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进气道设计研究

2019-09-10 00:25宋航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进气道均匀度静压

宋航

1前言

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用于为发动机提供均匀的进气条件,并测量进入发动机的流量。进气道包括唇口段、测量段及扩张段。进气道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测试段内气流Ma数过大和过下都将导致测量不准确;此外扩张段扩张角也需适中,角度过大可能带来气流分离,角度过小又会导致长度偏长,压力损失增加。本文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采用理论设计和CFD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进气道设计。经优化比选后,测量段Ma范围为0.11~ 0.43,扩散段选取半角6°,测量截面各参数分布均匀,静压不均匀度为0.055%,进气道出口静压分布均匀光滑,静压不均匀度0.093%。

2设计方法

本文所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进气道设计,流量范围17~62kg/s,发动机进口内径尺寸为1500mm。

2.1唇口段

进气道唇口段采取双扭线型面使空气均匀流入测量段,在测量段一定位置安排测量截面测量总压和静压计算流量。为了保证进气道测量截面处的速度场均匀,流量测量精度不高于±0.5%F.S,进气道进气喇叭口内壁按如下公式造型:

式中:0.6D

2.2测量段

进气道通过在特征截面测量总压和静压参数来计算流量,由于静压测量对气流动压头特别敏感,因此,当进气道几何尺寸一定时,其流量测量范围是有限制的,工程上为保证测量精度,目前一般将测量段气流Ma数控制在0.1~0.6。取测量截面位于唇口末端与测量段切点下游0.5D处。

2.3扩散段

扩散段用于连接测量段与发动机试验件进口,扩张角一般选取半角6°左右。

3设计结果

静压测量对气流动压头特别敏感,因此,当进气道测量段几何尺寸一定时,其流量测量范围是有限制的,工程上为保证测量精度,目前一般将管内气流Ma数控制在0.1以上。为保证进气道在扩散段流场不因逆压力梯度而产生分离,扩张角选取半角6°。然而过大的流速将导致测量段直径偏小,扩散段长度偏长,压力损失相应增加,整体重量也会升高。总静压差、Ma数及扩散段长度随喉道尺寸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选取测量段直径700mm,Ma范围为0.11~ 0.43。扩散段角度选取半角6°,整体结构如下所示:

4流场分析

采用CFD方法对进气道设计进行初步校核,非粘性对流通量采用基于MUSCL插值的Roe格式进行离散,粘性通量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进行离散,时间推进采用隐式方法。湍流模型采用k-ε模型,同样使用二阶格式离散,分子粘性系数采用Sutherland公式计算。采用了压力进口、压力出口及无滑移绝热固壁边界条件,进口给定大气压101325Pa,温度298K,出口压力预估100000Pa。方程的离散均选择二阶迎风格式。计算收敛的标准为:各残差指标下降到10-5以下或不再变化,进出口流量的相对误差在10-4以下。

4.1仿真结果

计算流量为70kg/s,进气道内速度云图如下图所示:

上图表明进气道内速度分布均匀,进气唇口段及扩散段无分离,进气唇口段型线设计及扩散段扩张角选取合理。进气道出口静压沿径向分布均匀光滑,进气道出口静压不均匀度0.093%,远小于0.5%指标要求。

4.1.1唇口段

唇口段作用是使进气道进口处的气流均匀的流入进气道内,避免在进口处出现附面层分离和漩涡。下图为唇口段压力分布云图及速度分布云图:

上图表明唇口型线设计合理,气流在流入进气道的过程中虽发生壁面分离,但很快再附于下游壁面,形成較小的分离泡,对下游流场无明显影响。测量截面各参数分布均匀,静压不均匀度为0.055%,满足相关规范测试指标。

4.1.2扩张段

以下对扩张段扩张角半角7°和半角6°进行比选,进气道出口部分壁面速度矢量图对比如下:

上图表明扩张角半角7°进气道出口壁面速度发生逆流,由于扩张角过大,附面层在逆压力梯度和粘性的共同作用下,在扩张段产生附面层分离;而扩张角半角7°进气道出口壁面速度型较为饱满,未出现附面层分离现象。表明扩张角半角选择6°合理,更大的扩张角将导致附面层分离的发生。

5结论

经优化比选后,测量截面各参数分布均匀,静压不均匀度为0.055%;进气道出口静压沿径向分布均匀光滑,进气道出口静压不均匀度0.093%,满足相关规范测试指标。优化后进气道设计方案合理,并为进气道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

(作者单位: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进气道均匀度静压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承劣化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喷头高度对防火林带喷淋效果的影响研究
缸内直喷汽油机进气道优化设计研究
德国科学家研究利用高静压加工火腿
定量供油理论在机床上的应用
PTT纤维纱线生产及在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
浅析另类“战隼”之F-16DSI技术验证机
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喉道长度的设计与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