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9-09-10 15:25:35马秀芬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7期

马秀芬

摘 要:学校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如何,决定了他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高低;一个人只有把创新作为自己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不断更新知识与文化,技能与技术,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之一。

关键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最活跃的时期;加强实践训练

学校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如何,决定了他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高低;一个人只有把创新作为自己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不断更新知识与文化,技能与技术,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之一。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中只能活动的关键,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因此,加强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呢个的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

(一) 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是一种有序的、有步骤的理性的科學思维方法,他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提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模棱两可。如:一条长45米的绳减去15米,又减去8米捆铁圈,仙子这条绳子比原来短多少米?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不对题目做具体分析,而把题目中的条件全部用上,错误的列式为45-15-8或45-(15+8),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求“两次公用去的米数“富有创新的列式为15+8”,在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她们用准确、简练的怨言来表述思维过程,真正显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求异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和探求心里很强,在上课时,教师必须一方面保护和古丽那些敢想敢说的学生,还要善于问,设置问题的坡度让学生在疑中求思,在思中释疑。教师能针对课本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思维形式训练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用方程解决问题中,对于利用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时,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例如:“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挖一条长1380米长的水沟,个从一段相向挖,15天挖完。已知嫁对每天挖50米,一队每天挖多少米?”

在找等量关系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甲队挖的米数+乙队挖的米数=总长

2、总长-甲队挖的米数=乙队挖的米数

3、总长-乙队挖的米数=甲队挖的米数

这种同一意义的集中表达方式,学生经过训练,可以使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同时,教师设置综合练习和开放性练习,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形式。

一、 加强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丰富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的想象力是表现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会觉得克服困难的愉快,因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并诱发出一种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想”,在头脑中有“象”,借以培养丰富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倒时,学生在最近发展中,有了已有圆柱的体积公式,经过操作、讨论、分析、推理、让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个新知与原有认识产生了联想,从而构建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从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很容易推出圆锥体积等于三分之一乘底面积再乘以高,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强化了创新的精神冲动。加强对学生多种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的合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是生的交往,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新授知识要“活”而“精”。新知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也是优化数学课堂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发挥能动作用,敢于尝试。“精”是抓住重点,讲深讲透,留下铺垫,让学生发挥想象。

(2)借助班班通,促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事物的特征,使其由静变动,促进学生思考,诱发创新意向。如如教圆柱体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把计算圆柱体积转变为求相应的长方体的体积。这样,通过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V圆柱=Sh

(3)巧设结尾,再掀起思维高潮。俗话说:“好头不如好尾”。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堂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创设情景,巧妙收尾。使学生意犹未尽,而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止步,而是跃跃欲试,不仅能梳理学生的新知,还有助   于开拓创新思维的境界.如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材,教师示范一种解法后,,留下的其它解法可设计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

(4)设计研讨环节,创设创新氛围。鼓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解题,尝试成功于是白于失败,在研讨探求中,分享同学之间的乐趣.

三、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1)、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例外.如雪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丈量操场,土地,计算面积教学统计知识时,可自制统计图表,了解自己的体育成绩,班里男女生比例,还可制作学具.通过摆的动手,触思的动脑,能操作让学生自己画线断或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确算理.通过实践,激发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

四、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断教给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学习主题地位的落实,使学生眼、口、脑、手密切配合,做到多听、多看、多思、多说、多动手,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不断总结经验,相信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13年1-2期,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