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19-09-10 08:25李先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单位名称语言表达同桌

李先萍

从大学一毕业,我就在同一所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在这二十多年教书生涯中,先是连续带高段,后来开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然后再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这样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班与班之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别那么大?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习数学又尤其重要。因为数学活动需要思考,思考后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我对此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最后我发现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就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一年级开始一样,一年级培养好了,以后就省事省力了。那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说不完整,有好多使用的是生活语言,还有的根本就不会说话,语言很不规范,更不能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因此,培养孩子语言表达是势在必行。而要让孩子好好说话,首先要学会听别人说话,即老师。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同学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到“会说”。学生先学会了“听”,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表达完整,说正确,说规范,从而为理解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一开学学习《我们的教室》时,学生就接触了数量,而学生往往不会正确使用单位名称,他们会说4个人、6个凳子、6只椅子……来表达。所以,老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在训练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范例,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榜样示范、及时纠错强化等训练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记忆。不仅开学第一课,在以后的看图说话、加减法算理的叙述时,都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又如《我们的教室》一课,是通过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室和主题图,通过“教室里有……”“桌上有……”“老师手上有……”等句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完整地说,为今后学生将图形语言(看图说话等)、符号语言(比多比少等)用文字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奠定基础。

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复别人的回答,让优等生评价、补充别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能说

一年级教材都拥有许多漂亮生动的卡通图案,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说、能说。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观察实物:这是几本书?用数字几来表示?这里有几盒粉笔?用数字几来表示?通过学生数一数,对学生进行数的认识的训练。又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条件与問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请学生个别说。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然后全班学着齐说一遍。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用你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算。”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的引导,争取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创造了说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验、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有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小组讨论必须有讨论要求,有一定活动规则;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一年级教学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机会或者害怕说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同桌交流就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二个人比较熟悉,交流起来也没有陌生感,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不会产生恐惧,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解答、大胆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两个人,如果同桌两个人正好都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效果就不会太好,因此,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要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爱说的孩子搭配着坐,这样他们会互相影响,从而取长补短。

2.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通过提问、讲解、提示、倾听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式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数学语言,培养数学思维。师生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要避免“启而不发”或“未启而发”现象的发生。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使得师生交流能顺利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四、精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想说敢说,教师应该适时为他们营造“说”的氛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巩固应用强化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的自我需求,从而更加愿意“说话”。例如,教10的认识,学生学会了10的读写、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说几句话”:“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你能说一段话,把10和第十都用上吗?”学生会说:“我衣服上有10粒纽扣。”“一双手一共有10个手指。”“排队时我站在第十个。”“看电影时,我坐在第十排的第4个座位上。”……这样说一说,不仅加深对10的认识,还谈论了10,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训练,让他们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提供方便,也为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单位名称语言表达同桌
换同桌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火箭自己建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同桌有病
羡慕我同桌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杂志2016年协作单位名录
小小主持人
你听说过“苹梨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