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王晓南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道德与法治

【摘要】: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革命老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斗争实践中铸就的不朽精神。新时代背景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初中思政理论课教学,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别山精神 初学思政教学 红色资源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大别山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1927 年11 月 13 日,鄂豫边爆发了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带领山区人民冲破敌人白色封堵,建立红色政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因此有“南有井冈,北有大别”的说法。在战争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别山的红色革命军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全局出发,军民一条心,不怕牺牲,为实现民族解放英勇斗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红安县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1】这里诞生了徐海东、李先念、徐向前、陈昌浩等英雄人物,他们正是凭借着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才塑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

(二)大别山精神的特征

1.继承性与发展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演进轨迹,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历史继承与创新,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风貌都在红色精神的发展变迁得到了体现,“红色精神”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2】,大别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真理的继承与发展。黄麻起义失败后,我军因时因地调整策略,打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战术,开辟和建立了“中国红军的摇篮”。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大别山人民始终坚持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英勇向前,将中华民族精神和红色精神继承发扬光大。新时代,新征程,大别山精神将继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

2.先进性与开放性

大别山精神的先进性与开放性一方面体现在领导阶层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那个民族危亡、战火硝烟的年代,共产党带领大别山军区的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徐向前指出:“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穷人粮食、对穷人态度要和蔼等【3】,这都与剥削农民、压迫农民的封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体现在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以开阔的胸怀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大别山区,早期鄂豫皖籍共产党人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出版《少年黄梅》等革命刊物,开办平民学校、夜校等,创建党组织【4】,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英勇斗争。

3.丰富性与可感性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意志顽强地与敌人作战,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不怕牺牲,奋勇作战,这是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精神体现 勇于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朝夕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新时代大别山精神的体现。大别山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并丰富发展。大别山区革命英雄人物多,如李先念、徐海东等 红色历史遗迹多,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館、何家冲烈士陵园等 革命军队多,如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新四军第5师和大别山游击队等【5】。丰富可感的大别山精神是历史中闪耀的明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阔步向前 。

二、大别山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一)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我国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险阻使革命胜利呢?就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大别山精神这种不怕吃苦、甘于牺牲、坚定共产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信念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遥相呼应。“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7】,大别山精神对当代初中生身心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大别山精神,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精神,使学生把自己前途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坚定中国梦理想信念,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8】大别山精神体现的那种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与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所倡导的爱国、富强、民主等相一致,这种精神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初中生来说极其重要。通过红色思政教学,学生感受革命道路的艰辛,明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初中生红色精神教育就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别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一样都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重要的红色精神之“钙”。现在零零后被称为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无法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艰难岁月,又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义不容辞地把大别山精神传承好、发展好、弘扬好。

三、大别山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别山精神在教材中内容不够充实,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政治教材关于大别山精神方面内容稍有欠缺。红色精神与鲜活的英雄形象的案例在教材中体现有些不足,分量稍显薄弱。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大别山,更不用提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别山精神。“红色精神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却停留在革命年代,发挥着其最古老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与时代接轨,发挥其时代意义”【9】。

(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教学实践性较弱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的过程,但我们依旧看到一些学校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仍然十分的严重。课堂由教师“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那么再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红色文化与精神在学生面前也是犹如死水一般。重理论,轻实践。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知识教学模式,书本甚至成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唯一途径。大别山精神教育如果割断了生活与教育的一体性,割断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知识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分离开来就很难取得它应有的效果。政治课堂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提高学生抬头率,点头率,就要增强其社会实践性。

(三)教师红色精神传播意识不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办好思想理论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在思政课堂上加强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关键也在教师。但是一些教师自己专业知识理论不扎实,知识储备量少,对大别山精神没有深入了解,传播意识不强,只是将其作为死记硬背的知识。有的教师虽然在课上对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滔滔不绝,但生活中却不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那么就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大别山精神更好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创新、充实教科书内容

关于大别山精神的革命英雄、历史纪念馆、红色影音作品等都是十分丰富的,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将大别山精神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切入口,适当增加大别山红色精神在教科书中的内容分量。例如在七年级政治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中,不仅要举像保尔柯察金这样外国例子,同时要增加体现我们中国红色精神的人物例子,像李先念、徐海东、许世友等这些英雄人物,提高学生对我国抗战英雄的认同感和敬畏情,培养爱国精神。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可以将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大别山精神运用其中,加强学生对大别山精神的认识,使教学产生“不忘初心”的作用。在八年级第三单元《勇于承担责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这两单元中应该列举一些能够体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奋斗精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红色教学质量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例如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收集关于大别山革命英雄人物资料以及背景信息,在课堂上,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总结感悟。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心感悟红色精神的魅力。

其次,寓教于“微”。“微”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视野,微博、微视频、微动漫等刚好匹配了这种宣传大别山红色精神的需求及宣传,我们不仅仅要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的作用,更要利用好“微”化的时代特征和功能为红色精神的教育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10】。针对大别山红色精神的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作用,上好一堂“微”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用关于大别山精神的影音资料或是先进人物的事例来导入新课,直观地感受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学校要加强红色网络平台,用大别山精神等正面精神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引领初中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最后,上好“第二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可以到鄂豫皖革命馆或是李先念故居等红色遗迹参观、学习。学生通过对参观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等方式,学生感受革命精神,激发了内心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三)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理论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处于新时代,教師面对地不单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更有逻辑思维更加发达的新一代青少年。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研究学习大别山精神,用开拓创新的大别山精神武装自己,以身作则。这样在向学生传授红色精神时,才能从知识的表面深入到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播红色精神,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

(四)注重校园文化熏陶,多途径拓展思政课外延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红色文化包括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11】大别山周围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红色校本课程。注重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比如开展红色诗歌朗诵、红色经典咏唱以及红色诗歌散文征集的活动。组织学生红色旅游,利用本土化红色资源,在校园塑立像李先念这样的英雄人物雕像、浮雕等。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大别山精神为切入点,融入中学思政理论课教学,让红色文化注入时代因子,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让红色资源更好地走进政治课堂,增强政治课堂魅力,提高学生获得感。继承发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底,为文化自信筑基。

【参考文献】:

【1】 杨茹茹.知识-力量.[J]2019-1.

【2】 丁德科.王昌民.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0月.

【3】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4】 谭克绳,欧阳植梁.鄂豫皖革命斗争简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5】 汪勇.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以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为视角[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1):22-26.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8】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

【9】 汪晓冰.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 曾祥明.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教育的“微”路径探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5):79-81.

【11】 韩振江.论“红色文化”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8)48-52.

作者简介:姓名:王晓南,1994年,女 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职称和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