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冬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的童玩世界是好奇好问好发现的,发现身边或大自然的事物是对幼儿天真视野的拓展。《指南》指出,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就是幼儿探究的生动内容。在这样的依托下,我们来看教材本身要解决的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站住了,别倒下》选自建构教材《动感天地》,这个主题旨在让幼儿观察、感受、认识周围事物的物理现象,并在认知过程中建构解释这一物理现象的理论。如运动的要素、运动的现象等,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各种力并认识力的作用。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刨根问底,“为什么积木搭的房子有的倒了,有的不倒呢?”“为什么自行车伸出一支脚,就能站住了呢?”他们涉及的问题开始指向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的事物,开始对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基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站住了,别倒下》这个活动。这个话题就是科学内容里面關于结构稳定性的概念。那么影响结构稳定性有哪些因素呢?
1、重心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2、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的支撑面越大,结构就越稳定。
3、结构的几何形状影响稳定性。(立面的三角形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
二、说幼儿学情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积极,愿意学习新的东西, 在行动前多了一些目的性,可以设计绘制自己的计划书,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但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较为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创新的自主性,缺少发现问题的慧眼,对于碰到的困难容易放弃,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STEM教育理念来尝试解决。STEM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是融合的教育。它触发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让幼儿创造能够应用于真实生活的知识,找到科学的答案,达到潜能开发的目的。
三、说活动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 探索如何使竹竿站住不倒下,对物体保持稳定现象产生兴趣。(重点)
2、 解决支搭帐篷的实际问题,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立起来的。
2、物质准备:竹竿、电线
五、说活动过程
1、项目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以露营情境导入,以怎样使竹竿站住不倒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借助教师所预备的材料,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假设或猜测竹竿是如何站住的。
2、方案设计、头脑风暴
在第一次探究活动前,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种设计方案,绘制草图、设计实施步骤,幼儿需要分析竹竿能站立得住的可能性:
A观察过竹林的幼儿,第一反应是把它插在泥土里,可是没有泥土怎么办呢;
B在区域里玩过PVC管的幼儿可能会联想到要找一个东西把它撑起来;
C在户外玩过自主游戏的幼儿,他可能想到的是抱一大堆的竹子过来,把它们从上到下绑得严严实实的,这样就不会倒了吧。
D如果在区域里玩过怎么使积木搭的房子不倒的幼儿,他可能在想是不是要在底部加固呢?
E看过照相机三脚架的幼儿,“唉,三根竹竿是不是会像三脚架一样撑起来呢?
这是一个大胆假设、猜测并且准备试误的时刻,也是一个幼儿与幼儿互相反映自己所见所闻的时刻。
3、项目实施、验证分析
小组按照方案循序渐进开展验证,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草图上绘制的一系列记录进行实际操作,根据实践结果分析原因。最后引导幼儿观察理解1根和2根竹竿形成的只是点和线,3根以上的竹竿才能形成面,这时竹竿才能站住,不倒下。
4、优化制作、经验提炼
在第二次探究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使竹竿站得更稳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轮幼儿更加容易进入状态了:
A“是不是竹竿越多绑在一起,底部打开越大就越牢固呢?”
B“我看过爸爸搭蚊帐,底下是有支架加固的。”
C“我看到自行车停在那里,是有一只脚展开撑住的,是不是可以加一根竹竿撑起来就更牢了呢?”
D“怎样让绑好的支架底部变大呢?”
E“怎么搭好的支架旁边都有一个三角形呢?”
幼儿需要在活动中实践并找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种因素,比如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底部面积越大越稳固、立面呈三角形站得越稳固。
5、知识拓展、应用生活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竹竿的稳定性与帐篷建筑设计的关联,通过图片使幼儿学习到帐篷工程的设计,并让幼儿组合搭建更多的竹竿支架、帐篷布、电线等,来制造一个牢固又有足够让“小组居住”空间的帐篷。
将幼儿常见的帐篷,与幼儿不甚了解的结构稳定性的原理联系起来,会充分吸引幼儿的兴趣,体验小中见大的科学乐趣,将物理学科与工程学科相结合,让他们成为小小工程的制作者。
6、评价总结、迁移联想
在支搭帐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是否有遇到新的问题。
评价总结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通过回顾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现,从而把知识迁移到其它领域的活动中,或又进入一个新的项目中。
六、说活动创新
1、以STEM教育为亮点,突破难点提升经验
STEM教育是跨学科、融合的教育,那么,在这个活动中,整合的课程是哪些?请看图片,孩子所搭的帐篷体现了STEM教育的理念,S指的是科学,即结构稳定性因素;T指的是技术,比如电线捆绑的系法;E是工程,主要体现在支架的组合、帐篷的搭建;M是数学,竹竿的数量、点线面的概念、几何图形的结构都属于数学的范畴。我们将其整合、设计、测试,搭建成具体的帐篷形象来说明其稳定性。幼儿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提升学习力、合作力和创造力。
2、以游戏为载体,优化科学探究过程
《纲要》、《指南》、《规程》三个政策文本均凸显了对游戏的关注,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就是探究游戏。从初始的情境导入,到支搭帐篷的全过程,我们都积极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提供游戏材料、保障游戏时间、丰富游戏资源。在集体活动中把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这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