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也
下面是白俄罗斯内务部及内卫部队的部分徽章、纪念章图片。
第二种是内务部及内卫部队特制的微缩版军警旗帜 。
这种军警旗帜形状各有不同,大体上长20多厘米、宽15厘米左右,质地结实,靓丽精美,图案大都表现为警务官兵的作风特点和保护法律秩序机构的职责荣誉。旗帜上印有勤务部队的口号。
下面是白俄罗斯内务部、内卫部及其他执法机关、强力部门的旗帜图片。
第三种是图书和画册。
这是白俄罗斯内务部和内卫部队赠送的比较高级的礼品。
总之,白俄罗斯内务部和内卫部队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礼品,但绝不是礼品送得越贵重、越值钱,彼此的情感就越深厚、友谊就越长久,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达送礼人的真情实意。其实,送礼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白俄罗斯人送礼重在情义、重在有纪念意义、重在表达一种良好的愿望。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一面旗帜、一本书或一本画册,既可长期保存,又便于携带。特别是赠送的书和画册,不仅能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同时又宣传了白俄罗斯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三)警务人员称谓
白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组成,按正规排列顺序为名字、父称和姓,如亚历山大 ·巴甫洛维奇 ·彼得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Петров)、叶莲娜 ·尼古拉耶夫娜 ·伊万诺娃(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Иванова)等。在日常交往中,这三部分称呼并不总是同时使用,而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谈话对象有所变化。
当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对方是年轻人,一般用“年轻人”(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或者“姑娘”(девушка)来称呼;如果知道谈话对象的姓名,与他初次接触时,应以姓氏称呼对方,并在其姓氏之前加上合适的称谓,如:伊万诺夫先生(Господин Иванов)、西多罗夫同志(Товарищ Сидоров)、彼得罗夫教授(Профессор Πетров)等;如果不知其姓名,但知道其职业或职务时,可以用职业尊称或职务称呼,但需要在前边加上“先生”或“同志”等合适的称谓,例如,校长先生(Господин ректор)、将军同志(Товарищ генерал);在商店、饭店、宾馆、车站等地和服务工作人员打招呼时,一般都称呼“姑娘”(девушка)或“年轻人”(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若谈话对象是熟识的人,则应根据对方的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称谓,例如,对方年纪较自己大时,只用名字和父称来称呼对方,以表示亲热和尊敬,如:亚历山大 ·巴甫洛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如果谈话对象为已经熟识的人,但年纪与自己相仿或较自己年轻时,则可以仅以名字相称,也可以用名字的小称,以表示亲切。如:亚历山大、萨沙(Александр或Саша),尤里、尤拉(Юрий或Юра),娜塔莉娅、娜塔莎(Наталия或Наташа),葉莲娜、莲娜(Елена或Лена)等。
与年纪较大的熟人打招呼时,通常使用表示辈分的称谓和名字的小称,如:万尼亚舅舅(Дядя Βаня)、丹娘大婶(Тетя Таня)、瓦莉娅奶奶(Бабушка Валия)、廖尼亚爷爷(Дедушка Лёня)等。
在交际中涉及自我介绍或者是向别人介绍第三者时,白俄罗斯人通常将姓名的三个部分全部说出来。
(四)警务人员的称呼特点
白俄罗斯军队、内务部、边防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状态事务部等强力部门在内部日常生活工作中,彼此间的称谓与普通民众的习惯称呼基本一致(如前所述),通常情况下有以下三种称呼。
例一,职务+同志:“部长同志”“局长同志”“司令员同志”“连长同志”等。
例二,军衔或警衔+同志:“将军同志”“上校同志”“中尉同志”“中士同志”等。
例三,尊称或统称+同志:“首长同志”“军官同志”“指战员同志们”“士兵同志们”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军队和警务、保护法律秩序机关内部,上至总部首脑机关下到基层单位,官兵和内部工作人员间仍保留苏联时期以“同志”相称的习惯。
(五)影响称谓的其他因素
在外交场合,白俄罗斯警务官员与外国同行间的称呼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谈话双方相互关系的程度
双方初次见面时,通常以“先生”(господин)称呼,待双方逐渐熟悉后,且两国关系友好,特别是与原社会主义国家(如俄罗斯联邦、中国、越南、古巴等)的警务人员交往时,经常会使用“同志”(товарищ)一词来称呼。初次见面一般不会直呼其名。
若与谈话对象关系密切,通常直接用警衔加姓进行称呼,例如,梅德韦杰夫上校(Полковник Медведев)。
2.谈话双方身份的差异
如果双方警衔一致,则用“先生”或“同志”加警衔进行称呼,例如阿扎玛托夫先生(Господин Азаматов),上校同志、首长同志 。在与西方国家警务官员交往时,通常不会使用“同志”称呼。
3.谈话场合的差异:
在正式的场合,为表示对对方身份的尊重,一般会在对方的警衔之前加上“尊敬的”(уважаемый)一词,例如“尊敬的将军同志”“尊敬的上校同志”“尊敬的部长先生”和“尊敬的局长”等。
(六)警务人员的着装
1. 着装规定
根据2013年颁布的第67号《白俄罗斯共和国内务部命令》第七章对警务人员着装规定如下。
——警务人员应按规定着装,警容整洁,正确佩戴勋章等。
——警务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准着警服进入市场、商店、饭店、宾馆、赌场和其他商业场所、娱乐场所;不准携带与执行勤务无关的书包、包裹、盒子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警务人员不准蓄胡须,不准佩戴婚戒以外的其他饰品。
——着警服的警务人员在乘坐城市交通工具(出租车除外)时不准占座。
——着便服的警务人员执行公务时应保持应有的工作状态。
2. 执行勤务期间的着装
通常情况下,内务部警务人员着制式服装,警务人员着警服,内卫部队着军服,局长以上领导一般穿西服打领结。
在正式场合和重大节日时一律着警务制式服装,如参加世界警察大会着警服,参加阅兵、开学、毕业典礼等着警服、军服,等等。
在双边会晤或多边会晤时,事先沟通后内务部警务官员一般不穿制式服装。
在国内接待外国同行时,内务部外事警务官员一般也不着警务制式服装,但内卫部队成员须着军服。
在非执行警务勤务期间,内务部警务人员一般不着警服。
(七)警务工作人员的节日及纪念日
白俄罗斯有许多重要的涉及军事和警务部门的节日和纪念日。这些重要节日不仅是对重大事件的回顾、庆祝或纪念,更是对那些为国家、民族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的一种肯定与褒奖。这些节日和纪念日,有的是国家法定的节日,有的是国家批准专为警务人员设立的特定节日。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有以下与警务人员相关的国家法定节日。
2月23日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武装力量成立日和祖国保卫者日。
5月9日为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日。
7月3日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独立日”。
11月7日为十月革命日。
在“五九”和“七三”两个全民庆祝的国家重大节日里,首都和各州府都会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包括向卫国战争纪念碑献花、阅兵(包括警务官兵阅兵方队)、群众游行、大型文艺演出、全民联欢焰火晚会等。
此外,还有专为内务部警务人员和所属内卫部队设立的节日,如3月18日为内卫部队节,11月10日为内务部的警察节。另外,还有为包括警务人员在内而设立的特殊纪念日,例如,4月26日为切尔诺贝利悲剧事件日。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许多警务人员和内卫部队官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6月22日为全民悼念卫国战争遇难者纪念日。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定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三、与白俄罗斯警务部门进行外事交往的一般礼仪
(一)警务外事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1. 保持良好形象
警务外事礼仪,既反映个人素质和形象。也展示这个国家警务部门的形象。特别是在外事场合,警务官员的一举一动更加受人关注。因此,注重自身修养,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是警务外事官员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既要注重个人容貌的修饰,也要注重服饰的搭配,始终保持整齐、干净、清洁;既要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庄重优雅,也要谨防滥用或错用“形体语言”、避免猥琐而自毁形象;既要保持自尊自信、谈吐得体、表情到位,也要尊重对方、庄重友善、和谐相处、力戒狂妄自大;既要按國际惯例安排礼宾程序、规格到位、礼仪完美,又要根据国内指示展示中国特色、中外结合、相得益彰。
2. 遵循警务外事惯例礼节
各国警务外事礼仪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下级警务官见到上级警务官时必须向上级警务官敬礼;警衔低的见到警衔高的官员时必须敬礼;职务低的见到职务高的警官时必须向职务高的警官敬礼;职务或级别相同的警官相遇时,可主动向对方敬礼。
在不清楚对方警衔的情况下,主动向对方敬礼或致意也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亦能展示我方良好的警风和修养。
在尊重职级的基础上开展外事活动时,还应注意平等相待,不卑不亢。在外事场合不能忽视平等原则,不能因国家大小、强弱,或因交往对象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程度等原因而厚此薄彼。同时,也不宜表现自卑和过于谦虚,必须注意保持自尊、自爱、自重和慎独。
3. 注意交往尺度
在外事场合中交往,通常应热情相待,这与国内交往原则并无多大区别。但是交往必须注重一个“度”的限制。切勿“热情过度”,而应“热情有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关心有度。通常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过于关心会让交往对象感觉不适应,甚至会觉得你有所企图。
举止有度。经常检点自己的举止动作行为,切勿因自己行为举止过分随意而引起误会,或失敬于人。
批评有度。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行为,只要其不触犯自己国家利益或国格人格,不悖于公认的伦理道德等,没有必要对其评断是非,更不宜当面指责或加以干预。
交往有度。注意内外有别,不可无限制地随便与外国人交往。即便是深交朋友,对方对我或多或少仍保持有一定戒心,我与其的交往应有张有弛,往来适度。
礼尚往来。在平等相待基础上的友好交往,并不是要求形式上的绝对对等,而是要求礼节上的对等。
4. 慎用外交语言
警务外事官员在外交场合所用言语须掌握分寸,恰当表达我方态度。对外表态通常有三种:赞同、反对和中立。但用词不同,表态中的“微妙之处”则不同,如:注意到、理解、不持异议、欢迎、同情、欣赏、赞同、支持等,每一种措词都代表不同分寸的态度。警务外事官员应根据我国对外总的方针政策和对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以及不同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上述措词。不可主观臆断,随意用词。除非涉及我核心利益或重大战略利益,一般情况下,均可使用较委婉措词与对方交谈。在明确表达我政府官方立场后,不与对方纠缠。
5. 尊重传统习俗
中国古代《礼记》中有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作为外事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在参加外事活动时,应了解和尊重对象国的习俗,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当地的风俗习惯行事。入乡随俗对外事人员而言不仅是一条礼仪原则,而且也应成为其参与外事活动时的一种自觉行为。此外,尊重交往对象的习俗,并非要求外事官员对交往对象的一切风俗习惯全盘吸纳、照抄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吸纳采用,必要时仍可采用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礼仪方式。
(二)警务外事交往的基本行为礼仪
1. 警务外事官员见面礼仪
⑴ 自我介绍。
指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情况,或是应他人的请求对自己情况进行适当的介绍,其主要特点是单向性和不对称性的介绍。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握自我介绍的时机;二是自我介绍的重点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有所选择。
⑵ 介绍他人。
首先要了解双方确有结识的意愿,其次注意相互介绍时的先后顺序,先介绍职务高的人,然后介绍其他人员。
⑶ 首发名片。
应当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名片,以供相互交往应酬之用。关于名片,一般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随身必备。一般不宜主动向对方索要名片。但当对方主动提议交换名片,并率先将名片递出来时,应予以交换。
递交名片有礼。主动将自己的名片递交给对方,以右手或双手拿着名片,不紧不慢地递送过去。与此同时,可微笑着说“很高兴与你相识”或“希望今后加强(保持)联络”。
如因故未带名片而对方向自己递交名片时,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并承诺下次补递。
接受名片恭敬。当他人递来名片时,接受者一般要表达出恭敬、重视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同时说“谢谢”。而后用右手或双手接过对方名片,仔细默念名片上的主要内容,再将名片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在接受他人名片时,最忌讳用左手去接,或接过来看也不看,随便丢放。接受他人名片后如不递上自己的名片,也是失礼行为。
⑷ 握手。
握手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外事和社交场合见面或告别时最常用的礼仪。
两人握手舒服得体的距离大约为60厘米至1米。双腿并拢,伸出右手,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并拢,上身略向前倾,与对方右手相握时应适度用力,上下微晃三四次,随后松开。
通常情况下,握手不必太用力。年轻人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警衔低者对警衔高者可稍稍欠身,或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双方伸手的先后顺序很重要,其基本原则是“尊重尊者”。男士见到女士时,只有在女士先伸出手的情况下,男士才可以与之相握。另外,一般主人先行伸手,以示欢迎。但当客人告别时,则应由客人先伸手,以示感谢。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如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即可,通常不要主动上前握手。只有当领导人主动伸出手来时,才可迎向前握手致意。
握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与人握手时,一定要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心不在焉,眼看他处。
——不要面无表情,不置一词,至少应该说几句欢迎、幸会之类的客套话。
——不要戴手套、墨镜握手。
——不用左手握手,不要在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
——不要握着对方的手不放,特别是握女性手时更要注意分寸。
——不要四个人相互交叉握手,也不要隔着門槛或门楣握手。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应等别人握完后再去握手。
——手若不洁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不要与他人相握;也不要在与他人握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
——在显然不适合握手的情况下,相互点头致意即可。
⑸ 拥抱与贴面礼。
拥抱和贴面也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仪方式。一般情况下,拥抱的礼仪为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左手搭在对方腰间,两人的头部及上身向左移动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移动拥抱,尔后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贴面时为先左边,后右边,再左边。
⑹ 亲吻礼。
亲吻礼在拉美及部分欧洲国家比较流行。同辈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同行之间多以拥抱、贴面颊礼为宜;男士对女士行吻手礼,即女士手背朝上,男士双手或单手将女士的手背托起亲吻其手背或手指,点到为止,以示尊敬。女士在参加涉外活动时,除关系密切的女士之外,通常不主动向对方拥抱或行贴面礼(亲吻礼)。
在白俄罗斯,进入室内必须脱掉大衣(短大衣、外套、风衣等)并摘下帽子。另外,一般情况下,进入汽车后也应摘下帽子,以免挡住后排人的视野。
2. 警务外事交谈礼仪
交谈是外事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交谈中,不论运用中文还是外语,目的都在于双方的沟通交往,以言表意,阐述己见,彼此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信任。
⑴ 交谈内容。
交谈时必须对谈话内容有所斟酌,多加检点,注意保密。对不能涉及的谈话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交谈中不应涉及的内容有:
——不应泄露涉密的各类情报信息。
——不应非议自己的国家、政府和人民。
——不应对交谈对象国家内部事务评头论足。
——不应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同事、同行、同胞说三道四。
——不应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
——不应讨论交谈对象的弱点、短处或其他不足之处。
——不应触及有关交谈对象个人隐私的话题。
交谈中可主动涉及的话题有:
——有助于交往对象进一步了解我方实际情况的话题。
——对交谈对象所属的国家、民族、单位及向其本人表达敬意。
——交谈对象本人的特长及优点。
——轻松愉快的话题,诸如风景名胜、名人逸事等。可以谈论公认格调高雅的话题如哲学、历史、地理、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建筑等,但必须量力而行,切勿弄巧成拙。
⑵ 交谈方式。
交谈的具体方式往往与交谈者的态度直接相关。
第一,应使用正确的语言。
第二,注重交谈时的表情。表情是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亦被称为“无声的语言”。表情不仅更为生动、直观,而且也更为交往对象所重视。最佳表情是端庄而稳重,既严肃认真,又不失平和与大气,更要与自己的身份与职责相符。
第三,注意与交谈者的距离。如坐着交谈,相互距离较近,可面对主人或主宾交谈,相互距离保持在1.2米~1.5米为宜。如宴会时坐长桌,一般与邻座宾客交谈。
第四,谈吐要礼貌而机敏。谈话时要冷静,三思而言。不仅要在交谈中字斟句酌,更要注意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机警灵敏,点到为止。
第五,依照约定俗成的交谈礼仪和规矩行事。在交谈场合,自己讲话应适可而止,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谈话时应尽量避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消息和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私人生活方面的事;不追问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更不能恶语伤人,也不要斥责、讥讽,等等。
3. 警务外事馈赠礼仪
⑴ 馈赠原则。
一是突出纪念性,二是体现民族性,三是重视针对性,四是把握差异性。特别是针对同一国家的不同群体应送不同的礼品,不同层次应送不同档次的礼品。此外,还应考虑礼品的时效性和便携性。
⑵ 馈赠禁忌。
以下物品不宜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一是现金和有价证券;二是天然珠宝和贵重金属首饰;三是药品、保健品和营养品;四是广告性和宣传性物品;五是易于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六是为受礼人所忌讳的物品;七是有悖于现行社会规范的禮品;八是以珍稀动物或宠物为原料制作的物品;九是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的物品。
此外,由于有些人不了解中国赠送礼品禁忌,有时会向中方代表团赠送中国人不喜欢的礼品,如送菊花、白花,送梨、送钟、送伞、送鞋等。为避免在对方送礼时发生尴尬局面,应提前了解对方赠送何种礼品,或提前向对方解释中国人的礼品禁忌。
⑶ 受礼。
在接受外方赠送礼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欣然接受。不必过于客套,更不能推来推去。在接受礼品时,应起身站立、面带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真诚表示感谢。二是启封赞赏。白俄罗斯人大都习惯当着送礼人的面,征得送礼人的同意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欣赏礼品。三是拒绝有方。一般情况下以下礼品不宜接受:违法违禁物品;价格过于昂贵的物品;可能使双方产生误会的礼品;现金或有价证券;有辱国格人格的物品等。可以说明原因并退回礼品。
4. 警务外事观演礼仪
受邀观看各类演出,在白俄罗斯被视为是隆重高雅的艺术活动,规矩较多,要求也比较高。
——注重着装。通常情况下男士着西装,女士着套裙或连衣裙。
——礼貌入退席。应尽量提前到达,准时入场。迟到不能随到随进,必须等待一幕演完或一曲奏完后方能入场,有时甚至要等到中场休息后才能进场。
——自觉遵守秩序和规定。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是最起码的礼仪。不能随意走动,手机应关闭或调至静音,不能随便照相或摄像。不能吃东西,不可随意讲话,不感兴趣也不要打瞌睡,更不能起哄或“鼓倒掌”。
——尊重演员和演出。为表达对演员的尊重和谢意,鼓掌和喝彩是必要的,但应选择适当时机。演员首次出台亮相时应鼓掌;观看芭蕾舞,乐队指挥进场时应鼓掌;一个演出节目或一首歌曲完毕后应鼓掌等。如不清楚乐章是否结束,可与大部分观众 同时鼓掌。
——不随意退场。进入剧场后,一般不应提前退场。即便对演出节目不感兴趣,也应至少坚持至前半场结束时方可离席。
5. 警务外事观展礼仪
参观展览必须遵守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相关规定并讲究礼仪规范。应爱护展品。参观时,不吸烟、不随便触摸展品、未经允许不得照相,更不能用闪光灯照相。参观展览时应保持安静。听讲解时要专心,不要吃零食,不要大声喧哗。应遵守秩序,不要拥挤,按顺序边走边看。
(本文咨询专家为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前武官殷卫国,感谢殷卫国先生提供的徽章照片。赵雅濛、蒲艺、孙淼、张子睿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