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鹏
摘要:《里耶秦简》自出土以来,其文献价值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书法艺术风格受到书法界的广泛关注,书法理论界也有多篇关于《里耶秦简》书法艺术风格的文章,笔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通过贯气形式这一新的视角重新解读《里耶秦简》,最终总结出《里耶秦简》的贯气形式为内向贯气到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
关键词:里耶秦简 书法 贯气形式
里耶秦简简介及研究现状
2002年6月,在湖南西部龙山县里耶镇中的一口古井中,出土了总量将近三万八千枚、总字数超过二十万的秦代简牍(以下称里耶秦简),其数量远超此前被发掘出各类简牍的总和,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整理,里耶秦简的文字内容逐渐清晰,这批简牍记载了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的历史,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历史上关于秦朝的资料并不十分丰富,里耶秦简的问世,无疑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十分高。里耶秦简除了具备宝贵的文献价值外,其上的文字,为文字学界研究字体的演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且,里耶秦简的书法风格,与同时期的碑刻(泰山刻石、峄山碑等)有着较大的不同,与同时期的其他简牍墨迹(云梦睡虎地秦简等)也有着差异,里耶秦简独特的书法风格为研究秦代书风的流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于里耶秦简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里耶秦简作为宝贵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字、书法等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政治方面,学者通过里耶秦简的文字记录,整理、研究秦代的文书传递、官吏升迁等制度,如汪桂海《从湘西里耶秦简看秦官文书制度》、黄海烈《里耶秦简与秦地方官制》;经济方面,学者通过“校券”等简牍的记载,分析秦代官吏的债务处理,如吴方基《里耶秦简、校券与秦代跨县债务处理》、张燕蕊《简牍所见秦汉时期债务偿还问题刍议》;法律方面,学者通过里耶秦简的记载,研究秦代相关法律,如张忠炜《秦汉时代司法文书的虚与实》;而对于里耶秦简书法贯气形式的研究,尚属一个空白,笔者拟通过分析里耶秦简的贯气形式,从新的视角解读里耶秦简的书法风格。
贯气形式简介
徐利明先生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中对贯气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贯气)即点画之间的笔势连贯性。”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贯气存在于点画之间,由笔势的连贯产生,是点画之间产生联系的必要因素。徐利明先生还根据诸书体之间形体、点画和笔势的不同,将贯气形式分成三种:内向贯气形式、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外向贯气形式。一般来讲,篆书为内向贯气形式,隶书为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楷书、行书、草书为外向贯气形式。
篆书的字形遵循着六书造字法(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所以其字形保存着一定的象形性,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形在书写过程中必定是以描摹为主,其目的是运用线条表达出客观存在的事或物,以还原客观存在为目的,因此书写过程中的连贯性较差,这也造成了笔画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反映在点画上,则表现为起收笔没回锋的动作,转折也以圆转为主,没有产生勾趯之类的笔画。同时,我们可以得出,内向贯气形式的书体,笔画缺乏就势对应的关系,没有产生方折,没有形成勾趯笔画,这一点对判断书体的贯气形式尤为重要。
“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是隶书的贯气表现形式......隶书的贯气是将篆书那种受象形性制约的近于画图式的线条组合,变为有利于就势对应、趋速书写的线条组合。以此为原则,将各种纵横向及斜向笔画合理地加以合并、减省,从而使用笔的直接对应性加强,与此同时,篆书中所没有的点画形态及其笔法也随之产生了。”
隶书比篆书更为便捷,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隶书的便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隶书的字形更为简略。第二,隶书笔画和笔画之间随着贯气程度的加强,相互之间有了就势对应关系,在书写过程中更为快速。隶书中就势对应关系的产生,与贯气程度密不可分,贯气程度增强,笔画之间开始有了承上启下的关系,也就造成了回锋的产生,笔画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方折和勾趯笔画开始产生,贯气形式开始从内向贯气向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转变。
贯气程度继续加强,形成了外向贯气形式,与外向贯气形式所对应的楷书、行书、草书不断发展。外向贯气形式与本文关系不大,故不作赘述。
里耶秦简的贯气形式
前文已叙,《里耶秦简》记载了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的历史,这批简牍绝大多数由秦朝的基层史官书写,这一点,对于判断里耶秦简的书体,继而探究出其贯气形式,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秦朝盛行的书体为篆隶二体,这一点随着“秦书八体”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了共识,业师徐学标教授在《“秦书八体”综论》中对于“秦书八体”实为二体多用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在此不必赘述。因此,里耶秦简的书体也必然属于篆隶二体之内,所以其贯气形式应属于内向贯气形式或者由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对于里耶秦简文字具体的书体和贯气形式的界定,需要与经典的篆隶书作品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与秦朝篆书的代表作品《泰山刻石》相比,《里耶秦简》笔画更为丰富。首先,《泰山刻石》的笔画起笔含蓄,方中寓圆;而《里耶秦简》笔画则有了藏锋、露锋的区别,并且,笔画之间已经有了就势对应的关系。其次,《泰山刻石》的收笔处较为圆润,转折以圆转为主,并未产生方折;《里耶秦简》的收笔则较为随意,书写意味很强,方折和圆转并存,与篆书描摹性的笔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这一点上可以判断《里耶秦简》不属于纯粹的篆书。与成熟时期隶书的方扁字形相比,《里耶秦简》字形还保留着篆书的体势,以瘦长为主。其次,《里耶秦简》与成熟隶书最大的不同在于“燕尾”笔画还未成熟,未能成为书体的标志。最后,《里耶秦简》中的字体,既有篆书又有隶书,中间还夹杂着篆隶字形的异体。因此,《里耶秦簡》中的书体,应为篆隶之间的“草篆”或“古隶”,其贯气形式也不属于内向贯气,而是属于从内向贯气到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里耶秦简》书体为介于篆隶之间的“草篆”或“古隶”,是篆书到隶书的过渡形式,其贯气形式为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其贯气程度大于篆书而小于成熟时期的隶书。
参考文献
1.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2.贡布里希,《秩序感》[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3.钱存训,《书于竹帛》[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