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才是垃圾分类的“鼻祖”?答案是德国。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已经长达一个世纪,在上世纪初期,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德国的各大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垃圾,污染严重且难以处理。于是,德国政府开始倡导国民们实施垃圾分类,而最早的垃圾分类只分为3类。在政策实行的前期,同样推行缓慢。直到上世纪70年代,殃及整个德国的能源危机让公众意识到,垃圾回收或许能够为这个社会的存续尽一份力,于是德国人开始自发地对垃圾进行分类。2015年,德国还针对误投垃圾出台了专门的惩处法律。
垃圾分类最细致的国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这种细致严谨的分类方式,在很多外国人看来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横滨市市政府专门印刷了宣传册指导市民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这本共27页的手册上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其中,同样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规定,例如口红属于可燃物,但是用完后的口红管则属于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下的水壶属于小金属物,超过12英寸就要归为庞大废弃物;仅有一只袜子则属于可燃物,如果是两只,而且“没被穿破,左右脚也搭配”,那么就可以“升级”为旧衣料。
垃圾根本不够用的国家
面对垃圾困局,全世界国家都如临大敌,却有一个国家认为垃圾不够用,每年还要进口上百吨才能缓解燃眉之急。这个国家便是瑞典。“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瑞典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瑞典全国每年垃圾产量为400万吨,而仅有1%垃圾填埋處理,也就是说,99%的垃圾都得到了回收利用。瑞典通过资金补助或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投入绿色科技,不断开发循环利用技术。该国垃圾回收最大去向是焚烧发电。作为一个北欧国家,瑞典一年中有8个月需要供暖。焚烧垃圾产生的能量加热水炉中的水,可以给全国20%的家庭供暖。加热水产生的蒸汽,又通过发电机组给家庭供电,为5%的家庭提供廉价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