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
“村庄变绿了,坑塘变美了,家门口建起了漂亮的游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说起周边环境的变化,生活在南阳市卧龙区的居民高兴地说道。
去冬以来,卧龙区瞄准定位,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屏障建设机制,财政投入以奖代补资金7200万元,完成营造林面积3.44万亩,占计划3.1万亩的110.9%,让绿色成为卧龙区最靓丽的底色。
高位谋划定目标
卧龙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致力于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高起点谋划,高要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在林业生态的谋划上,主动把林业建设放在全市大生态的格局中,立足“南北纵跨64公里,环抱中心城区西部”的特殊区位和自北向南呈现出的阶梯状地貌特征,确定了“以森林卧龙建设为抓手,着力构筑南阳市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在北部浅山丘陵区域发展生态林业,在近郊乡镇和中心城区建设生态园林和绿色廊道,在南部平原区域打造精品林网”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3年建设、两年巩固,把卧龙区打造成为南阳市中心城区的“后花园”。
统筹推进抓关键
该区把森林卧龙建设与环境治理、水系修复、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统筹推进,努力实现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建设的互促共进。
统筹推进中心城区绿化。注重融入生态园林和海绵城市理念,紧盯“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努力达到打造亮点、串珠成线、辐射连片的效果,实现城市园林化。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新建游园11座,改造提升老旧游园16座,结合内河治理新建微型游园5座;2条滨河月季特色景观带、3条绿化精品观赏环路、23个沿河社区绿化和省市级园林单位创建工作已完成。
统筹推进“三网”建设。在高标准建好林网的同时,同步推进水网、路网建设,实现路相通、水相连、林成网。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公路、土地等部门资金2900万元,同步推进水系沿线、库区周边、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的绿化,新造林8400亩,达到了“三网”建设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产业培育。坚持“以经济效益留住生态效益”的思路。一方面,以“林下经济”的见效快,弥补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短板。另一方面,突出“以林造景、以景促游”,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打造了连接5个乡镇的县道30米、乡道20米的宽林带,配套建设游园15座,打造了一批林荫村落。
统筹推进环境提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了“农村沟渠坑塘疏浚清淤扩容造景工程”,首期治理的坑塘已全部达标,10月底前将建成“坡岸绿化、步道整洁、配套完善”的景观坑塘120个。同时,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区域实施“户分类投放、村保洁、乡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运一体化模式,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统筹推进乡村文明。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座3000平方米以上的乡村游园,注重融入乡贤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进行整体打造,提升服务功能。目前,已建成乡村游园26个,乡村美化绿化及围村(镇)林建设,完成造林2578亩。
创新机制增活力
该区注重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工作体制的完善,破解推进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巩固提升造林绿化成果。
探索完善了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机制。坚持农户自愿和公平原则,以村为主进行土地流转,让有实力、有经验、有市场的苗木种植大户竞标承包,区财政对流转的土地每亩补贴1000元,连续补助3至5年,政府从造林主体转变成服务主角,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实现了三方受益。由于群众认可和大户参与,南部乡镇很快完成了土地流转,平原绿化实现了新突破。
探索完善了质量管控和景观造林机制。坚持一切高标准,“植百年树木,建不朽园林”。栽前,要求拉线点穴,纵横成线,并提前谋划林下经济;栽时,要求与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做到“四大两实”,造林与造景同步,潦河坡镇吴汉森林公园新植全冠湿地松1600株,覆盖三架山四面坡,共计营造山区生态林2379亩(含国储林2106亩),实行了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栽后,探索建设智慧林业,在新植片林设置展示牌,直观显示树木的名称、科目等信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还可以详细了解树木的来源、承包管护人、技术服务单位等信息,为“种好树、管好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载体。
探索完善了示范引領和奖励激励机制。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亮点和精品工程,相互组织观摩学习,形成标杆引领、辐射带动。区指挥部牵头,县处级干部带队,以战地会、现场会等形式,一周一观摩一督查,看亮点、督进度、抓质量、解难题,去冬以来,组织各类观摩督查评比22次。同时,区财政列支750万元,按照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的标准,分5批对先进乡镇街道进行奖励,在全区形成了“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作者单位:南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