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弈
摘要:本文解析外国体育娱乐节目给观众和收视群体带来的改变和现状,并深刻挖掘中国体育节目中现有的局限性和娱乐化后的潜力和改变,体育节目娱乐化固然会带来收视率和收视群体的扩张,如何让中国体育节目和主持人适当娱乐化,不会过度娱乐化以致产生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体育节目娱乐化;收视群体;体育主持人;过度娱乐化
一、中国体育节目的娱乐化发展
(一)奥运论与金牌论
这一论点充满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国情,我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一直被列强欺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得到腾飞,但中国人却因为极力抛弃以前弱国形象大搞“第一”工程,各种世界第一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国情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制度也受其影响,认为“一个国家的体育到底强与不强在于奥运会或者大型运动会上是否能夺得金牌。而真正的体育大国一定要在金牌榜上占据前三的位置”。在这种举国体制和金牌论的引导下,我国的体育媒体也随之在这种比赛的解说中极具专业化,使得收视群体越来越小。让观众只能南瓜白菜各有所爱,而不能推动观众除了看自己喜欢的比赛之外收看其他运动。
(二)主持人能力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视媒体发展较晚,大多数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甚至90年代中期才出现。体育节目更是缺少,在90年代之前,唯一对人们留下印象的也只是中美建交后随之的乒乓球交流活动。而中国早期的体育解说员也只能宋世雄等寥寥几位,可谓是在电视解说中无奈地采用广播的解说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电视机日益普及到社会家庭中,在90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职业足球联赛之后,电视转播则成为观众收看体育节目的方式。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火爆让张路、韩乔生、刘建宏、黄健翔成为人们收看体育比赛的首选解说员。令人讽刺的是,在这段时间体育迷们唯一“娱乐”的点在于搜集主持人的口误进行自娱自乐。
(三)产品内容缺乏新意
现在体育节目虽然有多屏多选择可时移回看的多功能收看特点,但我们在收看时往往发现它内容虚弱贫乏的实质,对于相对专业的体育节目缺乏深度广度的挖掘,有时候面对好的选题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让观众总觉得差点儿意思,对于体育精神、娱乐节目的内涵等专业问题缺乏挖掘,一味只是觉得娱乐搞笑就好,热闹就好的外行观点。造成节目内容乏味、肤浅,这种现象不仅使体育娱乐节目在收视群体中流失了一部分4A人群,而且对于收视群体来说,对体育媒体的专业人员能力提出了质疑,对机械重复的内容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中国媒体在体育娱乐化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媒体所制造的体育节目娱乐化正处于一个转型和探索期,目前体育节目的娱乐性特征较为突出,娱乐與体育的结合既是初期试探性的尝试又是以后必然发展的趋势,怎样使“在体育节目中娱乐性不会占据主要地位,体育性又不能把娱乐的风头盖过”,这样的探索一直出现在中国现有的体育节目当中。虽然娱乐化给体育节目带来一些新鲜的元素,但是我认为在体育节目娱乐化的改变中体育节目的本质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是坚持体育专业的特色还是过多地加入娱乐的原色,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必须二选一的题目,因此需要中国的体育媒体人在实战中摸索出方式,对体育主持与播出节目的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使体育娱乐、娱乐体育节目得到深度广度全方面的发展。
这类节目在定位上表现出明显的体育节目娱乐化改变,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做足了娱乐的准备,同时也拉动了观众的“全民健身”热潮。这类节目很好地抓住了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状况。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体育本来就是一个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所以娱乐化的竞技体育节目正好应运而上。加之将体育项目娱乐化,让节目娱乐功能化成为体育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类节目在现有较好的运作模式下整合创新,将竞技体育的娱乐化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