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萍
摘 要: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从幼儿的認知水平出发,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来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了解生活,融入社会。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思维活跃,主动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手段;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活动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特别是直观的教育手段,这是因为幼儿思维是形象化、具体的,同时幼儿的第一信号系统占有优势。因此,教育活动要从活动的任务、内容及幼儿的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教育活动的生动、自然、活泼是幼儿教师所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组织幼儿进行探究活动,鼓励幼儿融入到探索过程中,通过自主体验和思考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乐趣,获得知识。
一、实物直观手段,真实形象
实物也就是真实的事物,幼儿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外形等,对于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选择实物作为教具的时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选择的教具不宜过多,要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以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妨碍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当幼儿发现的问题需要寻求答案时,教师应适时为幼儿提供所需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所谓适时就是及时抓住适当的时机,根据幼儿的即时需求投放材料。如有一天早上,玲玲对着鱼缸里的鱼自言自语地说:“你只喜欢吃鱼食吧!”一旁的浩浩听了忙说:“才不呢!我家的地图鱼最爱吃虾肉、小鱼。虾肉一到水里就给地图鱼吃了。”“鱼才不会吃小雨呢,虾肉那么大,鱼会噎住的。”玲玲急忙说。琳琳走过来说:“我想鱼什么都爱吃,和我一样。”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及时地指导幼儿,因为他们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也是很有趣的。孩子们一定很想知道答案,教师可以到厨房拿来各种各样的事物,如虾肉、青菜、米饭、糖、苹果等,组织幼儿去尝试给鱼喂食,看看他们到底吃些什么。教师对幼儿的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及时为幼儿提供各种事物,使幼儿是想法和兴趣点可以被点燃,促进幼儿主动地探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二、模具直观手段,动手感悟
教师在给幼儿选择教学手段的时候,要注意生动形象的直观要和抽象的思维、实践的操作相结合。幼儿要对学习内容获得清晰的印象,必须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正确概念,再经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巩固概念,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幼儿的探索活动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障碍时,他们原有的动力就会消失,兴趣也会随之降低。教师作为观察者要适当地介入,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所需的材料,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兴趣,推动幼儿的活动。例如在用贝壳制作金鱼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将自己做好的作品展示给幼儿观看,之后鼓励幼儿制作。动手中,周周拿着贝壳摆弄了好久,一会儿见他把浆糊涂在贝壳上,想将浆糊涂在贝壳上,想将两个内科粘到一起,可是没有成功;一会儿,又见他拿起见到朝贝壳上剪去,结果一点反应也没有,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在交流讨论时,周周把问题提出来了,伙伴们帮忙出谋划策。有的说:“用厚双面胶吧,它能粘住许多东西。”有的说:“用胶水吧,万能胶可黏了。”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指导幼儿将两个贝壳用橡皮泥粘在一起,做成金鱼的身体,也可以试着用万能胶粘贝壳,做出金鱼身体。教师的模具和示范会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使幼儿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手段,促进了幼儿增长知识。
三、电教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中,紧靠语言、文字和数字的方式来刺激幼儿的大脑,容易造成脑细胞的疲劳。幼儿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是通过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参与学习的。现代视听媒体能较好地利用多种感官组合起来接受信息,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通过电教手段的帮助会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为了让幼儿知道“3”并可以表示3个物体或第三个物体。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龟兔赛跑”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图片中有几种小动物,他们在第几跑道。之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播放,让脚上安有轮子的小鸡驶入画面,并且提问“小鸡要参加赛跑,没有跑道怎么办?”这个问题会引导幼儿为小鸡添加第三条跑道,知道了图片上现在有三只小动物。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在演示版上按幼儿的想象拖动小动物,按第1、第2、第3的顺序到终点。课件展示中,教师可以增加如过河时乌龟背着小兔一起到了终点;乌龟虽有助飞器,但过河时沉入水中睡了一觉,得了第二名;小鸡过萧山时因撵食小虫而跑进树林,小鸡没有到达终点的情景,让幼儿学会用“0”表示没有。电教教学的帮助,使幼儿看到了课件中的“驶入”“飞入”“龟的降落”“鸡的飞入”等动画情景,使教学情景具有童话故事色彩,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了幼儿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语言直观手段,自主构建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幼儿了解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和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重要关注词、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促进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探究知识。通过教师的描述,有助于幼儿理解、接受和记忆,对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语言要简明、生动、带有启发性,同时配上准确的动作示范,会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表象、概念和结论,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师精准的描述和解释,会促进幼儿形成形象认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主动探索。
总之,在各种手段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活动的有力支撑,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无形教师”。幼儿在材料、环境的刺激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材料、环境的推动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活动中了解到了社会,了解了科学知识,增加了探索世界的积极性,有利于幼儿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幼儿趣味活动的多种形式[J];早期教育;2016年08期
[2]张金陵;在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J];幼儿教育;2018年23期
[3]曾焕娣;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