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康
摘 要:基于价值链重定位,探析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参与主体和相关要素,构建农产品流通价值链运行模型,了解创新流通模式时需注意的主体与相关因素详情,分析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互联网+”助推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探析框架,获取集产销一体化+平台模式+共享合作为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价值链;重定位;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互联网
国内农产品流通经过一系列改革后,现代化流通形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1-2]。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逐步加深,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将面对更大挑战。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经营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与经营逻辑,属于一种被动状态[3]。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由于主体间各自为营,导致农产品交易效率低下,对农产品质量也起到负面影响,本文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角度,探析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
1 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探析
1.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研究
1.1.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中的主体和有关因素分析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存在多个主体。多个主体间关联性较大,且相互依存,形成和农产品有关的有机整体,该整体称为农产品的流通价值链[4],具体表现为流通载体、渠道体系、支撑和规范这三大因素融合后构成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析图1可知,与市场流通相关的触及产品销售的因素,称为流通载体因素,而和流通相关的不同类型“部门”即为农产品流通价值链中存在的主体,常见的有农村合作社、加工机构、批发零售机构等;支撑和规范因素主要用于维护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运行秩序,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流通装备、工具等服务,还包括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等因素。所以,农产品流通价值链中,每个主体和因素都息息相关,流通主体在交易时与流通载体因素具有较高的关联性[5]。
1.1.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运行模型 支持类活动和基本类活动是农产品流通价值链价值活动的主要运行活动[6]。农产品在生产、采摘、流通销售时涉及的活动称为基本活动;基本活动在运行时技术性支持的来源属于支持类活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运行模型由该两类活动构成,农产品流通价值链运作模型的整体结构见图2。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运作模型中,农产品在生产环节便出现流通[7]。采用中间人收购、农户集货等方法将农产品构成一个销售集合,完成大规模产品流通。在流通前农户和中间商挑选农产品,选取合适保鲜模式;还需要依照农产品的自身属性与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储存处理的必要性,若需要存储则必须设定周全的运输策略,选取合适的运输方法、时间与路线,将农产品流通到对应区域。最后经销商对农产品打造对应的品牌,根据营销和分销形式推进农产品销售,最大程度提高农产品价值。
1.2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以往农产品采用的流通价值链中所存在的问题,发现以往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大多以直链条为主,农户单方面联系产业链下游,并通过现金结算形式完成资金支付。另外,以往农产品流通中也存在农户直销、农户与产地(销地)批发商、终端零售商三者联合模式,简称联合模式。
1.2.1 农户直销模式 使用最广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即为农民直接将产品对消费者进行销售,该种模式下,农户不仅作为农业生产者,而且也是农产品销售者。在流通价值链上分析,此类价值链条最短,不存在中间商,利润不会被瓜分。分析流通风险可知,农户不但需要承担农业生产环节的不可控性,也要承担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风险不可控性[8]。农户销售存在一定的局限,农户销售农产品时,销售种类仅有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单一性,而销售占据了较多劳动时间,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伴随经济和农业快速发展,农户直销模式也逐渐被其他营销模式取缔[9]。
1.2.2 联合模式 当前很多地区农产品流通都是采取联合模式。农户需要与中间批发商进行合作才可将农产品流通到市场中。中间批发商是农村和城市的流通载体。农户将手中的农产品批发给中间商,中间商采用逐层销售方式将农产品分散批发给零售市场、超市等零售部门,通过零售部门将农产品进行销售。
基于价值链的信息传导角度分析联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可知,信息传导不具备双向性和完整性。农产品在流通时,中间商和农户的联系不存在长久性和连续性,他們仅依据产品外在、口感等因素判断农产品品质,未能了解农药化肥施用等更深层次的情况,导致消费者的食用体验不能反馈给生产者,如农产品的食用体检较差,后期农产品销售便会出现瓶颈,农户也会容易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状况[10],价值链便出现断点。从价格在价值链条传导方法的价值的角度分析联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可知,联合模式存在主体过多,中间商运输形式、运输时间与路线的决定存在多面性,若运输成本较高,农产品的运输耗时也会增多,此时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运输损失也会逐渐增多,需合理规划主体间的协作安排。价值链每个参与主体间都存在一定分散性,不具备长久合作关系,导致农民分享收益比例不高。流通环节主体关系不固定,每个流通主体大多以各自为营的状态自居,不存在合同约束,也不存在战略协议与合作[11]。
1.3 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可大大缩短直链条流通模式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效率。本文重新定位价值链,以流通主体间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为主,利用“互联网+”该种时代背景,对农产品流通模式实行系统分析,探析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12]。如图3所示,物流成本、农产品流通消耗、消费效应价值损耗、物流资源消耗以及环境都会对流通效率产生一定干扰,不仅如此,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以及渠道模式等因素对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13]。需要通过科学测度技术方法,提取样本企业数据,评估“互联网+”对农产品流通模式、流通效率的作用。目前,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喜好都存在动态变化性,农产品流通模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得到改进,“互联网+”让传统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出现新的改革,立足于“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重新定位价值链,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必需从数目、品质、空间和时间结构为核心实行创新,流通模式得以优化,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增加便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消费者喜好变化是流通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
1.4 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
基于“互联网+”助推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探析框架,得出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消费者喜好变化是流通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
1.4.1 产销一体化模式 基于“互聯网+”影响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销售农产品时,必须以“顾客为上帝”为宗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定自己的销售策略。并且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前提下,“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交易平台可为农户提供集销售、交流于一体的载体,把农户、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中间商以及消费者整合为一个有机协作体,完成全供应链一体化,最终实现产销一体化[14]。
1.4.2 平台模式 “互联网+”凭借自身优势,吸取整理有用资源,建立一个多主体参与、多主体盈利、多主体协作的公共平台。在该平台影响下,农产品流通模式会出现较大的变动。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平台模式的对比结果见图4,由此可知,重新定位价值链,采取“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平台模式将会提升农产品的流通交易效率。
1.4.3 共享合作模式 基于上述建立的“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平台,联合农产品流通中各主体,构建一个具有共享性、协作性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农产品流通利益有关的主体经过竞争合作、取优弃劣,形成多主体的荣辱与共、同盈同生的合作模式。
总之,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主要以“产销一体化+平台模式+共享合作模式”为主,以此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15]。政府、农户、流通商以及消费者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眼光面对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变革,跟上新时代经济的步伐。
2 结论
深入探析基于价值链重定位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后可知,集产销一体化+平台模式+共享合作为一体,可确保农户与消费者都能获得更大利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目前属于转型优化时期,需要采取支持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鼓励与推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等措施,推进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30(7):30-34.
[2]张影,高长元,何晓燕.基于价值链的大数据服务生态系统演进路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293(6):62-67.
[3]张彬.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印经贸合作与中国产业升级探析[J].商业研究,2018,494(6):132-138.
[4]赵福全,匡旭,刘宗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汽车产业升级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7):56-61.
[5]马述忠,陈亚平,刘梦恒.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全球农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基于G20国家的经验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7,38(3):5-17.
[6]Sun Y,Yuan X,Shi K.Research on decision of supply chai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d on altruism preference[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17,37(5):1243-1253.
[7]严建援,甄杰,董坤祥,等.区域协同发展下创新资源集聚路径和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7):1-7.
[8]Zamani R,Akhond-Ali A M,Roozbahani A,et al.Risk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quirement based on a multi-model ensemble framework,southwest of Iran[J].Theoretical & Applied Climatology,2016,129(3-4):1-13.
[9]陶忠元,王晓晴,薛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七个细分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3):64-72.
[10]Cai Y,Zheng S,Ma Z.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efficiency and market factor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Theoretical Nanoscience,2016,13(12):9804-9809.
[11]郝凤霞,王彩霞.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本土需求规模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和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3):95-100.
[12]周莹,邓远北.农产品中最优利益-消耗平衡模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6,33(5):344-347.
[13]覃毅.品牌主导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路径探析[J].经济学家,2018,5(5):32-38.
[14]董晓春.基于产业价值链重塑我国体育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172(2):43-48.
[15]覃艳.基于价值链的茶企财务能力培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5):90-91.
(责任编辑 唐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