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

2019-09-10 14:55朱晓洁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朱晓洁

摘 要:目的:为更好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护理而进行的补液速度探讨。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研究时限,选取我院急诊科64例符合创伤性患者,通过随机单看盲分为两组,分别为32例病患的常规和研究组,研究组主要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并在补液结束后几个小时内对两者效果进行记录。结果:常规组补液有效人数24人,准确度为75%,而研究组补贴有效人数为30人,准确度为93.75%,由此可见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因此P<0.05。结论:临床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是极为迫切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補液护理,而在这其中就涉及到补液速度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补液方法来说,通过休克指数进行调整,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因此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应该进行推广。

关键词:科学补液;休克患者;护理要求

引言:

急诊科的病人大多数都是大出血和其他情况导致休克,而创伤性休克也就是出血过多所造成,这种情况也是临床急诊中最为常见的,除了外部出血之外,由于暴力直接作用于机体,其内部脏器也出现了一些出血的情况。在此时尤其需要注意创伤性休克,可能会对患者器官造成衰竭,而且该种情况发展速度较快,及时的治疗是最为重要的,而补液速度也会影响到患者症状的改善,因此降低了循环血量造成循环不足所出现的失调症,这种情况需要在24小时内尽快的抢救,尤其是要注意患者出现体温下降和其他不良情况,而在此过程中,补液速度就成为了急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研究时限,选取我院急诊科64例符合创伤性患者,在两种不同的补液方法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心得,以下为结果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研究时限,选取我院急诊科64例符合创伤性患者,通过随机单看盲分为两组,分别为32例病患的常规和研究组,两所患者平均年龄都为(45±6.12)岁,并且在性别比例方面也几乎相当,因此在基本数据上没有存在着过大差异,因此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P>0.05。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患者完全符合创伤性休克患者,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并且都需要进行急救护理补液。其中特殊的情况,如妊娠期妇女等并不在本次选举的范围之内,并且所有患者和家属在这次实验进行时均就告知除此之外病人经过严格检测,都不是实验也符合我院医生的要求[1]。

1.2诊断与治疗

本次所讨论的不是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因此两者最基本的护理干预完全一致,首先对患者整体,其中包括身体和各部位进行抬高处理,为了防止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和方便进行急救处理,大概要抬高20度左右。在这一过程结束之后,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尤其是急救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道对患者呼吸的影响,因此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并且通过通气管和鼻导管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出现呼吸衰竭和困难,就需要采取气管插管等其他帮助患者进行通气。在急救患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补液,因此要建立多个静脉通道,一般认为是2~3条16~18G静脉留置针,以尽可能在患者需要的同时,为患者输入大量的液体和血液。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还需要出血进行控制,这也就要求采用一些特殊措施,首先对患者直接进行固定,然后清理或者复生敷料保障患者出现伤口。对于一些情况特殊,极为严重的患者,则应该立即采取手术。此外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酸中毒通过5%的碳酸钠溶液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在进行补液时,前者采用常规的补液方法基本不会进行调整和更改,研究组通过休克公式进行推导后,一般早期是15分钟500毫升进行患者的液体补充,然后再进行患者观察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输血,尤其是需要对患者实际情况中的各种数据变化,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学科指数的相关分析。补液过程是相当危险的,过慢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而速度过快则容易使患者产生心力衰竭等诸多症状[2]。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中研究组首先要注意的是修个指数的正确性,由此对补液速度进行调整。而在补液结束之后,两座患者的情况可以分为,有效和无效,并且也要对补液准确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统计,在严重程度超过或者等于15分的情况,认为患者符合重度创伤,而休克指数与患者的脉搏及收缩压有关,前者等于后两者相除,由此来对补液速度进行调整[3]。

1.4统计学方法

为了对本次实验的准确度,所采取的系统为SPSS14.0软件,而在数据的差异性方面则通过P进行分析,此外以x平方和t进行数据计量和资料方面的检测。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补液效果和准确度对比

对两组患者通过常规和调整后的补液措施后,对两组患者补液效果和准确度对比:

通过上表对两组患者补液过程结束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常规组补液有效人数24人,准确度为75%,而研究组补贴有效人数为30人,准确度为93.75%,由此可见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因此P<0.05[4]。

3.讨论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本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休克指数判定和主要使用的急救方法,而补液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工作人员和专家探索的重点内容,已经由过去的常规补液方法进行了科学更新,相对来说,在目前急救护理理念,更为强调的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提高服务质量,即由休克指数进行补液速度调整,全面对患者进行干预,而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密切监测,在异常事件的发生后因立即要求主治医师进行必要措施采取,而补液结束的标志一般认为是与尿量有关,在具体尿量大于或等于130毫升的情况下,就无需对患者的血容量再次进行补充,在这一判定明确进行后,就可以对补液的速度进行降低。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可能会由于低体温而出现凝血症状,因此对补液的复苏液温度应该进行调整,为了保证调整的准确性,通过80摄氏度的水温进行4分钟左右的浸泡式有效的方式,而由于患者陷入休克状态,尽量不可以采取温水袋等方式进行保温,以避免患者出现烫伤的情况。在患者的抢救急救过程中一定要对动态数据进行监控,尤其是要注意患者的动态情况,以避免复合伤所导致的其他出血情况。在我国现今社会,创伤性休克尤其常见于车祸现场,常规补液方法很难对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好的保障,因此更为科学的改进,通过休克指数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在临床被逐渐推广。于此,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研究时限,选取我院急诊科64例符合创伤性患者,通过随机单看盲分为两组,分别为32例病患的常规和研究组。常规组补液有效人数24人,准确度为75%,而研究组补贴有效人数为30人,准确度为93.75%,由此可见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因此P<0.05。临床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是极为迫切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补液护理,而在这其中就涉及到补液速度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补液方法来说,通过休克指数进行调整,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因此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应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玲,王斐.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24):122-124.

[2]贾燕.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194-195.

[3]郭洁,杨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42.

[4]刘玉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选择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1):3266-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