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言教学促进儿童“言用”能力提升的路径

2019-09-10 07:22陈佩功
天津教育·下 2019年7期

陈佩功

【摘  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统编教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以全语言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习得言语知识,从整体诵读到局部精读、从文本阅读到生活阅读。教师要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强化学生语文“言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有利于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全语言教学;言用能力;路径

“言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也是语言学习中“言中用”与“教学用合一”的具体体现,并非仅仅狭义层面的“语言文字”之用,而是广义层面的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言用”能力提升强调全语言教学下,通过“言语文”中“用语文”,以言构为学,学以致用,把“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置于儿童语文学习的正中央,把每一位儿童置于语文运用的正中央。而儿童言用能力提升需要用大语文教学观,用全语言教学来提升。

一、深度理解全语言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全语言教学的内涵

全语言教学又称整体教学,是在全语言教学理论下,学生学习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全语言教学就是让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不呈现在学生前面,无处不有。因而全语言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全面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构建和运用,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全语言教学的特征

全语言教学强调以儿童学习为本,强调儿童语言学习的整体建构,在语言学习中集中表现为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情境性和真实性。

1.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完整性是全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全语言教学理论下提升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言语创造力,有效调动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全语言教学的完整性。

2.全语言教学的情境性。情境性是全语言教学的基础,包括语言本身的情境性和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例如,全语言写作教学过程中没有“按部就班”的写作课程,教师就要在全语言写作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构建写作的过程,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语言本身的情境性和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3.全语言教学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全语言的本质,强调儿童的言语生成,包括语言本身的真实性和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就是在全语言教学下,真实地在“运用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语言构建中实现“言中用”,达到培养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目的,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并实现学生真实自主、生动活泼与真实性学习母语的课堂。

二、充分认识全语言教学与儿童“言用”能力的联系

全语言教学强调整体学习语言,而儿童“言用”能力提升是从全语言学习的视角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与学习活动,并在语言文字构建和运用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终达到“用语文”的教学初心。

(一)全语言教学可以克服碎片化的教学倾向,通过整体教学让儿童表达完整

全语言教学要求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而当前碎片化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边讲边问、串讲串问等现象时常出现,学生的语言训练是片面的、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部编小学語文教材要求语言教学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如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三上《秋天的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特点。因为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虽然课文题目是写“秋天的雨”,但文中的内容实际是写秋天,我们不能片面地、碎片化地教学生秋天的雨;而且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写出了秋天的五彩缤纷和秋天带来的丰收景象,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秋天的美,通过整体语言教学让学生学会完整表达。

(二)全语言教学可以克服虚假性的教学倾向,通过真实教学让儿童言中有物

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地产生,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避免虚假性的教学倾向。如在编版教材三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表面是写小女孩在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幻想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等。这不是教学的全部和重点,我们不能被这表面的虚假现象所迷惑,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幻想中感受小女孩在现实生活的需求。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幻想就只是为了烘托小女孩悲惨命运这一主题。

(三)全语言教学可以克服非语言的情境倾向,通过言语逻辑让儿童思维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文中的人物特点,会采用模拟情境教学,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整节堂就是一节表演课,学生为了表演而表演,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在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中产生。如在教部编版教材五上《将相和》这篇课文中,有的教师知道这篇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是重点,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三个故事的表演,让学生自由选择“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自行练习和表演。于是,整个语文课成了表演课,导致学生无法真实地感受人物语言和其真实的内心活动。

三、全语言教学促进儿童言用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从整体到部分——从整体诵读到局部精读

语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都是语言的片段,其总和不等于整体。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孤立地学习片断的、支离破碎的语言技能,而应该在能运用语言技能的功能性环境中,通过向学生提升整体性文本诵读来激发其语言的内在机能。

1.一篇文章阅读——从浏览全文到逐字逐句。

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言用”能力提升,就是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就是让学生从浏览全文到逐字逐句开始,对语言文字进行构建和运用。阅读课堂中关注“言用”是实现语文课程核心目标(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语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言用能力”,真正体现母语学习的优势与特点,彰显语文课程“实践性”与“综合性”,真正实现“语用”这一语文课程核心目标。“言用”强调通过“言语文”来“用语文”,以“用语”习得“语用”,变“全文阅读”为“学会构建语言的学习活动”。“言中用”追求“用以致学”,而不仅是“学以致用”。

2.整本书阅读——从节选文本到原文本。

“言用”能力提升不仅体现在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言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会整本书阅读,就是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整本书阅读在课程和教学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也直观地体现在教材收录的节选文本上,节选文本既是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试金石,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助推器,兩者相辅相成。

(二)调用儿童的语言经验——从文本阅读到生活阅读

1.由缩到扩——从单文阅读到主题单元阅读。

新的小学部编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教学中要以单元整体统领单文阅读,要体现整体性教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单元主题这一主线。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的“言用”能力得到锻炼,整体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浓厚;单元主题阅读有利于学生节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有利于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与互补。把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为单位,组织教学,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语文“言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

2.由一到类——从单体理解到群文阅读比较。

学生语文“言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单文的理解和阅读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群文阅读中加以锻炼和提升。“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群文阅读打破了一篇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传统的单元式学习阅读的习惯,从“一篇”到“一群”,从“课内”到“课外”,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学生语文“言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言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由片到全——从孤立片段到关联内容整合。

学生语文“言用”能力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部编语文教材阅读、表达的纵向训练具有层次性、发展性,就是由片到全、由孤立片段到关联内容整合的过程。这条线索清楚,能力发展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学生“言用”能力的提升。比如:教材循序渐进地使儿童联系各种各样的复述,由片到全,由孤立片段到内容整合,体现训练的梯度,在不同年级落实复述的训练目标,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训练目标。即:低年级提供不同方法讲故事,三年级练习详细复述,四年级练习简要复述,五年级练习创造性复述,学生在复述中锻炼并提升语文“言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全语言教学为学生深度学习和“言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主体在语言构建和运用活动中学习,全语言教学也让学生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并在完整的大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全语言教学理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并为我们的语言教育和学生的“言用”能力提升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