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9-09-10 07:22杨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4期
关键词:人文性立德树人语文

杨扬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一线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指明了工作方向。中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有声,除了设置专门德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与“德育”相结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人生境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实施,提供一片沃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人文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指明了工作方向: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有声,除了设置专门德育课程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与“德育”相结合,春风化雨般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人生境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深感语文学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实施,提供一片沃土。

一、立德树人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

《尧典》有云:“诗言志”,是说诗歌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荀子》中提出“文以明道”,韩愈有“文以贯道”之说,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提出“文以载道”,这里的“道”都是指道德、道义、正义,也就是人的良心,社会责任感。古代的文学家提倡以文作为教化社会的工具,“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服务于“道”。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肯定了语文的德育功能。可见,语文在道德教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标》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新课标》尤其强调高中语文课程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让学生接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民族文化、敢于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奉献等优秀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可以说,《新课标》为“立德树人”的实施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和理论上的支持。

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相比,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它必须担负起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其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在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中,语文教育只有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使命,把“立德树人”理念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的形成,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可以说“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

二、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人文”一词,有人性、人道的内涵。人文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现代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现代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开阔学生的生命境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塑造学生的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任务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其核心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中得以体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强调在重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的熏染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意蕴丰厚的人文经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仍可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仍可作为道德修养的借鉴。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彰显了憂国忧民的人文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飞“待从旧山河,朝天网”,这些上下求索、舍身卫国的志士仁人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汇聚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

2.价值的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问却得不到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理应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并做出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可以问一问文天祥为什么要“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可以问一问岳飞为什么要“怒发冲冠”“精忠报国”,他还能去问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问天、问地、问历史,在这不断的追问中,生命的价值就被发掘,被彰显,人生的意义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美善的追求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其中,“真”倾向于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寻,是向外寻求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而美和善则更多地表现为人类对内在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追求,人类才有了超越生存意义上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个体对美善的追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加以引导。而语文课程因其选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它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学习语文,学生必然会接触到关于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各类作品,天地间的花草虫鱼、山川鸟兽、细浪狂澜等无不体现着自然的美,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的冷暖,古今中外的众多人物在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让学生去分辨世间善恶美丑,进而或去颂扬,或去鞭挞……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润泽学生的情怀,塑造美善的心灵。

4.情感的陶冶

在高中的课文中,不少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发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人就是宇宙自然中的一粒尘埃,人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也仿佛有了生命,无论是是欣赏大江东去,还是体味小河流水,也无论是仰观浩瀚的宇宙,还是俯察微妙的世界,都能够达到“相看两不厌”的境界,给人带来审美体验。不少文章包含真挚情感,如家国情怀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美好的情感是亘古不变的东西,无时不刻不感染着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感,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在其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植根于人文精神,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三、教师素质的提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

在基础教育中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师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崇髙使命是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也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和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这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自觉担当起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文化潮流、提升人生境界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以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中学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首先,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到“心中有学生”,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认真研读《新课标》关于语文教学要求和目标,重视语文教学功能。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文学作品多重价值。让学生在掌握好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对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文明的了解,汲取精选的文学作品的精髓,积累和丰富他们的语言,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接触、了解和领略,为今后的学习打开一个窗口,能从经典名著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让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人格方面真正发挥一定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古代文化知识,自己首先做到“学而不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相关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书籍也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所需要的材料信手拈来,课堂中妙语连珠并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样的潇洒定会让学生叹服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赞誉。笔者在一线调研,发现学生也反映不愿意聽到老师照本宣科地读念教参教案,更乐意听到老师对文本有自己精彩独到的解读,教师本人只有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淀做支撑,才能带领学生寻幽探胜,进入心扩神怡的文化殿堂,进而润泽、滋养学生的情怀,完善学生的人格。

语文由于它本身学科的特点,是实施“立德树人”首垦之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的育人功能,这就在政策上确立了语文“立德树人”的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努力践行这一目的,使得语文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的成长、对社会发展、对国家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梁华.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应注意三个基本问题[J].贺州学院学报,2013.

[4]刘菁.中学语文德育功能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人文性立德树人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