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2019-09-10 07:22张媛媛陈勤
种子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可行性原理

张媛媛 陈勤

摘   要:马铃薯脱毒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去马铃薯 PVX、PVY、PVS、PLRV和PSTV等病毒、类病毒。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的主要技术步骤有培养基的配置、剥离材料的处理、脱毒苗的病毒检测及脱毒苗防虫网棚移栽。通过科学化管理,可生产出脱毒种薯用于推广,这样可以提高优良品种特性,提高种薯产量和质量,有效延长马铃薯品种服务生产的年限。

关键词:茎尖脱毒技术;原理;可行性;技术步骤

据报道可知,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约有30种,在我国广大马铃薯产区造成显著影响的有7种,包括6种病毒(PVX,PVY,PVA,PVM,PVS,PLRV)和1种类病毒(PSTVd)。

1   榆林地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概况

榆林市马铃薯脱毒技术应用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太差以及繁种体系极不健全等原因,导致脱毒微型薯生产无法迅速发展。

2013年起,该市以探索马铃薯原种繁、供、储、用新模式和补贴新办法为出发点,组织实施马铃薯良种繁供“一亩田”工程,按照县区每个乡镇1/3村组实施的办法,3年实现1个轮回。至2017年,全市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   榆林地区开展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可行性

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海拔高度为1 000~1 500 m,年均气温8 ℃,冬季时间长而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具备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耐旱、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贮藏。因此,马铃薯一直是本地大面积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已被确定为榆林市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3   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主要技术步骤

3.1   培养基的制备

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NAA、6-BA、GA3、泛酸钙、激动素(KT)5种生长调节剂,针对不同的品种设计不同激素成分和配比浓度的培养基。

3.2   剥离材料的准备

选用具备标准薯形的薯块,在室温下放置于暗光中萌芽,大约12 d薯块长出0.5 cm的白色簇生芽时,将薯块放置于自然散射光下继续萌芽,长至1.5~2.0 cm时取芽。

3.3   剥离材料的处理

用镊子小心取下薯块上的短壮芽,放在罩有纱布的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在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均匀喷湿静置1 min,用灭菌水冲洗一遍,再用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遍,放置在烧杯内备用。

3.4   芽茎尖的剥离和培养

将处理好的芽子用无菌镊子夹取放置1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用解剖针剥离1~2个叶原基的茎尖置于培养基中。将接种后的试管放在日光温室内培养,温度条件为20~27 ℃,光照时间为16 h/d。待苗高约1 cm转入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的脱毒苗进行切段扩繁,扩繁数量足够进行病毒检测。

3.5   脱毒效果的检测

经过脱毒处理的植株必须经过病毒学检测,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病毒。

3.5.1   6种病毒检测方法

目前广泛沿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免疫酶技术(NY/T 1212-2006),是在不影响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共价结合成酶标标记抗体。酶标记抗体可直接或通过免疫桥与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带测定的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的结合,再通过酶对底物作用产生有颜色或电子密度高的可溶性产物,借以显示出抗体的性质和数量。

3.5.2   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将类病毒的核酸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为cRNA,再以此cRNA为模板,在Taq 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PCR扩增,最后根据判断PCR产物中是否有目标特异性条带,从而达到鉴定类病毒的目的。

3.6   脱毒苗防虫网棚移栽

3.6.1   炼苗

从培养室取出放置在温室里,打开瓶盖放置2~3 d炼苗。

3.6.2   防虫网棚的建立

选择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水源、电源、交通便利、通风透光的地方建网棚,周围2 km内不能有马铃薯、其他茄科、十字花科作物和桃树。网棚用热镀锌钢管作支撑,隔离网纱的孔径要达到60~80目。

3.6.3   移栽前准备

以蛭石作為主要基质。先用园艺地布铺好地面,再把苗床架好,然后把蛭石和甲拌磷、硫酸钾、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在移栽前1 d浇水浸透。

3.6.4   移栽

将经炼苗的脱毒苗用镊子取出,洗净根系残留的培养基,剪短较长的根系,然后用生根粉溶液蘸根,按株行距6 cm×7 cm载入基质2~2.5 cm深。7~10 d后及时去掉遮阳网,根据苗情喷施营养液;30 d后注意防治晚疫病,每隔7 d喷施代森锰锌、甲基异硫磷、农用链霉素等药剂。收获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品种混杂。收获后摊晾4~7 d,剔除烂薯、病薯及杂物。

因此,本文采用茎尖脱毒技术来脱除马铃薯体内对生产造成危害的病毒及类病毒,恢复马铃薯的优良种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对提高榆林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开发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9-06-13)

猜你喜欢
可行性原理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