在MSCI指数纳入因子的提高,以及纳入富时、道琼斯指数,凸显出A股对于境外资金吸引力的增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则是上市公司退市与新股IPO效率的双双提升。

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共有41家企业上会审核,36家过会,过会率87.8%。其中,4月18日至5月底,曾出现连续6周过会率100%的盛况。过会率的提升,也与2018年超低的过会率形成鲜明的反差。

高过会率在新股IPO中并非什么新闻。如从2014年至2016年,新股IPO过会率均高达9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虽然过会率有所下降,但也高达80.99%。2017年10月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以及“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当年第四季度IPO过会率大幅下降,导致全年过会率下滑至78%。2018年新股IPO过会率为55.78%,也创出10年来的新低。

今年以来再现高过会率一幕,既与从严审核背景下,许多拟IPO企业知难而退,纷纷撤销了IPO申请,剩下的都是些质地较好的企业有关。也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经历了与新发审委的磨合之后,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IPO文件制作、回答问题时也更加应对自如有关。

在退市方面,继去年多家上市公司退市之后,今年已有*ST海润、*ST上普、*ST华泽、*ST众和等被沪深交易所终止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这4家上市公司均于2018年暂停上市。另外,今年像*ST保千、乐视网等9家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9家上市公司中,到底有多少最终会被退市,无疑值得关注。

自2014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改革以来,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了。像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第一股、涉及重大安全退市第一股、净资产连续三年为负退市第一股、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退市第一股,以及审计意见“非标”退市第一股等纷纷诞生,也凸显出退市机制在日益发挥着作用。虽然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还没有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且退市率偏低,但随着今后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更多股市“不死鸟”或已不适合在市场上挂牌的上市公司被扫地出门将是大概率事件。

新股IPO与退市机制,分别是资本市场的入口与出口。新股IPO能为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能为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标的。而退市机制,则将那些没有回报能力,已不适合在市场挂牌的劣质公司清除出市场。因此,新股IPO与退市效率的提升,将进一步强化A股市场的新陈代谢功能,改变市场的生态。在这一背景下,垃圾股遭唾弃将是大势所趋。

曾经,A股市场的垃圾股成为非常抢手的香饽饽。因为有并购重组,因为有实现咸鱼翻身的机会,市场上垃圾股的估值,甚至会远远高于分红与回报能力不俗的工行、建行等五大行。而且,A股市场多名“牛散”的财富故事,都与炒作垃圾股有关。垃圾股制造的财富效应,是许多投资者热衷于追捧的根本原因。

不过,近年来这一格局已开始出现变化。今年A股市场的许多垃圾股,特别是披“星”戴“帽”一族,其下跌都非常惨烈。比如*ST北讯股价已从4月26日的12.19元跌至目前的3.20元;同期*ST雏鹰股价也从2.87元跌至1元,即将成“仙股”,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在这一切的背后,投资者往往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垃圾股遭市场抛弃,是IPO与退市效率提升的必然,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对于投资者而言,股市投资,须摒弃追逐垃圾股、低价股的惯性思维,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稳定性、财务状况真实性、业绩增长确定性等方面信息,回归价值投资模式。如此,既能规避垃圾股风险,又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曹中銘

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猜你喜欢
新股A股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皮革机制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