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东
2019年2月10日,我寒假在家打扫卫生时,不慎从窗台跌落地面,导致双足足跟骨裂,在东营同安医院住院治疗。双脚打了石膏,医生让住院一个月,不能到处乱跑乱颠,心里着急也没有用,我只好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双眼直直盯着洁白的天花板,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自由”的无聊与无奈。
过了两天,疼痛减轻,我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我想,总的干点什么吧!于是我就让爸爸从家里给我带几本书过来,同时买了一个床上用的小桌子,用来读书、写字和使用电脑,感觉方便了许多,情绪也随之好了起来。爸爸平时喜欢跟我开玩笑,他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人老实了,也有了时间,让你的大脑也盘点盘点,将所思所想变成铅字。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书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凡登高者必须要读书,凡壮志凌云者必须要读书,凡“笑傲江湖”、成就大业者也必须要读书
—题记
一
升入大学后,我的时间似乎被手机和游戏填满,很少再捧起书本阅读,我像其他人一样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忘却了儿时汲取书本香气的喜悦。
当我躺在病床上,翻开书本时,我忘却了疼痛,也忘却了烦闷。它们犹如一个个世外桃源,带我领略了这亦真亦幻的世界。读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感叹于她的乐观和坚强,我只是一个月不能下床,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但是她却永远都看不见阳光。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我深感旧社会的阴暗腐败,它像是一个黑洞把人的良知和善良吞噬,把大家都变成了冷漠无情的行尸走肉。读《红楼梦》时我不免哀叹,哀叹爱情的苦楚,为何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读龙应台的《目送》时,我红了眼眶,想到了我和父母,我们的缘分也是在今生不断目送着彼此的背影。
二
读书使我们认识到了从未接触过的世界,更使我们的思想、灵魂、精神得以解脱。印象中,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书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照这样看来我似乎与同龄人相比有些格格不入吧。书中的江湖豪气、拔刀相助、仗义执言令我为之向往。“江南七怪”为了一句赌约或者说一个承诺便可以远走大漠数十年,好像现在很少能够听到这样的故事了吧。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任的时代,我们可以与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在社交媒体中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不愿对身边的弱势方施以援手。似乎是因为这样的悲剧太多,让我们失去了那份主动的勇气。反过来想想,这其实也是金庸先生的作品最出彩的地方,他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了一个属于“金大侠”的江湖世界,也用另一种形式还给了这个社会良知、信任以及真诚。
读金庸先生的书似乎会被拉近那个光怪陆离的江湖世界,书中的人物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并不远。很多人都抱有这样一个想法,“现代社会不需要伟人、英雄或者领袖,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这种思维是狭隘的,是不可取的。中国社会曾经经历过以领袖为主的时代,领袖带领我们翻身成为了主人,并帮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住了自己的民族尊严。改革开放过程中,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使本国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冲击,其实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吧?我认为应该算。从可口可乐到麦当劳,到好莱坞的犯罪电影,我们享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畅快,但似乎也在慢慢丢弃属于自己的那份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书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读智慧之书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是应当让书本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换个角度想想,面对进入中国的非主流文化,我们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革,进而让它变得更加“接地气”。当然,这个改造的主题是你、是我,更是所有人。回到开篇时的“英雄论”,我认为当今时代不是不需要英雄,而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皆英雄的时代。互联网媒体的日渐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意见、想法的机会和渠道,与过去以纸媒为主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我们拥有了更多主动权。面对身边的不平事,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拔刀相助”,通过舆论的力量让其导向正轨。至于信任的问题,我们只要不随波逐流并能够做到坚持本心,总有一天可以改变这种社会风气。这是一个由老百姓创造的时代,就像《神雕侠侣》后期,“郭大侠”为之努力的“抗蒙大业”一样,期间他扮演的更多是标杆、旗帜一类的角色,用现在的话说是“发布开团”的号令。如果讓他自己去硬扛数万蒙古大军,显然是“以卵击石”。同样,如果想改变你为之鄙夷的社会风气,我们也需要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修炼、升级,实现自我提高,如此最终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而这期间需要倚靠的便是书籍,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需要从中汲取营养并内化为自己的感悟、体会。由此而习得的“武功”,才可以支撑我们去面对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三
读完《悲惨世界》之后,我便坚定了这样一个想法:“人始终应该向着太阳活着”。也需此刻你正在经历痛苦、人生低谷,但你需要努力学会飞翔,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梦想终究是美好的,即便梦想中的水晶球碎了很多次,那他依然会熠熠生辉。似乎已经忘记了初读悲惨世界是什么时间,但仍然记得那是第一次动笔写读后感。不为投稿挣一点微薄的稿费,也没有人给我布置这样的任务,之所以动笔是因为想要记录下心中的那一点感想、体会。记忆中当时那篇读后感就在完成之际却赶上了宿舍百年一遇的大停电,是的,我并没有存底稿。于是悲从心中来,一切的一切就好像是一场梦境,彻底击碎了我内心中那一点小小的骄傲。常言道,付出越多,等到失去那一刻时内心便会越痛,此刻才深知这句话是有多么刻骨铭心。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再碰过这本书。再后来不知是哪一个雨后天气昏暗的午间,这本书又重新闯入了我们世界。那一刻的场景就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了,过往的思绪也在一瞬间涌上心头。就这本《悲惨世界》而言,我觉得自己同书中的冉阿让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是个逃犯并且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我此刻同样不是什么光辉、显赫的人物,更躺在病床之上。虽然它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市长,但却仅享受到了片刻荣耀。现在的我是不是该想想究竟怎么做才可以避免重蹈他的覆辙呢?
第二次读完《悲惨世界》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之前不曾有过感悟,这些感悟是因为年龄和经历的沉淀,原来不觉间我竟然长到这样大,原来我已经把那本书放下了这么久。就拿《悲惨世界》来说,小时候很会受它题目的影响,不想接受这些负面的东西。但是这次我认真的读了一遍,深觉受益匪浅。悲惨世界固然悲惨,每个人都像是这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小船,面对巨大的海浪,要么前行,要么返航,但是要记得只有不断前行才能遇到第二天的朝阳,只有跌到谷底才会更渴望阳光。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些挫败的经历,我也一样。
“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则时刻告知我前进,更知道了类似于这样的传统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鲁滨逊”使我养成爱追求,好探索的精神,逆境求生存,我们还都需要不断学习;在马克思身上我读懂了“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我将会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实现祖国经济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詹天佑身上我读懂了“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之道;在鲁迅身上我读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那是一个道德、学术沦陷的时代,更是一个拥有信仰的时代,令我心驰神往。
书籍是传播智慧的主要载体,虽说书籍的价值可以用金钱衡量,但其中蕴藏的智慧却是无价的。我想起了我的班导师赵舵教授的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相较于互联网游戏中的花花世界,我还是更愿意泡一杯茶,捧起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