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红 刘艳
豫南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共266.67 hm2,共分3个区域。一是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以下简称绿色防控区),面积200 hm2,其中性诱剂防控面积13.33 hm2,杀虫灯防控面积40 hm2,稻鸭共育防控面积200 hm2。二是常规防治区,面积66.67 hm2,设在绿色防控区邻近,以3 m高铁路将绿色防控区与常规防控区自然分开,以免互相影响。三是空白对照区,面积0.13 hm2,相对独立,以免受防控区影响。
一、绿色防控區
(一)深耕水灭蛹控虫技术
豫南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266.67 hm2面积全面实施,此区4月11日开始旋耕后,灌水沤田30 d,浸死幼虫和蛹。插秧前结合整地铲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二)育苗及移栽
选用优良品种Y两优143,育苗方法为两段育秧,4月14日开始育秧,种子用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浸种,预防恶苗病和苗稻瘟。5月15日开始插秧,5月22日全部移栽完毕,株行距为17 cm×20 cm或17 cm×27 cm宽窄行栽培,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三)稻鸭共育治虫控草防病技术
绿色防控示范区内,水稻移栽活棵后(即5月23日陆续开始),由养鸭专业户每年放养光山麻鸭8只/667 m2左右,7月上旬田间晒田断水后鸭子出田,稻鸭共育期38~45 d。水稻移栽后25 d、45 d时分别调查稻鸭共育防控除草效果。
(四)二化螟性诱剂诱控技术
5月28日水稻移栽活棵后,按每667 m2放置一套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200套,防控面积13.33 hm2。二化螟性诱剂诱器放置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诱捕器50个进行调查,每7 d调查1次诱蛾量,分别记录数据,结合二化螟田间为害程度分析性诱剂对螟虫的控制效果。继续验证二化螟性诱剂的治虫效果,探索田间应用技术。
(五)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在核心示范区内,每3.33 hm2放置太阳能杀虫灯1盏,共放置太阳能杀虫灯10盏。放置虫情测报灯1台,于4月22日始开灯至水稻收获,诱杀二化螟、三化螟、黏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
(六)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保农药施用技术
根据《病虫情报》对核心示范区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适时防治。6月5日,每667 m2用核型多角体病毒(20亿/mL)40 mL,25%咪鲜胺100 g防治水稻二化螟一代和稻瘟病。根据病虫监测情况,7月23日,抓住适期每667 m2用核型多角体病毒(20亿/mL)40 mL,25%咪鲜胺100 g,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磷酸二氢钾50 g防治二化螟二代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并预防早衰。
二、常规防治区
核心示范区相邻地方设立面积66.67 hm2的常规用药区,病虫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品种为Y两优系列、冈优系列。5月25日水稻移栽完后,每667 m2用30乙·苄除草剂19 g和90%杀虫单70 g可湿性粉剂加尿素撒施,防除杂草和二化螟一代。6月8日进行二化螟一代和第2次大田施药防治,每667 m2用40%毒死蜱100 mL加75%三环唑30 g防治水稻二化螟一代和稻瘟病。7月24日每667 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 mL+75%爱福美30 g+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磷酸二氢钾50 g防治二化螟二代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并预防早衰。
三、空白对照区
在示范区外另辟相对独立的一块田地,面积0.13 hm2,栽培品种、栽培方式和移栽密度与绿色防控区一致,但不采取任何病虫防治措施。
四、测产及综合效益分析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示范区内水稻进行了测产,理论测产情况见表1。因潢川县6月下旬至7月下旬出现历史罕见高温少雨,水稻抽穗期、扬花期及灌浆期均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空秕率增加、千粒质量下降,产量普遍低于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