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娅婷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追求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经过实践体验,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应用能力,提升情感。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地理;素养
什么是高效课堂?国内外对此研究及论述非常丰富,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1]如何在课堂内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挑战。
目前,对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模式颇多,如271课堂法则、双向五环、1333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不同学校经过实践总结得出,都是探寻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但同一个药方治不了所有的“病”,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才是正解。下面,筆者就自己设计的九年级地理复习专题《探寻丝路美食》一课谈点肤浅的认识。
《探寻丝路美食》一课是以美食为载体,让学生借助美食探究其背后的地理“秘密”。在本节地理专题复习课中,笔者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从学情出发,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本课内容分以下三部分展开设计。
1 只有“接近”,才有“兴趣”——巧用导课,引人注目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课堂教学选材于学生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探寻丝路美食》一课中,笔者先用简短的动画视频介绍一带一路的路线与美食,并以即将召开的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为契机,重点推出泰国香米、荷兰奶粉、张掖红枣,这几样丝路上的美食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以此来吸引学生探究这些美食背后奥秘的兴趣。
2 只有“放手”,才有“创造”——主题探究,成果展示
打造高效课堂,老师必须学会放手,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因此,笔者采取小组PK模式,将学生按美食不同分成三组,通过希沃软件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经三个环节的较量决出最佳小组进行奖励。在学生探究之前,先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简要梳理,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1 描述区域地理位置
通过小组合作,根据导学案中的位置图,至少用两种方法写出该地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进行介绍,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不足或指出错误。
“老师,他们组经纬度范围写错了,不在这个区间”,抓住学生的这个发现,进一步提问“那怎么找对区间呢?”生答:“找四至,然后通过中间线法比较准确地确定经纬度”。
“老师,这组只写了经纬度位置,没写相对位置”,“那你们组能补充吗?”生答:“能,荷兰西北临近北海,位于西欧。”
“你们组不应该把N、E符号写在度数前面”。
“你们组还可以写泰国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接壤”。……
从“老师,这组”到“你们组”,从“你们不应该”到“你们还可以”,随着学生踊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尽情享受当“主角”的乐趣。
2.2 分析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每一种美食背后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力量的支撑。通过提供大量有效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解答该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这就非常考验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分析泰国发展稻作农业时可参照书本湄公河平原稻作农业,荷兰发展乳畜业可参照澳大利亚畜牧业,张掖红枣产业可参照新疆绿洲农业。“参照”不是“照搬”,要认识到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在分析荷兰乳畜业发展时,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出荷兰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地形平坦等有利条件,但对气候的分析,则出现部分学生照搬澳大利亚,用了“干热”一词,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并没有利用好老师所提供的材料,没有仔细分析荷兰气候图并从材料中找出“多汁牧草”这一关键词。
高效的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最短时间内分析所提供的众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并为我所用,但因学生认知的有限,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地关系有和谐,也会有冲突。本环节以中国张掖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为例,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张掖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连接(荷兰乳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临泽红枣产业更好地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农户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暴力采摘导致产品品质不好”、“品牌影响力不大”等等。
对于如何促进临泽红枣进一步发展,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办农户农业知识培训班,或让农业专家送教下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广告、参展等途径增加产品知名度”、“让临泽红枣冠名跑男、极限挑战等热门综艺来增加曝光度”……建议越来越“新奇”,这就是学生最好的“创造”。
3 只有“思考”,才有“共鸣”——思维碰撞,情感提升
不能引发思考的课,必定是毫无价值的课。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与思考,通过问题的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重要的地理结论,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三个部分内容的设计,在经过实际教学后发现还是有不足之处,笔者也将重新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不断改进。笔者经过反思,对高效课堂的打造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3.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兴趣
“所谓‘兴趣’,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也意味着自我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2]看来,兴趣是带有主动性的。打造高效课堂,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找准“最近发展区”,万不可提拔得过高或定位太低,这会导致学生在“似懂非懂”或“驾轻就熟”中“混”过一堂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2 互动交流是最佳沟通方式,要让学生有机会
将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天地,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笔者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用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指出他人问题、解决问题,从师生互动慢慢变成生生互动,通过展示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从而体会学习的快乐,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
3.3 能力培养是重点,情感体验是灵魂,要让学生有提升
地理教学要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九年级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进行重复,让学生看到题目会翻书,而是借助几个典型区域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方法,当遇到陌生的区域时,也能利用所学,迎刃而解。教书育人,引人向善,融情感态度价值观于地理课堂教学亦是十分重要。通过区域的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只有让学生得到能力与情感的提升,这堂课才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