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寿文化之清代文物(上)

2019-09-10 11:25王晓艳
收藏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缂丝东方朔西王母

王晓艳

《尚书-洪范》有云: “五福: 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 “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五福”中“寿”乃基础, “寿”是“五福”之首。企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本文介绍47件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以“寿”为题清代文物,涉及织绣、金银器、玉器、牙雕、书画、瓷器、珐琅和漆器八大类别。

一、织绣

缂丝群仙祝寿图(图1)

纵1 71、横89厘米。

图中天上云海缭绕、仙山楼阁,西王母乘鸾凤而来,南极仙翁手捧寿桃乘仙鹤亲迎;在其左下方东方朔腾云驾雾而来,仰头望向上方西王母和南极仙翁;再下方左侧有一槎,一鹤立于槎尾,旁边一仙人双手捧着寿礼,麻姑站于槎尾摇橹划船,高高翘立的槎头上挂着酒葫芦,槎中间处放着一大大的花篮;右侧瑶台上各持法器的群仙们正抬头仰望上方的西王母和南极仙翁,仙兽梅花鹿间杂其中。天上银河波涛荡漾,从天上流向人间,流过状元桥,苍松翠柏,亭台楼阁,百子戏耍,图中人物服饰飘逸,纹饰吉祥、喜庆。此群仙祝寿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

缂丝,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 ,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它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 “细经粗纬”“白经彩纬”,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图案纹样,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用多把长约10厘米、装有各种色纬的舟形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采用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 “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因缂丝工艺繁复,极费功夫,所以有“织中之圣”“一寸缂丝寸金”之名。

缂丝寿星图(图2)

纵1 67、横83.2厘米。

图中的寿星白发长须,弯背弓腰,额部隆起,慈眉善目,笑逐顏开,左手托着寿桃,右手拄着拐杖而立,杖高过头;寿星身前的梅花鹿头部高高扬起,腹部盛开朵牡丹花;寿星身侧回头的童子怀中抱着宝瓶,从宝瓶中飞出的两只蝙蝠盘旋于寿星和童子头上,还有 只蝙蝠正欲从宝瓶口飞出。寿星身上的袍服为蝙蝠、折枝桃花和团寿纹,团寿纹饰分内外两圈,外圈为间饰蝙蝠和折枝花卉,内圈是团寿,袍袖边饰为勾云纹;童子袍服上纹饰是蝴蝶、竹子和花卉。寿星图适合作为对男性,尤其是男性长者,祝寿寿礼。

缂丝麻姑像中堂(图5)

纵110、横56厘米。

“中堂”是悬挂于中国旧式房屋厅堂正中巨幅立轴字画,因此得名。

画中麻姑年约十八九,顶中作髻,余发垂垂,手捧装着寿酒的宝瓶,坐于糜鹿背上,天上流云,身侧峭壁,脚下悬崖,麻姑整体形象柔美飘逸。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东方朔偷桃图绢绣(图4)

纵61、横32厘米。

东方朔偷桃的典故源于以下传说:汉武帝寿辰之日,宫殿前一只黑鸟从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问,东方朔答:“此为西王母的坐骑‘青鸾’,王母即将前来为帝祝寿。”果然,顷刻间,西王母携七枚仙桃飘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两枚仙桃外,余五枚献与武帝。帝食后欲留核种植。西王母言: “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东方朔道: “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东方朔以长命一万八干岁以上被奉为寿星,后世常用东方朔偷桃图庆贺帝王寿辰。

此图画面表现东方朔从仙界偷得仙桃后疾走之状,东方朔肩扛偷摘的蟠桃,回首环顾,其偷桃得手后的得意之情和担心被发现的微妙心理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整幅作品简洁生动。

砂绿色缂丝灵仙祝寿袍料(图5)

身长1 51、两袖通长1 75、下摆宽1 20厘米。

袍料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阔袖,左右开裾。此袍料以砂绿色为地,仙鹤、灵芝、水仙和天竹纹饰,此纹饰寓意“灵仙祝寿”。此件砂绿色袍料配有黑色缂丝灵仙祝寿边饰和白色缂丝灵仙祝寿挽袖。

挽袖,是清代特有的,为女性服装袖口边缘的装饰部件上饰各种花纹图案,多以刺绣工艺为主,图案精美、做工精致。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清初妇女装束” 章“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光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即挽袖。起于乾隆直流行到同光)。”挽袖使用时以线缝缀在衣服之内,带状花边环绕袖口,穿时翻卷在外。在功能上,它可以调节穿着时袖子的长短,折之于后,可起到掩而藏之的作用,并随举止而显露人前。挽袖长度伏贴衣袖,饰有图案而与领部呼应,特别具有美化、装饰服装的功能,也反映出清代女装重边饰。清代挽袖的构图是以纵向长度为图案正向,自上而下。左右挽袖呈现构图的对称结构,往往是对两幅完成个或 组题材的图案。清代挽袖既有装饰作用,又便于拆洗,美观而实用。

红缂丝云蝠寿字纹荷包火镰(图6)

长10厘米、

宽7.5厘米。

荷包中间是团寿字,其左右两侧云蝠纹成对称图案。

火镰是 种取火工具,由钢条、火石和火绒组成,因其击石取火用的钢条形似镰刀而得名。火镰选用的钢条得硬度合适,淬火得恰到好处。钢条上般固定一个皮革等材质的荷包,荷包内平时存放火石和火绒。火石也称燧石,与钢条碰击会迸发火星。火绒是用蒲绒、棉絮等易燃物沾硝或硫磺制成, 沾火星就可点燃。平民百姓使用火镰,而清代皇宫贵族也离不开火镰。火镰的荷包上面一般有个金属环,用绦带连接,与盛香料的荷包及盛牙签的、耳挖勺等物品 起佩带在衣服的腰带上,以备使用,体现了马背民族生活特点。

二、金银器

鄂温克族银镀金寿字带穗头饰

(图7)

长18、宽9.5厘米。头饰为银镀金,其主体是 长寿字,左右各有一蝙蝠,配如意云头纹边。

福寿如意扁方(图8)

长15.1、宽1.9、厚0.1厘米。

扁方材质为黄金,尾端呈半圆舌形,首端反卷成空柱状。紧靠扁方头部有 錾刻宝相花,花心为錾刻团寿字,花四周衬以点状线构成的如意云纹;靠近尾端处,有一线刻飞翔的蝙蝠,四周衬以点状线组成的如意云纹,图案整体纹饰寓意“福寿如意”。

三、玉器

寿字白玉簪(图9)

长13、宽1.6厘米。

端呈半圆舌形, 端反卷,反卷端有 团寿图案。

五福捧寿玉带扣(图1 0)

此玉带扣为双钩式,背有三穿。

中间扣环玉板,一件,长8、宽4.3、厚1.8厘米。碧玉质,左右各有一扣环,纹饰为五福捧寿图案。

左右钩首玉板,两件,长6.4、宽4.3、厚2.2厘米。白玉,以龙头为钩首,纹饰为福寿双全。

蟠螭纹白玉带扣(图1 1)

钩首玉板长6.1、宽4厘米,扣环玉板长5.8、宽4厘米。

白玉雕制,两件相扣,一件端头为钩首,另 件端头为扣环。两件白玉件上均透雕蟠螭条,两件玉板上纹饰图案成对称图案。蟠螭口衔灵芝,身盘尾卷,寓意“吉祥长寿”。

福寿有余白玉如意(图1 2)

通长52厘米,头部宽1 2厘米,柄宽4厘米。

如意头部为如意云头形,其上部为一只蝙蝠,中间为折枝寿桃,下部为鲶鱼;如意柄身上半部分光素无纹,中间金色玉皮俏雕一条鲶鱼,其上下各有颖灵芝,金鱼口大张,口衔寿带,寓意“福寿有余”。

农田人家寿字三镶白玉如意

(图1 5)

三镶如意是清乾隆年间创造的一种如意形制,此后非常流行,初见于竹木材质,后扩展于竹木之外,所镶嵌之物也不再限于玉饰。

农田人家寿字三镶白玉如意,长54、首11.75×11.4、身11.85×7.7、尾7.2×8.4厘米。此件如意以紫檀为柄,木柄上阴刻寿字。首、身、尾三处镶入白玉饰件。如意首白玉雕的是在家的妇人,挑着砍柴往家走的丈夫,骑着牛放牧的孩童,这应是一家三口;中间身的白玉饰件是四周围绕着高大树木和山石,中间是两个正在勞作的农夫,两人皆带草帽, 人手拿锄头,另一人则是四齿耙;尾部的饰件是位带着斗笠、使用农具在田里劳作的老农,老农身后隐约露出房子的 角。这是一副悠闲和乐的农家生活场景,让人心生向往。

灵芝式碧玉如意(图14)

长51厘米。

如意以整块碧玉雕琢而成,通体碧绿,灵芝式,如意头浮雕大小三朵灵芝和 只蝙蝠,寓意“称心如意” “福寿双全”。柄身镂雕花朵和枝叶,枝叶顺柄生长,尾部雕有两三朵小灵芝。柄端穿孔,系红色穗。

群仙祝寿兽耳活环青玉扁瓶(图1 5)

口径7.5×4.9.腹径15.5×7、足径7.6×4.5、高30.4厘米。

扁瓶直口,口边饰回纹,颈部饰兽面纹和莲瓣纹。颈部左右两侧置对称兽吞式双耳,耳中套椭圆形活环。瓶身侧面中间位置亦是兽面纹。腹部正面浮雕株带红色玉皮的桃树,桃树树干粗壮回曲,枝繁叶茂,九枚硕大饱满的桃实压坠枝头;腹部背面上方浮雕翠竹,下方则为寿石和数株水仙花。桃寓长寿,九桃寓九世之意;翠竹、寿石和水仙花皆是吉祥之物,水仙与神仙的“仙”字同字,数株水仙寓意群仙, “竹”与“祝”谐音,寿石取“寿”字,寓意“群仙祝寿”。此题材 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是由传说中的仙人组成,八仙、寿星和西王母等;一是由各种花卉、竹、桃、灵芝、水仙和寿石等组成图案。

嵌宝八仙仰寿插屏屏心(图1 6)

直径2、厚0.5厘米。

两件屏心为一对,几乎成对称结构,犹如照镜子。屏心为正圆形,玉料为和田青玉,两件屏心出自同块玉料。屏心正面以百宝嵌工艺来制作的,采用了玉石、贝壳、彩色石料等天然材料镶嵌而成屏心背面为素板。屏心以八仙仰寿为题材,传说西王母寿辰之日在瑶池开蟠桃盛会宴请众神仙,众神仙前往为其祝寿。屏心整体布局合理、色彩典雅,氛围显得极为愉悦。人物神态惟妙惟肖,神情欢快,服饰飘逸,仙鹤、流云、蝙蝠、寿石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营造了高雅的仙境氛围。

“乾隆御赏”古玉晶

颅(图1 7)

清乾隆,长7.85、宽4、高5.5厘米。

和田白玉,周身有多道菊黄色及赭色的土沁纹,由此推测此玉雕应是和田古玉改作。赑屃,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九子之一,又名龙龟,貌似龟但有齿,力大好负重,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此玉雕龙头龟身,昂首曲颈,呈蹲坐式。龙头扁方,头盖骨隆起呈瘤状,两只龙角向后方钩弯。额头亦隆起,环状龙眼,平视前方,鼻梁下陷,鼻翼微隆,成蒜头状。口扁平,张口露齿,长长的鼻须向后飘拂于耳际。蛇形龙颈,肌肉强壮。龟前肢直立支撑,后肢弯曲于身下。龟壳上刻有一周棱形肋甲,中脊线上刻有竖排棱形背甲,脚踝处堆满肥厚凸起的褶皱,短小的龟尾,向左弯曲。玉雕下配一刻有佛教八宝吉祥图案的八棱形紫檀木座,基座底部阴刻“乾隆御赏”四字。

雕灵芝兰花白玉水丞(图18)

水丞,又名水盂,是放在书桌上的储水器,体积较小。磨墨时,用小勺从水丞中舀水出来添到砚池中。

雕灵芝兰花白玉水丞,长14.5、宽6.4、高6.5厘米。水丞由 整块和田白玉雕刻而成,镂雕的大小灵芝围绕在兰花根茎四周,底部配有镂雕灵芝紫檀木座。兰花清秀高雅,灵芝寓意长寿、祥瑞,既象征友情高洁——芝兰之交,芝兰者,花中君子,其品高雅,其味芬芳,其质久而弥坚;又寓意“芝兰祝寿”。

福寿三多青玉洗(图1 9)

长25.9、宽12.9、高4.8厘米。

笔洗由一整块青玉雕琢而成,主体为剖开的半个敛口桃子,中间挖空用来盛水洗笔,桃子的一侧为佛手另一侧为石榴,通过小块扒掉的石榴皮,里面的石榴子粒粒可见,外饰粗壮的桃枝和桃叶。“福寿三多”典故源自于《庄子》:“尧观平华。华封人日: ‘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日: ‘辞!’ ‘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后民间以佛手谐音“福”,以桃子寓意“寿”,以石榴寓“多子”。三者组合称之为“福寿三多”或“华封三祝”,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四、牙雕

象牙凸雕染色事事如意果式盒(图20)

清乾隆,直径5.5、高4.5厘米。

盒子呈果实状,被一剖两半成盒盖和盒身,以子母口相扣,凸雕带蒂柿子和灵芝,用如意回头穗结扎 束,寓意“事事如意、长寿吉祥”。

牙雕山水人物笔筒(图21)

直径8.3、高12.5厘米。

笔筒成直圆筒形,雕有仙鹤、松、竹、梅、兰、石,立于梅树下拄杖而立之人,坐于松树下的两人,远处凉亭,整幅图案意境深远,寓意吉祥。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缂丝东方朔西王母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女娲补天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东方朔割肉
树为何名
“织中之圣”藏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