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吻吻
生物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在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生物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根据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和要求,本人提出了一些设想。
1.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目标
生物中环境保护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创设美好生活环境之中。为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应围绕下列目标来展开:
1.1 意识目标:使学生获得对待整个环境及其有关环境问题的意识。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的总和。通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可开拓学生道德意识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与自己生存发展的相关性,参与到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了解自然,提升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环境意识。
1.2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对待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多种经验和基本理解。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环境概念和有关环境科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与所处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3 技能目标:使学生获得识别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技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总会产生各类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但也有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只需拥有一般的环境技能就可以了。
1.4 态度目标: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参与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感。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环境的属性和功能以及与人的利益需求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必须遵循正确的价值判断来抉择。因此教师可通过理论和实例让学生懂得人类必须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使生态系统朝着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总的来说,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知识,让其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种种生命现象的规律;能够保护环境,和其他生物和睦相处;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将学生价值观扩展到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2.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2.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紧密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1.1 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环保素材
目前中学生物教材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不少生物学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适时地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为了不让环境污染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2.1.2 联系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寻找鲜活事例,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2.1.3 讨论时事热点,唤起环保意识
在生物教學中关注时事、跟踪热点,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动态,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唤起环保意识。学生在讨论中参与热情极高,不但自觉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问题分析,掌握了学科发展动态,而且真正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了人类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在利用课堂进行环保意识渗透的同时,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的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2.2.1 进行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为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世界有关组织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我们可结合环保纪念日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召开主题班会(如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举办环保论坛、或开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和保护工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2 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环境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程度极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身边的环境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和努力获得环境知识,是提高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成立环保小组,确立环保观念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开展环保活动,如尝试绿化设计、培植各种植物、饲养小动物、参与环境监测、进行小实验等,学生们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并通过对当前环境状况的反思,增进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珍惜资源,热爱环境的思想,并确立与环境同生存、共发展的生存观、发展观。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正是为了促进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获得环境知识,并在直接或间接参与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环保新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道德观念,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