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谈及比较多的话题,然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作业问题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留守儿童作业质量差,作业完成不理想等问题,这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我做了以下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现状;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23-01
1.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1 家庭因素
现在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也有部分是由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照顾,这些孩子当中有很多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有少部分是父母离异,也有极个别是由亲戚(姑姑或者姨妈)抚养。由于亲情缺失,这些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些孩子普遍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比较古怪,跟班上的同学一般和不来,要么独来独往,要么总是惹是生非,这让老师、家庭都很烦恼。
1.2 学校因素
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里面受到老师的关注其实比其他孩子多,这让他们心里老是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喜欢给孩子扣帽子。有的老师听别人说这孩子怎么怎么样,就在心里把孩子定格了,甚至有的老师还会排斥学生,有的孩子犯了错有的学校会直接给予处分,这都是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1.3 自己心理因素
留守儿童很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一般自尊心都比其他孩子更强。自己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只有爸爸或者妈妈的爱,想要什么很多时候都不能自由表达,这让他们心里是有阴影的。还有在开家长会父母没来的孩子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又再一次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也有一部分孩子很自负,老觉得自己差,自暴自弃。
2.留守儿童作业现状分析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作业质量都比较差,有的甚至不做或者乱做,目的就是为了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2.1 作业偏多
很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偏多,白天在学校课程都特别满,孩子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就算课间和中午午休也是有作业的,孩子上一天课下来已经身心疲惫,回家家庭作业较多,很多孩子要做到很晚。晚上也休息不好,第二天到学校又重复这样的节奏。
2.2 作业一刀切
很多老师白天在学校几乎不给孩子休息的时间,一有空就给孩子们布置课堂作业或者自习作业,作业量比较大,就导致很多后进生的畏难情绪,他们就不愿意做作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一般都参照练习册布置,这就导致了一刀切的现象,没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2.3 无人监管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作业是无人监管的,爷爷奶奶只管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作业。主要是由于爷爷奶奶年纪较大,也没读什么书,做题也不会每天都忙着做农活,所以孩子的作业做没做,做得怎么样他们并不知道。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作业质量差的原因之一。
3.提高留守儿童作业质量对策
3.1 及时反馈
由于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里爷爷奶奶也没什么文化,所以监管作业有很大难度,这就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老师将留守儿童分层,作业也就针对他们的层次来布置。比如,课堂上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孩子及时做今天课堂上讲的相关练习,不一定每道题都做,要有針对性地做,孩子做完之后老师及时改正,主要采用面批的形式,孩子哪里不懂及时告知老师,这样孩子的作业也解决了一部分,同时也让老师知道孩子有哪些地方不懂。同时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展示出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2 合理利用练习册
通过作业布置,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并能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指导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老师还要对作业进行等级评定,并且个别老师有激励性的批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每门学科都配了有练习册,很多学校除了练习册之外还买了有其他有难度的练习题。其实对于很多农村家庭,他们的家长是不愿意买这些练习题的,并且他们的孩子基础比较差也不容易能做得起这些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老师其实利用好练习册也就足够了,这些留守孩子能把练习册做好也就很不错了,但是也有少部分孩子基础稍微好点的,也可以试试做额外的练习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他们就只做练习册就够了,而且练习册上稍微难点的题老师必须要在学校或者课堂上给他们解决一部分或者提示他们应该怎么做,不然这些孩子对于稍微难点的题他们又会采用不做的形式或乱做来敷衍了事。
3.3 合理利用课间十分钟
课间10分钟本来是孩子休息的时间,但是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这些基础薄弱的孩子叫来做一个反馈。比如说,当堂课的内容做相关的题一道即可,如果孩子能做得起就表明今天的课程内容他是掌握了的,没必要给他们布置太多课后作业,这就避免增加他们的畏难情绪了。老师可以在孩子做题之后帮助他们总结这类型题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以后遇到这种题型也会用这种方法做题了。
3.4 走进家庭
这些孩子之所以成为班上作业有问题的孩子,这是跟他们的家庭情况密不可分的。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老师都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来监管孩子,不搞一刀切,因为每个孩子家庭不同那他们的情况也就不同,同时也可以拉近老师和孩子还有家长的关系,这样让老师和家庭形成一种合力来监管孩子。当老师走进家庭以后也会让孩子的家长看到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心和关爱,无形中也让他们明白监管孩子的重要性了,这也让孩子有了一个学习动力了那就是来自老师的关心,家长的重视。
3.5 走进孩子
学习是孩子的事,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自己学习好,可是他们为什么老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关键还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其实对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接触外面的机会很少,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出去外面看看,这让他们心里也有厌烦情绪。还有就是他们一般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心里会有失落感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就需要老师像他们的家长那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老师走进孩子以后也会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不再孤独,让他们明白他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回报他们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在外苦拼的父母。这些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老师一定要让这一点深入他们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