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敏 门凤妍 郭文青
摘要: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手机出版更是在出版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手机出版发展时间尚短,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内容、盈利、版权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诸多问题,以促进手机出版良性发展是当下出版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手机出版;发展问题;解决途径
关于手机出版,出版业界并没有十分统一的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说:“手机出版,在世界上尚无人对其下过定义。笔者认为,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1]学者周凤梅认为,手机出版可以界定为:内容提供商和网络技术服务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文字、图片等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传输到手机终端,供用户使用的大众出版行为 [2]。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王勤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内容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以无线、有线接入或者以介质存储方式,发布和传播于移动终端的行为。
在此,本文将手机出版界定为:加工后的数字作品以无线通信技术为手段,按照特定的付费方式向手机用户发布的一项出版形式。
一、手机出版存在问题探究
(一)内容质量不高
第一,缺乏创新性。出版行业内容同质化问题已经屡见不鲜,手机出版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许多的内容不过是照搬传统媒体,而属于手机出版自身的“特色”内容却没有多少面向大众。第二,缺乏深度。手机出版中相对受欢迎的是手机小说、手机游戏、手机漫画等偏向娱乐化的内容。现在比较有名的手机原创网站、公众号等大多是网络小说一类。据调查报告分析,手机出版软件的开发有七成是以娱乐为目的,现今比较火爆的有最右、微博、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第三,商品化现象严重。“文化也是商品”的论调支配着大部分的手机出版物。
(二)现有产业链下,盈利模式不健全
就手机出版而言,产业链可分为内容提供商、技术及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用户等。虽然,手机出版营业利润可观但每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并不尽如人意。从手机出版的盈利模式来看,其主要有三种盈利模式:第一,广告盈利。主要是在出版物里插入广告从而收取广告商的费用;第二,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模式;第三,收取订阅包用费模式[3]。在这三种模式里,最为常用的是第三种,即收取订阅包用费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获利最大,相对而言,其他的几个环节获利就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在利益减少或者缺失的风险下,手机出版的产业链就有可能缺失。
(三)版权保护不到位
传版权保护问题一直是阻碍手机出版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同样,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徑与手段也逐渐增多、侵权界限难以界定,手机出版物的侵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例如,《怒斩轩辕》与《传奇》两款手游的设计元素相似,但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否侵权。就好比,你说侵权,哪里侵权了?一个是东方三国,一个是西方欧美,把游戏的画风改一改不都是同样的玩法吗?现在,关于手机出版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缺陷,并没有关于手机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各平台对版权保护的重视不够。虽然每个平台对保护版权有一个具体的要求,但在保护版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手机版问题解决途径
(一)提供高质量内容
第一,打开思路。就创作而言,手机出版不应再照搬传统出版物。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出版人可以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定制”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个人的浏览、订阅习惯,制定相对准确的内容提供方案,实现个性化服务。
第二,增加内涵。手机出版应更加关注有深度的作品,而不是仅仅为娱乐服务。对手机游戏、手机漫画等应该加以引导,其中实在低俗、庸俗的作品应进行下架处理。
第三,保持引导力。手机出版物应该在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对于那些失去文化定位的手机出版物加以引导,必要时进行整改。
(二)加强监管,整合产业链
当下的手机出版的产业链主要以收取订阅包用费盈利,移动运营商获利比重过大。政府部门要合理限制移动运营商的业内垄断行为,支持不同的运营商的发展。就这方面来说,政府可以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营造一个利于其发展的环境。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以促进移动运营商的发展,避免垄断状况加剧,甚至消除垄断状况。
关于整合产业链式而言,就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移动运营商不妨加强与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的合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以资金持股参与到其中,促进内容生产与技术优化,也可以带动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提供商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的发展也同样会给运营商带来收益。这样整合产业链,从长远看这促进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进而也维护了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利益。
(三)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
进行切实有效的版权保护是促进手机出版的重要手段。手机出版与网络出版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制定法律法规应当从其出版内容、版式、出版形式与网络出版加以区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生搬硬套法律条文。制定详实的是否侵权的界定方法,明确侵权界限。其次,加强平台之间的技术合作,将手机出版物的版权保护进度放置在一个可视状态下,打破平台之间相对独立的局面,让版权保护不再受平台限制。
三、结论
目前来看,手机出版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样,它所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如果能够解决手机出版内容、盈利模式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并在版权保护问题上取得进展,手机出版将会是出版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 手机出版:21世纪出版业的新机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6.
[2] 周凤梅.手机出版的文化工业窠臼及其超越路径探讨[J].蚌埠学院学报,2018,(07).
[3] 牛静.丁志擎.手机出版的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J].编辑之友,2010,(05).64.
[4] 吴褀媛.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体融合及其困境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23.
[5] 罗时雨.手机出版的发展及其法治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34.
[6] 吴道友.3G时代中国手机出版产业的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出版,2010,(07).44.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