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连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借国学经典来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也是让语文教学实践“文”起来的一种策略。那么如何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
汉字激趣
1.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有形可识, 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 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岀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 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 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学”字金文为,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 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 “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日常教学中可每周安排一两个课时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 偏旁部首等规范。
2.詩词吟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 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 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3.故事熏陶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给学生以知识、 以梦想、以信任、以效仿、以思索、以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 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 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如 “任重道远”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教师在课堂中可这样说这个成语故事:曾子的学生问曾子: “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回答:“必须刚强而且有毅力!因为读书人要励志治理天下,这任务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遥远。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生——正可谓任重道远!”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成语的理解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
4.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目前国学教育中,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活动。当学生所掌握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写人文景观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的??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复习记忆中的诗句 论文整理,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就理解了诗句的内涵。 同时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 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