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疲劳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2019-09-10 17:25马晓雯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教育

【摘要】:当代社会各方面都飞速发展,人们学习工作紧张而繁忙,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作为用脑大户的主体——学生,更是如此,在学习任务过重与长辈期望的压力下,心理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心理疲劳 学习心理疲劳

高考是压在每个高中生身上的一座大山,高中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这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思维迟钝、烦躁焦虑、反应缓慢等。心理疲劳对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效率造成了消极的作用。同时,它还将影响学生的体质,造成其能量枯竭,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

一、 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指的是长时间紧张程度过高或者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导致的心身紊乱,并引起的心理疲乏感和心理耗竭感。学习心理疲劳是指长期紧张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等一系列生理或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下降。【1】学习疲劳大部分属于心理疲劳,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用进行大量的身体上的活动,而是脑力的活动。心理疲劳的实质就是在具体的生产与生活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上的疲倦,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人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动机去完成工作,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此,就出现了这种很勉强、无奈的心理,身、心两方面都觉得非常疲劳的状态。而心理疲劳在高中生身上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力不从心,没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 从其情绪上来看,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忧郁,精神也不振作,慵懒,但课后可能变得活力十足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表现的极不负责任,马虎了事 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严重的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感、潜意识里讨厌学习等,这对学生的学习进步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 高中生心理疲劳的特点

1. 当高中生出现心理疲劳的情况时,其主观体验乏力,继而对学习的积极性减退,焦虑、烦躁、易怒,对于原本与学习不相关的外界刺激也会变得较为敏感,有时甚至对学习缺少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产生消极、厌倦的情绪。【2】

2. 心理疲劳会导致高中生大脑思考能力迅速降低,使其学习意志被削弱,导致其学习态度及行为消极。

3. 学习产生的心理疲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会进入恢复性的阶段,交错进行休息和疲劳有助于学生心理机能的改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但如果心理疲劳没有经过恢复阶段或者恢复不彻底,容易达到疲劳极限,进而使高中生在学习中出现负面效应。

三、 高中生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

虽然我国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保持统一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分值不变,英语由原来的一次定胜负变为一年考两次取最高分数为高考英语成绩,这一改革看似减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但实则又是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压力呢?高中生之间存在竞争心理,比如在英语学科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算第一次考试取得了不错的英语成绩,也会由于担心第二次考试同学超过自己,所以只会更加努力学习,两次考试都参加,丝毫不能放松,心理疲劳现象也由此产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本来只需要考试一次,但改革后变成了两次,这类群体可能心理疲劳会比成绩较好的同学表现更甚,两次考试延长了他们学习的时间,更容易表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疲劳,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学习效率低下。

2. 家庭因素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少家长一味地以学生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无疑给学生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3. 学校因素

3.1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对课本进行适当的扩展,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高考成绩,又人为地、强制性地加深加难了学习内容,使许多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困难,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教师教学目标要求单一,仍然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至高追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3】受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和社会压力影响,使得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除了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在课外时间不断地加大对学生的训练,给予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教师在课堂期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生搬硬套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吸收知识点,课下也无从下手,造成恶性循环,心理疲劳一直存在。

3.2 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过于机械

高中生課程安排紧凑,早上七点甚至更早就要坐在班里学习,晚上十点左右晚自习下课,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高一高二的学生可能还有一些较为轻松的课程安排,但高三的学生整日被高考的科目充斥,大脑放松的时间较少,时刻紧绷着。高中教学管理主要是以制定教学要求与教学质量考核为主,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4. 学生个人因素

4.1学习态度消极

有些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提问,再加上课后能完全做到认真复习预习的学生不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从而逐步出现学习的消极态度。【4】这种状况在高三可能有所转变,由于进入到高中学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会有所加强,但是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基础实在太差,成绩始终无法提高的学生可能自暴自弃,完全放弃,消极对待。

4.2学习方法不当

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模仿其他成绩优秀同学的方法,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的话,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同样也是学习了很长时间,自己的努力不能与收获成正比,就会导致学生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一看到学习资料就十分头疼,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现象,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

4.3学习目标过高

不只是家长和老师会对子女有过高的要求,学生自己也会对自己提出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受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可能急于求成,想证明自己给家长看,制定不合理目标,而不是贴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打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越是急躁越容易出错,在学习中越是无法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故而心理疲劳。

4.4学生能力不足

各学科间看似分离毫无关系,其实是相通的,学习有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经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一些困难,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可能不明显,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一长,容易诱发心理疲劳。

四、高中生心理疲劳应对方法

1.完善教育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

成绩就是学生的命,教育越来越疯狂,出现了类似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等这些学校。学生疯狂地学习,没有自己的生活,早起跑步、吃饭的时间都要看书,学习到深夜。这一类的学校几乎没有休息日,虽然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211、985高校学子,但是这种方式,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机器。学校老师的任务应该是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升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考上名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育德,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而不是只在意升学率。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培养人才的模式,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更加需要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并且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不要让“分数”和“升学”成为学生最大的心魔。

2.重视高中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动机

不能因为教授对象是高中生,就忽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在高中课堂上,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生成。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在培养学生学习活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将注意力最大限度的投入在课堂中,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提高学习成绩。【5】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消除学习的单调感与枯燥感。

3.学生个人

3.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做到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对于学习材料仅复习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还必须再次复习。其次,研究表明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有利于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记忆,且通过这种方法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准确性也较高。第三,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候加大学习力度,有助于凸显学习效果,增强自身信心,不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最后,要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时学习效果最佳。

3.2注重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学习感到疲惫时就该停下来休息,否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内心急躁,学什么都学不好,睡眠与休息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学习之余,可以加入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使生活张弛有度,从而有效预防和消除心理疲劳,但同时要避免剧烈的运动。

3.3进行放松训练,克服不良情绪

学生出现心理疲劳现象时,会表现出手脚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通过深呼吸、想象一些美好的场景、自我暗示等,调节自身情绪状态,改善心境。还可以听一些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者望望远处放松眼部,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

五、高中生心理疲劳现象的预防和干预

心理疲劳现象其实可以避免,故而学校和老师应当做好预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中建立和谐、身心愉悦的风气,倡导良性竞争,同时,老师的作风也必须民主,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不区别对待学生。从学校层面上的德育工作也当同时进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以“缓解学生心理疲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这一方面安排好师资力量,以防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没有得到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大对心理咨询室的设施支持以及全校范围的宣传,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在干预阶段,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充分利用心理课堂,向学生讲述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个人该如何缓解自身心理疲劳的方法,心理咨询最注重的是“助人自助”,老师只能在一旁起到帮助支持的作用,主要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调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不会激起情绪上过大的反应,轻松应對。还可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与心理相结合,定期培训该类课程老师心理学相关知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召开家长座谈会,谈谈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进行放松训练。

六、总结

心理疲劳现象在高中阶段十分常见,务必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否则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学生更好地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应当有所行动,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基准,改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积极预防并干预心理疲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高慧莉.注意避免学生学习中的饱和情绪【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9).

【3】石小飞.高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疲劳调查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25.

【4】秦吉玲,祖永昶,王建强,刘东波,顾金刚.高三考生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0(13):145-146.

【5】李洪育,刘云凤,王建强.新形势下高三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分析与调整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10):112-113.

作者简介:马晓雯 女 1996.8.9汉族 ,河南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生心理教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