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坐拥着江山,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其特殊地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或戎马征战。然而,除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人们也惊讶地可以寻觅到他们的踪影。在赋予的皇室重任外,闲暇之余,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皇帝们在绘画上也大放异彩,同众多文人画家或职业画家一样,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古代皇室;宫廷艺术;绘画
一、在绘画史上昙花一现的皇帝们
曹髦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曾孙以及曹丕之孙。这个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却已经“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少年,双手接过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江山。稚气未脱的曹髦在即位后就卷入政治的血腥风雨中,成为司马家族一步步吞食皇权的傀儡,但是刚毅凛然的少年并没有选择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司马家族手下。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即使在明知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曹髦仍然提着剑、无所顾忌地直面司马昭。他所要做的并非是明知会失败的无谓牺牲,而是将司马昭永远地钉在弑君的耻辱柱上,这是这位少年最后的放手一搏。坎坷多难却多才多艺的皇帝在短暂的生命结束后,史册或许并未给他留下较多的言语描绘。但是他的画作《祖二疏图》《盗跖图》《新丰放鸡犬图》等却被遗留下来,成为我们了解他的另一扇窗口。英年早逝的皇帝曹髦,如果不是背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拥有刚毅壮烈的性格而过早地离世,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佳作。
经过岁月变迁,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似乎正经历着和曹髦一样的悲惨命运。身为第六子的李煜本来可以摆脱接手皇权的安排,和姬妾风花雪月地潇洒过余生,饮酒作诗,好不快活。但是造化弄人,前面五个哥哥相继离世,李煜被迫成为太子按部就班地接受无法摆脱的皇室命运,他的悲惨在承担难以推卸的责任后便真正地开始了。在即位之前,南唐已经开始在无法挽回的趋势下衰落,数年过后,李煜最终难逃大好江山被夺去的命运。一代君王经历改朝换代后成为难以抬头的阶下囚,唯有终日借酒消愁,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有时借着酒劲,凭着词曲一发心中的愤懑和痛不欲生。怕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道不尽李煜的心中苦楚。最终七夕节那杯了却余生的毒酒,消散了苦不堪言的哀愁。这个苦难又多情的人,如果没有皇室这个无情的枷锁桎梏一生,又该是多么潇洒畅快。他的一生虽难以摆脱曲折的命运,但随之带来的也是富有情感温度的曲词,让人铭记于心,口口相传。可惜在绘画方面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在简介李煜时仅仅用“善绘画”一笔带过。
这两位多才却遭遇无情命运安排的皇帝,草草地过完了一生。但是,他们在昙花一瞬间所留下的美丽无疑是永恒的,正所谓“绝代才子真绝代,薄命君王不薄命。”
二、在绘画史上成就斐然的皇帝们
曹髦年仅二十岁就刚烈地为国献身。李煜身为天之骄子,却荒废朝政,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但不可否认其在词曲方面的大有作为。历史仿佛总是惊人的相似,改朝换代后即位的宋徽宗赵佶和多年前的李煜一样,背负着肩上的重任却沉迷于风雅之事。甚至有野史记载,赵佶就是李煜的转世,因为他们的命运太过于相似。宋朝在走到宋徽宗这里时最终由于其昏庸无能而导致民不聊生,江山易主。相反,由于宋徽宗赵佶个人的兴趣爱好推动了整个绘画史向前发展,使在位期间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史上的创作高峰。
宋徽宗个人的成长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他的绘画兴趣并不是先天养成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历任的宋朝皇帝中没有一个不对绘画诗词感兴趣。朝廷从民间广罗画师,征集优秀的字画,甚至沿袭了前代传统,专门设立翰林图画院作为培养优秀画师的场所。当权者的这种兴趣爱好也在当时整个社会上形成了附庸风雅的风气。从平民百姓到文人墨客,追求艺术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到了宋徽宗时期,赵佶对绘画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画院经其干预后也实行了规范化的严格管理,采用了标准的考试制度来选拔绘画人才,根据画家技艺的优劣明确划分等级。这些举措无疑与宋徽宗对绘画的密切关注有关。此外,即位之初的宋徽宗面对的是岌岌可危的国土,再加上自己对朝中政事的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或许贪图安逸的他只能用书画来粉饰太平,聊以自慰。
首先是延续前代传统又加以改革的画院,让当时的民间画师有了较好的落脚点。经过考试层层选拔的画师们无不拥有精湛的画技,作品达到形似的绝妙境界。“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他们奉命描绘宫廷的各种活动,或者在寺庙上描绘宗教壁画,又或是由皇帝命题,作装饰玩乐的册页小品。宫廷画师的作品必然要符合宫廷贵族的审美喜好,沿袭五代时期黄筌的精细、工整、富丽的画风无疑较好地迎合了当时的审美趣味,这也足以解释花鸟画在宋朝时期如此繁荣兴盛、受到画家追捧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画家在那个丰饶的土地上大肆展现自己的才华,张择端、李唐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言人。并且考试选拔大都由古詩命题,考察画家的意境拓展能力和文化修养,以不落俗套、构思巧妙为选拔的另一大特色。比如当时的一道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第一名录用者仅仅画几只蝴蝶在马蹄周边翩翩飞舞取代传统思维的繁花满枝就足以将诗句所刻画的意境表现出来。如何在画面中变现诗句中的“香”字成为了构思的关键点,画家的画面表达能力因为这种考试选拔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它为中国美术走向全面成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它结束了绘画艺术在过去只在民间传承的状况,对民间绘画的传承起到修正、补充、完善的作用,开创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先河,首创了系统、健全的美术教育制度[1]。
通过史料记载的宋徽宗和画院画家的一些有趣轶事,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宋徽宗对于绘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明白宋徽宗能够在历代皇帝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南宋邓椿《画继》中记载: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灿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另一则故事同样记载了宋徽宗奖赏了画月季的少年,因其注意到花的花蕊和叶子因为四时朝暮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身为高高在上的当权者却能够懂得这些动植物之间的细微变化,如果不是对绘画的绝对热爱,又怎么能够明白这些一花一草之间的生长变化所带来的自然之趣?正是宋徽宗对于绘画的这种超出常人的绝对关注和热爱,引领了当时绘画的整体走向。后来便形成了对于事物严谨写实又充满诗意的“宣和体”画风。
但是画院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弊端,因为当时的画院画家主要是为皇室服务,这就导致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固定题材和风格的限制。为了符合当权者的喜爱而较难有个人自由的发挥,有一些画家因为不满这种框架式的作画方式而毅然决然地离开宫廷画院。同时,社会上对于艺术收藏品的狂热追求也间接地导致劳民伤财。本来就不稳固的江山到最后交与他人之手,和宋徽宗沉醉于绘画书法也撇不开关系。
除了画院的设立外,宋徽宗在艺术史上的成就还得提到其独特的书法字体“瘦金体”以及主持编纂的史论类书籍《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宋徽宗初学黄庭坚,又吸取唐朝时期褚遂良的书法笔势,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了这种爽劲有力、瘦硬灵动的瘦金体。他能够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吸取前辈的优势,独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字体。像颜真卿、怀素、王羲之先辈那样为书法开天辟地,可见其功力深厚。《芙蓉锦鸡图》(如图1)是融合宋徽宗多种才情的代表作。我们可以从画面中见到他这种工整细腻的写生画风配上爽利遒劲的书法题写的五言律诗,历代帝王恐无人能有如此成就。但据史实推断,这种极具“宣和”特点的画作可能出自宫廷画家而由皇帝代笔。其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体例完备,将当时朝廷中的收藏品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天的我们研究古代的艺术提供较好的佐证。宋徽宗的时代是诗书画印一体的时代。关于艺术的一切都在那个时代得到足够的空间蓬勃发展,可惜最后江山覆灭,凄惨而死。最后也只能让众生感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朝代更迭变换。宋朝被金所灭,随之而建立的元朝实行中央集权管理制度。最初在绘画领域也沿袭前代富丽堂皇、工整细腻的花鸟画较少推陈出新。直到明宣宗朱瞻基的出现,最终打破了绘画艺术界的僵局。首先朱瞻基与前面几位皇帝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在政治上实行较为有效的治理政策,在位期间关心国家大事,并没有因为个人的喜好让国家陷入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从宫廷画师描绘的《朱瞻基行乐图》可以看到蹴鞠、马球等活动场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当时的体育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但是与此并驾齐驱的是他在绘画方面的作为。《无声诗史》谓宣宗:“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可见其绘画所涉猎范围之广,技艺之高超。
明宣宗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一味地像黄筌、赵佶那样主要描绘珍禽异兽,追求看似符合宫廷身份喜好的工笔花鸟画,而是对民间那些充满着自然之趣的花花草草情有独钟。自然灵动、朴实亲切,你或许难以相信这些是可以用来形容出自皇帝之手画作的赞美词。他的绘画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写意风格也更适合描绘他心中所爱的自然之趣。至今为人称道的作品莫过于《苦瓜鼠图卷》(如图2),朱瞻基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将老鼠纳入创作当中的画家。这个历来人人喊打、令人厌恶的形象在他的笔下却显得生动可爱。当时的朱瞻基初为人父,第一位皇子的诞生无疑让其龙颜大悦。画面中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回头望着已经成熟饱满、快要压弯藤蔓的苦瓜,垂涎欲滴,画面活泼有趣,让人觉得朴实亲切。老鼠一胎多子,苦瓜也有很多种子。选取这两个形象进行描绘无疑寄托了朱瞻基多子多福的愿望。同样,由于位居高位,他个人的偏爱主导了当时绘画届的风格走向。在他的支持与倡导下,明代院体花鸟画日趋昌盛,林良脱尘出新,花鸟画也因此开启了它的写意征程[2]。
同前面这些喜好绘画的皇帝一样,清朝时期的乾隆也在繪画上硕果累累,建树颇丰。恰逢当时传教士来华,在乾隆的见证下,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技法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谱写出新的序曲。
三、结语
翻看卷帙浩繁的历史,抛开那些消极的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身居庙堂之上的当权者们也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由于身份地位的影响,他们的喜好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绘画主流,从而带动了整个绘画史向前推进,这是值得肯定的。另外,这种艺术上的追求也导致民间兴起了绘画潮流或引发收藏艺术品的热潮。这种旗杆式的引导作用为后世的我们研究历史和绘画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金华.“画学”考[J].艺术百家,2010(2):222-224.
[2]宋扬.浅析朱瞻基的写意花鸟画与宫廷写意思潮的初现[J].大众文艺(理论),2008(12):128.
作者简介:靳小燕,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