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橙:童心,安放一个“橙梦”

2019-09-10 07:22张伟彬
南风·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幻想儿童文学姥姥

张伟彬

安小橙

1978年10月生,吉林公主岭人。理工专业毕业,任职工程师多年,现居宝安,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短篇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星星》等,已出版《数学精灵希里克》系列,短篇集《听风的稻米》、长篇小说《芃娜的小屋》等,翻译作品有美国畅销书灾难逃生系列《火山爆发前的生死抉择》。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香港青年文学奖等奖项。

公主岭孕育“童话公主”

吉林省有个公主岭市,公主岭有个小女孩,长大后成了“童话公主”。她本名杨洋,笔名叫“安小橙”。她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专业,后来在“中国一汽”配套厂从事铸造相关的工作,母亲在粮店工作。在同龄人中,她的家庭环境算是比较殷实的。

但父母没有因她是“公主”而有所放松,从小就把她像男孩子一样看待,向她灌输“读书走出去”的愿景。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姥姥家度过。姥姥慈祥,是一本听不完的书。虽然姥姥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但非常善良、温和,会讲许多好听的民间故事。安小橙说,虽然她小时候没有像现在孩子们读那么多的书,但很喜欢在姥姥身边听睡前故事。姥姥就像一本听不完的书,也像是一块永磁体,深深地吸引了她。她童话的方舟也许就从姥姥故事里起航的。

姥姥的声音,姥姥的爱,让她内心的美好一直健康生长。她说,她童话中的好品质,比如善良、感恩、不畏强权,很多都来源于姥姥的言传身教。

《芃娜的小屋》,就是安小橙献给她姥姥的。姥姥给了她无穷的智慧与能量、爱与坚强,她又通过细腻的笔法传承给她的小读者。在她眼里,描写亲情的作品,会永远占据她心灵高地,即使以后有比《芃娜的小屋》再好的作品,文笔更精炼,故事架构能力更强,也无法取代它。

作家,是安小橙童年梦想。记得八岁那年,她用笔歪歪扭扭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我长大要当一名作家、哲学家”,并且把那张纸塞进了她姥姥家的围墙缝隙里面。

“我那个时候天真地想,等我长大以后,我要把这张纸条拿出来,看看我的梦想实现了没有,我还考虑得很周全,下雨会不会淋湿纸条,为此我还特别认真地把砖缝里的泥巴抠出来,把纸条塞进去,再用泥巴把纸条封住,小時候以为,许多事都是永恒,不会去想有一天这栋房子会拆。”安小橙也把这段经历写进了她的短篇小说《猫眼胡同》里。

现在看来,她的“作家”愿望是实现了,但哲学家的思维有没有被融进她的童话故事里?她这样回答:“我算不上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但会有女性的敏感,也喜欢思考。童话里面有很多哲学方面的东西,它一直都更接近于寓言,也许从思考和哲学中得到的智慧,是可以还原成童真和想象的。”

工程师编织美丽童话

不是每个工程师都能编织童话,但安小橙做到了。在安小橙成为儿童作家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航空”工程师,所以我猜她应该也是一个理工科女学霸吧。但她谦虚地说:“我不算是学霸,当时对应试教育还是比较有抵触情绪的,觉得学的东西很枯燥无聊。作文一直都比较好,上学时候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读许多课外书,但凡能接触到的都会读。读过金庸、倪匡、三毛、席慕蓉、王朔等。”

安小橙是姥姥的乖乖孙,也是父母的乖乖女。高中时她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理工科,填报高考志愿,也按父母意愿选择了专业。她说,高中阶段她并不喜欢理工科,但高考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后还是开心的,因为终于完成了父母心愿。到了大学之后,她一度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但这一切并不妨碍她完成大学学业。也许是工程师的经历,让她的童话既有理性思维的细腻,也有“安式”幻想的天马行空。

安小橙大学毕业后先分配到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2012年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了深圳,在深圳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编程工作。来深圳后也只做了这一份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辞职在家。

辞职是意外,也是个必然。其实早在2009年,一个蠢蠢欲动的“自己”就复苏了,当时感觉必须要提笔写作了。人只要有梦,就会逼自己暗中发力。果然,她一鼓作气写下10万字网络“长文”,虽没有轰动“网坛”,但能写“大部头”底气,给了自己信心。

2010年首次在纸刊《飞言情》发表文章,用的笔名是“青青草”。2012年才开始用笔名安小橙写作,这笔名运气好像不错,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她的第一个笔名叫“赤橙青蓝”,听起来挺文艺范儿的。大家开始叫她小橙,后来又被叫成安小橙了。她笑说,感觉也挺巧合的,没想到会写童话,也许是沾了安徒生光了。

十多年的工程师生活,并没有把她的文学棱角磨平,反而有助于写作思维的养成及生活的沉淀积累。她感谢这份职业给她理性思维上带来的帮助。她认为一个人的童真的保留与成熟并不背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儿童文学写作是美和善的写作,传递正能量,关注孩子的成长是它永恒主题。她也喜欢在痛和烦恼中思索,和孩子一起打开一扇美妙的大门。

安式童话是怎么样炼成的

一双巧手,可以为电脑编程,也可以为童话码字。也许不是每个童话都是美丽的,但写童话的人,内心的想象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张开翅膀,在纯洁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安小橙写第一篇童话《天鹅颂》,因为看了一部天鹅的纪录片,被天鹅生死相随的情感所深深打动,因为要拟人化描写,又想到了《丑小鸭》,自然而然它就成了一篇童话故事,取名为《天鹅颂》。这篇作品写完后一直束之高阁了,尘封五年后,一个偶然机会,她看到了《儿童文学》杂志投稿邮箱,就试投了,没有想到《儿童文学》发来用稿通知,自此就与儿童文学结缘。

童话写作灵感,来源于奇妙的想象。想象一个以前没有过的东西,是她创作童话的动力,也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

生活不全都是童话。自为人母后,安小橙既要照顾小孩,也要兼顾写作。她的长篇童话小说《数学精灵希里克》系列,就是她小孩生病住院,克服重重困难,用了半年时间完成的。回想往事,一个人躲在深圳港大医院的咖啡厅角落里,边哭边写,泪水沾湿一部童话心事,也润就了她自己第一部长篇“童话三部曲”。

在很多人看来,全职写作是要有勇气的,但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安小橙愿意冒一次险。正如《芃娜的小屋》所说的:在一次次的冒险中,她开始成长和觉悟。她从老座钟“你总是习惯放大困难,为什么不放大你的勇气呢?”的哲学语言中得到启发,进而战胜了自我。

有梦想的人不会停步,肯努力的人会搭上幸运班车。从辞职最初的入不敷出,到现在有了较好的回报。处理“专职写作”与“照料小孩”也是一门艺术,安小橙现已轻车熟路,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也许不久的将来,她这个儿童文学作家被自己“逼”成一个儿童文学教育家。

谈到写作,安小橙告诉我们,童话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却不是凭空幻想,要想出好作品,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坚持了,你才会慢慢发现自己头脑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想象力。

安小橙连续参加了三届“冰心文学奖”,到第三个年头,才获得了 “冰心奖”。她感慨:冰心奖还是比较公正和包容的奖项,只要作品够好,会不吝提携新人。

2017年,安小橙凭借《李麦镇的石头》喜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于爱成这样评价她:“儿童文学新锐,童话写作奇才,瑰丽的想象力,优美精当的文字,挑战智力的情节,使得作者在经典童话的滋养下,寫出既是向安徒生、格林致敬的佳作,也是具有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式的飘逸和灵动的当代童话。既把握了经典童话特有的风格和结构,故事简洁、节奏、条理分明,又具有新千年文学具有的轻快、速度感和形象性。”

近几年来,安小橙在写作路上渐入佳境。目前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听风的稻米》《数学精灵希里克》系列、长篇小说《芃娜的小屋》、翻译作品《火山爆发前的生死抉择》等。

“安式”幻想,深圳儿童小说的一束“橙”光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深圳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重镇,深圳儿童文学已跃升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二方阵。深圳儿童文学作家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安小橙主攻幻想小说,陈诗哥主攻童话和“低幼”小说,郝周主攻乡土小说,吴依薇主攻现实小说,袁博主攻动物小说。深圳儿童文学写作,呈现百花齐放的“小春天”时代。

幻想是童话体裁作品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安小橙离开家乡已多年,久居大城市的她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目睹了城市拆迁、旧厂房改造转型等。《李麦镇的石头》讲述三块石头因为小贼侵入厂房倒塌后重返家乡,获得自由的故事。李麦镇其实是她心目中的一种精神家园象征,小说中三块石头和少年的情谊随岁月变迁弥足珍贵。怎样留住乡愁,留住童真,留住城市美好,留住友情与亲情,都是她笔下要表述的重要元素。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这样评价安小橙小说《芃娜的小屋》:作者在非常细腻入微的写实氛围中引进了幻想和奇遇,但这幻想不突兀,不落套,更不是随意任性的呼风唤雨,现实和幻想显得那样水乳交融,很见功力。

安小橙在写作时,也会抽空参加一些文学活动。她现在兼任打铁文学社社长,会不时组织文学讲座、童话绘本创作、诗歌朗诵等线下活动。最近她应邀去福建泉州市多间小学讲课,与当地师生就有关写作中“想象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共讲了十一场。她的泉州之行,让学生们理解了儿童文学写作是好玩的有趣的,充满想象力,有无限可能性。

猜你喜欢
幻想儿童文学姥姥
刊首语
聪聪的信
锁不住的幻想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绣花高手姥姥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