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广元千佛崖作为我国佛像石窟艺术中的精品,对于我们后代研究佛像石窟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论述千佛崖佛像与盛唐人物画的联系,通过对石窟艺术文化的探讨,挖掘其艺术文化价值,以推进佛像石窟艺术文化资源的共享,扩大佛像石窟艺术产业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广元佛像 人物造型 盛唐人物画
一:广元千佛崖的由来
中国佛教的艺术发展源远流长,四川、重庆等地拥有大量的佛教摩崖,石窟数量之多。如四川广元——古代的利州,是入蜀的要道,并成为四川石窟中最重要的两处之一。千佛崖位于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这里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石窟伴随着大山而造,规模巨大,颇为壮观,是广元乃至四川有名的旅游景点。千佛崖原名是“千佛厓”,是由明朝的一位官员提写而来的,他说“厓”字之所以没有山字头,是因为此处已是大山压顶,没有必要在加山,因此古人就把它叫为“千佛厓”。千佛崖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的瑰宝,历史发展悠久,据清咸丰四年的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到了“一万七千有奇”,以隋唐居多。现有造像七千余尊,高低错落,多达十三层,是四川境内规模最为庞大的石窟群。,千佛崖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广元千佛崖佛像的造型特点
千佛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石窟分部在南北两段。南段著名的龛窟有大佛洞,多宝佛窟等,北段有弥勒佛窟,菩提像窟等,雕刻精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千佛崖佛像造型的特点是精而美。精则是佛像雕刻技术细致精美,每一尊佛像都雕刻生动,写实性极强。美则是造像姿态优美,千姿百态。具有“东方女神”美誉之称的持莲观音。其造型端庄优美,菩萨五官秀美,手持莲叶,服饰华美,体态丰腴,身体呈s型,具有很强的动态感,给人营造出一种静态的视觉效果。
三:盛唐人物画造型特点
唐代作为中国发展最为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一个时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美术的兴盛,在人物画方面,唐代的人物画以“画圣”吴道子的道释佛教画为主,周昉,张萱的仕女画为代表,吴道子一生多画宗教题材的画,在人物画中,他的线条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吴道子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他一改过去的工笔重彩,色彩绚丽的画风,减少了画面上的色彩,用色较为淡雅。周昉张暄,他们也善于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利用,在融入当代的时代特色风格,形成了丰肥艳丽的工笔重彩画风格。张暄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是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为创作题材,人物体态丰满,表现的是一种健康的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其衣纹劲简,彩色艳丽,具有时代特征。
四:佛像和人物画的造型联系
绘画通过艺术造型,能够更好的把握物体的整体的结构,使作品更加生动而富有内涵。线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美术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石窟佛像中,千佛崖的第806号窟被称为“多宝窟”的造像堪称千佛崖石窟艺术的精品,释迦多宝窟为敞口方形平顶窟,窟中长方形佛坛,坛上造释迦,二佛并坐,左右胁侍二弟子,二菩萨。二佛面相丰润,温和慈祥。值得注意的是左侧的持莲观音,观音宝冠束发,秀发披肩,下身穿贴体长裙,赤足立于盛开的莲花之上,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此尊菩萨姿态优美,曲眉丰肌,脓丽多姿,亲切温和,充分显示出东方女性内敛含蓄之美。其造型与盛唐时期吴道子的的宗教壁画造型特征有极为的相似之处。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画中人物均身着华美服装,体现出高贵,庄严的气质。吴道子深受隋唐佛教壁画的影响,他的画造型端正,体态舒展,具有动态感。佛像中持莲观音像的用线十分清晰流畅,采用了吴道子的莼菜条,画面线条的轻重节奏与粗细变化使其具有动感与生命力描绘的衣纹线条飘动,人物形象生动。再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体态丰肤,动态优雅且舒缓。通过用笔的力度和画面的整体表现力传达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我们从佛像的造型和人物画的造型中不难看出二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两者线条都比较清晰流畅,动势结合,具有很强的视觉感。他们都是通过线条的圆润来展现人物的丰满,体态的舒展,其衣装及其配饰飘逸灵动,完美的诠释了盛唐时期的人物画轻盈飘逸的特点。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佛像造型各异,如持莲观音的佛像面相饱满,发型多为水波型或螺型,发型优美,体态极为生动。可以看出佛像比较注重整体的刻画和体态的表达,而人物画更则重画面布局和线条的变化,善用人物的大小来体现主次,用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动态。在造像特征及人物刻画上,这也充分的展现了唐代绘画与千佛崖造像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五:结语
四川广元千佛崖是今天研究四川石窟艺术最重要的依据, 佛崖上还刻有历代碑文六十余通,对研究书法艺术来说是难得的珍物。广元千佛崖石窟佛像为我们研究盛唐时期人物造型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像造型與盛唐人物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物画中吸收了佛像中的精髓,佛像中又汲取了人物画中的灵动。佛像造型精而妙,体态轻盈,给人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
【参考文献】:
【1】陈红帅. 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造型考察[D].清华大学,2007.
【2】雷炀. 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数字艺术再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蒋环宇,蒋映雪.赴广元千佛崖考察心得[J].科技风,2013(10):225.
【4】雷玉华,王剑平.广元千佛崖藏佛洞[J].西藏研究,2004(04):121.
作者简介:樊利娟, 女 ,1995.11- ,汉, 本科 ,四川文理学院, 635000 ,人文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科研项目《论广元千佛崖佛像与盛唐人物画造型的联系》,项目编号:X2018R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