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山水画风格浅析

2019-09-10 20:55毕小莉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毕小莉

【摘要】:蓝瑛是明代成就突出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明末清初的画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追随者众多,后世也将蓝瑛称为“武林派”之首。成就与文征明、沈周并重。本文将对蓝瑛的绘画创作具体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蓝瑛、没骨重彩、浅降水墨、临仿

蓝瑛工书善画,师法宋元然后自成一派,在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独特风貌。蓝瑛的绘画作品中竖构图的大幅山水居多,并且多运用三远法中的高远法,笔法注重提按顿挫,墨色苍劲,气势雄浑。他的水墨山水敷以淡设色,苍疏秀胜,没骨青绿重彩则用色浓重,古艳别致,被认为是明代晚期变化丰富而且具有独创性的山水画风格,影响深远。追随者很多,著名的画家陈老莲先生就深受他的影响,只不过陈老莲老先生在其人物画上取得的成就比山水画的成就更为突出。

一、蓝瑛生平绘画风格概述

蓝瑛(1585~约1664),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外史等,浙江钱塘人。《图绘宝鉴续纂》如是称颂蓝瑛:“书写八分,画纵黄子久入门而惺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元人诸家,悉可乱真,中年自立门庭,分别宋元家数,某人皴染法脉,某人蹊径勾点,毫无差谬,迄今后学咸沾其惠。”他的山水画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元四家,尤其深受黄公望的影响,绘画风格清秀柔和,笔法松柔萧散。中锋用笔居多,长披麻,解索皴,荷叶皴为主。构图上注重营造近景与远景之间的空间感,设色平淡清润,风格秀润柔和。

中年后,取法郭熙,马远及夏圭,对二米、云山也精心钻研,广纳博收,形成了苍劲雄强、骨力刚硬的个人风格。多以中锋、侧锋运笔,熟练运用各种皴法和点苔法表现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或高远或平远,呈现出气势雄浑、笔墨苍劲的境界,中年开始自立门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

晚年六十五岁以后,蓝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貌。有人说蓝瑛此时的风格为“绝似仲圭,复似启南。”这也反映出了他苍劲雄浑的画风以及在渊源上与文人画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作品,笔法苍劲疏宕,构图高山峭壁,更加古朴工细,年纪越大越工。画作多为秋天之景,画不离苔,并且擅长运用赭石色和荷叶皴。他的山水绘画风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骨重彩山水”,另一种是“浅降水墨山水”,前者的成就大于后者。

二、蓝瑛的两种山水画法

(一)没骨重彩法

“没骨重彩山水”画法即画中的山和石头不加勾勒,用青、绿、朱、赭等颜色渲染。蓝瑛47岁所作的重彩绢本《白云红树图》,这幅画是描写的山间水畔的村落,水流旁边斜斜的生长着苍老遒劲的树木,村落后面倚靠着高山,白云缭绕于山间。画面中的山和石头没有勾勒,直接用的石青色和石绿色多种颜色进行渲染,山脚用赭石色接染,用汁绿色和花青色渲染出山石的向背关系。树叶也是用浓重而极艳的红、黄、青、绿色没骨法点出,云用白粉渲染。色彩明快,具有装饰美感。从这种绘画手法创立之时,蓝瑛一直自称这种方法是来自于画家张僧繇,其实是他自己独创的绘画方法,因为他从来没有目睹过张僧繇的画,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给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找一个大的来头罢了。

(二)浅降水墨法

“浅降水墨山水”画法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淡施赭石色,素雅清淡,明快透彻。蓝瑛的浅降水墨山水代表作有《秋山红树图》,画的近景是几组杂树,中景是庭院和飞泉,远景是楼阁与高耸的山峦。山石用小斧劈皴法,树为夹叶法,并施以红、黄色,设色淡雅,画面柔和潇洒。蓝瑛的浅降山水画的成就比不上他的没骨重彩山水画,也不是他独创的,但是有很高的藝术水准,也是非常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三、蓝瑛“临仿”绘画形式的现代启示

文人画家对蓝瑛的评价与赞赏大多是因为他高超的仿古技法,但陈继儒也曾直接评价蓝瑛“未脱画院习气”。只说画的本身,蓝瑛确实算是明代晚期山水画家中多才多艺的了。蓝瑛一辈子都刻苦修炼绘画技法,避免成为沉迷形式和笔法游戏的业余文人画家。蓝瑛不是明代晚期画界里的职业画匠,也不是单纯的文人画家。他不仅有充分显示专业技法的作品,也有饱含文人画气息的绘画作品,也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集大成的。蓝瑛有大量的仿宋元山水画的册页,经常可以在蓝瑛的绘画作品上看到仿某某人笔意的题跋之类的表述,用大师的绘画语言来表达阐述自己对山川河流独到的理解。蓝瑛此举极具启示意义,他的启示意义就在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量临摹学习传统的先代典范,广纳博收发展形成个人的绘画语言风格。

贡布里希也在他的《艺术与错觉》一书中曾提到:“种种再现风格一律凭图式而行。”图像的再创造离不开学习前人,换句话说也就是,临仿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国的绘画学习中,凭借在传统绘画里学习到的技法、图式语言以及绘画规律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人进行改进,自创图式语言的情况,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创新”,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以仿古为耻,这肯定是不明智的,我们很有必要先学习一定的绘画语言和公式,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临仿”是中国画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忠于原作的临摹仿制,用来传承典范;第二种是,在原作的技法、风格基础之上的创造性的临仿;第二种是,绘画作品上题“仿”某某字样,用来表达对某种绘画风格或者某个画家的仰慕与钦佩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临仿前人的绘画作品,不应该机械的只临仿其绘画风格,更应该善于思考从中汲取养分,将自己独到的绘画见解呈现在作品及创作过程中,蓝瑛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好的例子。论蓝瑛的成就,蓝瑛的水平并不比戴进差,甚至比他还要好,但是由于当时受到一些所谓“正宗”人物的攻击,蓝瑛的影响力比不上戴进。不过这并不能磨灭蓝瑛在绘画艺术史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后世山水画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没骨重彩山水画中的用色、用笔、用墨都有着鲜明的独创性和个人风格,在画史上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冯仙.图绘宝鉴续纂[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商务印书馆,1998.

[4]胡光华.蓝瑛及其武林画派的山水[J].中国书画期刊,2006.

[5]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