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软件应用情况调查分析研究

2019-09-10 08:55:33荆向红赵妍李明月王玉韩丽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情况信任度

荆向红 赵妍 李明月 王玉 韩丽丽

摘 要: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当今已成为信息网络共享时代,也为民众提供了新型的服务模式——网络服务模式,如人们利用网络购物、记录数据等。与此同时移动医疗软件也开始陆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目前基于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移动医疗的发展还没有到完善的阶段。人们对移动医疗软件的信任度并不高,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移动医疗软件在生活中的接受度及其应用情况,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移动医疗软件;信任度;应用情况;社会反馈

1.引言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出现远程医疗和远程医学的概念,远程医疗及远程医学指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及其他媒介与现代医疗专业技术相结合,患者可以在家或者其他场所与医生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了医患间的互联网问诊,以及护理照顾等,初步实现了网络与医学的结合应用。2000年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及互联网的大面积应用,陆续出现了“网络商务”、“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等新名词,2003年左右手机开始广泛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医疗的概念随之诞生[1],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等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与服务。医疗软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200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根据其功能及特点将其分为五类:诊断数据处理软件、诊断图像处理软件、影象档案传输、功能程序化软件、处理系统软件及人体解剖学测量软件[2]。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重视及对生命的更高渴望,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手机等相关产品的人工智能功能的实现与应用结合移动医疗器械技术的变革与升级,使得医疗服务类APP不断出现[3、4],目前国内医疗服务类APP产品日益增加,竞争愈加激烈,服务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但由于医疗信息较为复杂,具有难聚拢、难整合的特点,另外移动医疗属于新兴产业,人们对其信任度是有争议的。

2.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移动医疗软件的应用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信息系统、医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2.1 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医疗信息系统两大类应用系统初见规模,一是用于管理的会计系统,另外是用于诊疗的专家诊断系统。随后病员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与这两大系统进行结合,主要用于临床管理服务及成本管理等服务。这些系统早期的主要作用目的是为工作实现自动化[3、5]。20世纪80年代之后,应用系统的开放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的全面,主要集中在三大类服务产品:一种是医疗服务系统,一种是医疗自动化管理系统,再有就是医疗机构系统[3、5]。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及各项信息技术像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近幾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4G\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应用等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实现万物互联共享应用,病人的医疗信息录入系统,不仅医生可以查看,病人、保险单位等也可以追查相应的医疗信息,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众多的网站并下载自由软件。有些先进的国际医疗信息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应用,同样催促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改革创新。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使用不同类型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开展新型医疗服务也是一种重要的服务方式[6]。但由于网络医疗服务质量缺少系统的管理制度,所以其服务质量、准确效度等难以保障,还是存在明显的弊端。

2.2移动医疗软件的发展背景

从定义上看移动医疗是指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的医疗服务,而移动医疗软件是指与进行医疗服务相关的移动APP。各种移动APP的使用也促使这移动医疗的进阶性发展,特别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应用指数的增加,技术的保障,利润的高诱导下,移动医疗市场进入了蓬发式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消费与GDP的提高,据预测到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789.3亿元。移动医疗将突破600亿元。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和2017年群国手机用户分别达到近15亿和16亿,其中有接近百分之三十的用户会在手机内安装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移动应用软件。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应用量庞大,但是大多数的医疗 APP 当前的应用功能并不全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类型和质量,现有的只做到基础监测像血压测定或者是血糖监测、女性生殖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应用等[7]。

3.移动医疗软件的作用

3.1 保障“空巢老人”生命安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预测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身体的衰老,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主要是心肌缺血出现的心律不齐,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危害包括心脏组织和脑组织由于局部的出血或缺血等损害相应不为的器官不能正常运转,特别是脑的出血和缺血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导致相关后遗症的出现,像偏瘫、口角歪斜,语言和行动障碍等。相对来讲空巢老人所处的情况就更加危险,他们身边没有子女照料,相关疾病发病后不能及时就医就,而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甚至是及时就医都不能得到保障。而移动医疗的发展可以实时为老人或病人等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检测数据,智能及时就医等医疗健康服务。

3.2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透明。病人及其家属可通过移动医疗软件关注热点的医疗新闻、医疗热点问题等,可查询所关注疾病或药物的最新信息,也可通过APP中的“讨论圈”,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病人或医生相互交流、探讨经验,增长各种见闻,分享医学知识,减轻患者的心里压力,达到从心理护理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生存。

3.3 可实现将院内服务向院外延伸。患者不必再像以前就诊一样一切的流传都在医院内完成,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负担,相比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配,在家或其他场所随时随地的完成就诊服务,并且在诊后及康复期可以实现零距离的交流沟通,实现医院的一体化服务。

3.4 移动医疗软件覆盖领域多、范围广。现有的医疗软件已经应用于多个医护领域,如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护理与问询,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等公共卫生领域,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及慢性病的康复治疗管理等。患者及家属可了解医学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可借助平台使民众需要了解的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得到普及,促进各医学领域的发展。

3.5 可解决大众看病难、看病贵、流程繁琐、医护资源浪费等问题。目前大多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分门诊预约挂号”、“远程问诊”、“远程医疗”、“智能端会诊”等。极大的提高了看病的效率,同时也充分利用的社会医护资源,分级诊疗得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得到便利,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增进了社会的和谐。

4.关于移动医疗软件用户的调查及分析

本文随机发放一百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5%。在确保问卷调查的信度及效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各年龄段的不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客观分析。

4.1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移动医疗软件使用者的年龄大多在20-30岁区间,使用主体为青年人,占本次使用调查者的25.7%,另外31.8%的使用者为35-40岁的中年人,5%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余为不使用医疗类APP的人群。

4.2相关软件在生活中被使用的常用功能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发现,使用者经常使用的功能为记录体脂变化、记录经期、挂号、检测心率、血压、针对自身疾病进行问诊、买药等,见下表:

针对常用功能的原因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针对青年人及中年人来说,身体较为健康,安装此类APP大多是出于对疾病的预防和关注自身形体的变化,所以其常用功能为检测心率、血压及体脂,而老年人身体较为虚弱,身体也或多或少有疾病,老年人主体安装此类APP的原因大多是希望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或是提供建议,所以其常用挂号、远程问诊等。

4.3移动医疗服务类相关APP在人群中的信任度调查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40%使用者中,5%的用户选择100%信任(完全信任),15%的用户选择的信任度为90%-85%(较为信任),20%的用户选择信任度为80%-60%(还可以)。选择100%信任的用户均为50以上的老年人,此类主体认为医疗软件具有科学性,专家具有权威性。选择较为信任的有10%为20-30岁的年轻个体,另有5%为31到40岁的人群,青年人及中年人針对此类软件的常用功能如检测心率、血压等较为信任,但是对于其诊断疾病及远程问诊功能的真实性有所怀疑。选择信任度还可以的主体为31-40岁的中年人,此类人群多为公司职员,对于软件的真实性存有质疑,对于软件提供的信息仅作为参考。

5.移动医疗软件的未来展望

总的来说,我国移动医疗产业目前只是起步阶段,但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针对移动医疗日益发展的同时所突出的问题,政府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资金及政策方面都给予支持,从而促进移动医疗的正向发展[8]。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也日益重视,对家庭移动医疗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比如利用家庭式数据监测等功能实时检测自己的身体健康。再者,移动医疗所需的相关技术也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应用开发商如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APP应用开发商等整条产业链都在共同努力推动移动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移动医疗软件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

综合本次问卷调查及访谈,我们发现医疗软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家用的医疗测试设备,比如体温计、听诊器等发展较成熟,但是利用无线传导的医疗测试设备,如血糖仪、血氧计等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功能仍不完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②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是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老年人很少用手机上网,但是老年人确是最需要使用移动医疗的人群。他们身体素质弱,易发生摔倒、心肌梗死等意外情况,若移动医疗能够普及到老年人的群体中,及时发现老年人身体出现的问题,将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③国内外成熟的产品价格较贵,普及度不高。④ 目前移动医疗所产生的费用是比较高昂的,这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⑤ 目前人们对于移动医疗的信任程度并不高,怎样提高使用者的信用度及如何将数据做到准确,这也是以后移动医疗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J].张合华,孙永樯.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5)

[2]医疗软件专项管理的探索[J].黄荣建,陈然.首都医药.2004(23)

[3]“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陈斌冠,龙玲.广西医学.2015(09)

[4]移动医疗的发展与应用[J].杜新峰,王晓玲.人民军医.2014(04)

[5]“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移动医疗监管模式的设想[J].陈欢欢,王高玲.中国医院管理.2016(10)

[6]健康中国背景下移动医疗改何去何从[J].幸超.黑龙江医学.2018(02)

[7]国内外移动医疗的现状分析[J].秦丽平等.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01)

[8]移动医疗器械APP软件监管技术探讨[J].王晨希.中国医疗设备.2017(06)

指导老师:韩丽丽

猜你喜欢
应用情况信任度
基于信任度的WSN信任模型研究
电光与控制(2018年3期)2018-03-26 02:16:14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环球时报(2018-01-23)2018-01-23 05:25:53
有线电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
2010~2015年炎琥宁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浅析海洋钻修井机的应用及故障分析
大型体育设施的应用情况分析
商(2016年1期)2016-03-03 18:00:05
浅析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在国有企业的应用情况及对策
财经界(2016年1期)2016-01-19 10:04:27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计算机工程(2015年4期)2015-07-05 08:27:45
基于财务软件实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分析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