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龙
退役軍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勤奋工作。为展示退役军人新时代风采,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投入国防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从今年4月开始,宁波深入挖掘身边退役军人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感人事迹,推选出“奉献担当”“坚守承诺”“创业奋进”三大类共20名“最美退役军人”。作为退役军人代表,他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用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作风、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投身于宁波各项建设中,展现了军人特有的气质。
奉献担当展风采
军人退役,意味着告别了火热的军营,告别了亲密的战友,告别了那一段难以释怀的青春记忆。在这记忆中,有汗水、泪水和真情,也有使命、责任和担当。在部队,他们挥洒汗水,保家卫国;退役后,他们立足本职,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了地方建设,促一方发展。
今年60岁的史正军,是慈溪市宗汉街道史家村党总支书记,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牺牲在祖国南疆。脱下军装后,他重回“农门”,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军人在军营是热血男儿,退役回乡后更应是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史正军说。退伍30多年来,他恪尽职守,始终坚信“干群一条心,泥土变黄金”。在他的带领下,史家村从一个经济薄弱、设施落后、环境杂乱的落后村一跃发展成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风气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2018年,史家村实现村集体收入2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
和史正军一样,余姚市马渚镇老年人服务中心主任魏指导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自2004年上任以来,他不嫌苦、不嫌累、不嫌脏,每天早上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需要特级护理的老人更换尿片、翻身清洗、修剪指甲、送粥喂饭。有些重瘫男性老人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一般的女护理员照顾起来非常吃力,他就将这些老人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给他们换尿片、翻身擦洗。碰到老人便秘,他也尽力帮他们疏通。“我累点没事,只是想让孤寡老人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这是魏指导的心声。15年间,他像儿子一样细心照顾孤寡、智障残疾老人,先后为100多名老人养老送终。每次有老人过世,他都会帮老人擦洗干净,换好衣服,陪送到殡仪馆。
脱下戎装情更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军人的职责,已融入每位军人的血脉之中。即使退伍,当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依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退伍军人周长忠是一名从事远洋捕捞的轮机师傅。2012年8月18日,他和其他船员从外海捕鱼归来,到达莼湖桐照码头。当时渔船还未靠岸,一船10多人便纷纷从大船上跳下,登上小船,准备上岸。船员黄追尚在跳下的过程中不慎一脚踩空,落入水中。受潮水影响,海水很浑浊,大浪也在船边扑卷,尽管黄追尚在水中声嘶力竭地呼救,船上这些深谙水性的船员们却束手无策。时间就是生命,眼看黄追尚被海水卷到了10米开外,周长忠箭步上前,奋不顾身从3米多高的大船上跳入海水中,顺着波浪上下起伏,借力用力,缓缓向黄追尚靠近。最终,周长忠成功将黄追尚救起。而这已是他退伍之后救起的第10人。
除了周长忠,还有七进七出火场、只身一人扑灭小区火灾的奉化区方桥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马名锋,不畏危险、自告奋勇解救被绑架人质的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庄桥派出所广厦社区民警王绍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首退役军人的英雄赞歌。
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是军人本色,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宗旨。脱下军装后,不少退役军人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无私地为群众服务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鄞州区邱隘镇综治办工作人员李信标,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义务反扒活动。2018年,他还组建了“红平果”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带领队员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广场,开展文明劝导、“五水共治”、垃圾分类、扫黑除恶、安全防范等活动;鄞州区首南街道和众社区专职社工沙科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策划创建橄榄绿“老兵频道”工作室。经过近一年的运作,橄榄绿“老兵频道”工作室已由一个社区性的公益志愿服务队成长为在鄞州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性组织。
坚守承诺践初心
军人的承诺是一个坚定的眼神,是一个标准的军礼,是一句庄重的誓言,是军人深深的精神烙印。这份承诺是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对亲人、群众和我们这座城市最真挚的情感,是对祖国最深切的热爱。带着这份承诺,退役军人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发光发热,感动着他人,更感动着整个社会。
今年89岁的胡瑞芝老人,原是宁波军分区后勤部卫生科卫生所所长兼军医,1981年7月离职休养。1992年的一天,胡瑞芝夫妇观看了一盘反映贫困山区生活的录像带,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上学的镜头让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认为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党旗下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离休了要做点有益的事。于是,她写信给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和浙江省关工委,主动要求资助贫困孩子读书。在有关部门的牵线下,她很快和丽水景宁县的5个孩子结了对,使他们重返校园。
此后,胡瑞芝越来越关心贫困学生,结对的“孙儿孙女”也越来越多。通过宁波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她先后与11名贫困学生结对;通过和贵州有关部门联系,又有12个孩子成了她的“孙儿孙女”……从此,她和老伴就没有停止过助学的脚步,只要报纸和电视上有助学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她说:“宁可我们过得勤俭点,也不愿孩子们没学上!”20多年来,她与老伴共结对了300多名孩子,资助金额超200万元。
不忘初心,心系扶贫助困的还有72岁的退役军人陈伟高。30年来,他怀着始终如一的扶贫情结,38次远赴贵州普安对口帮扶,退休后创立了“书知天下?镇海人”扶贫品牌,带领爱心团队为普安104所学校、3.5万名学生送去价值70多万元的书籍,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去了希望的种子。
陈伟高担任镇海区扶贫办主任期间,曾为普安引进镇海高产长毛兔,为普安农民新增了一条致富路,退休之后他依然非常关注普安长毛兔发展情况。2009年,陈伟高到普安地瓜镇的屯上村长毛兔养殖基地进行调研,发现该地长毛兔养殖亏损严重,多数兔农已将兔子处理掉了。次年,他和负责普安长毛兔兔毛收购的镇海德信兔毛加工厂负责人再次到普安调研。为保证养兔专业户的利益,陈伟高与该负责人商量,为兔毛设置了每斤60元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普安县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新建笼位每只补贴15元,还统一购买笼门、自动饮水器、料斗等设施,对农户饲养兔子发放饲料补助,降低兔农养兔成本。一系列举措落地,加上后来国际市场兔毛收购价一路走高,普安兔农养兔积极性大增。之后,在陈伟高的建议下,镇海德信兔毛加工厂在普安建造了占地面积约32亩的长毛兔繁育基地。这种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了长毛兔产业在普安的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企业得益的路子。
不忘初心、坚守承诺是军人责任和担当的完美注解。在这份担当中,不仅有铁骨,也有柔情。
北仑区梅山街道梅港村茶厂社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张志岳,在部队期间感受过战争的残酷,体会过生离死别的伤痛。40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份战火中血染的情谊,一直践行着替在南疆牺牲的六位战友尽孝的承诺。每逢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他都会约上几位战友带上礼物去探望老人。日久生情,老人们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2017年12月,大碶战友王云明烈士的父亲去世,张志岳与战友们按照当地风俗,披麻戴孝为92岁的“老父亲”送终,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人间大爱。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汶溪周村村民周光贵,无微不至照料瘫痪妻子林小莲16年。16年来,他坚持每天为妻子换衣服一次、洗澡两次,其间还要不定时翻身换尿布,照顾妻子饮食。在周光贵的照料下,妻子原来因为生病花白的头发一点点黑了回来,精神也越来越好。村里老老小小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对妻子不离不弃的柔情铁汉。
脱下军装不忘本色,帮助他人传递温情。这次入选宁波首届“坚守承诺”类“最美退役军人”的,还有十几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32600毫升的象山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陈晗,为社区居民牵线搭桥,救助白血病患者的宁波东海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年。他们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书写着退伍军人的奉献人生,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赞誉。
创业奋进铸辉煌
部队铸造了军人的品质和精神,而时代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少退役军人在新的人生战场上挥洒激情与豪迈,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储吉旺是宁波知名企业家,也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现任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1968年退伍后,他先后当过工人、教师。1985年2月,他毅然舍弃“铁饭碗”——宁海运输公司客运站长职务,下海办企业。他靠借来的3万元现金,租了3亩地,用油毛毡搭起了几间简陋的工棚,开始做塑料落水管。但是由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原材料价格暴涨,厂子创办不到一年,便山穷水尽。当过兵的储吉旺,逆境中不气馁,不怨天尤人,努力寻找新的商机。
储吉旺一直都有看书看报的习惯,而办厂的转机也得益于他这个习惯。一次,他看到《浙江日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市场有限,全世界的外贸市场很广阔”,顿时眼前一亮,从此转向寻找外贸生意。储吉旺来到杭州,得知有一批外贸拉紧器要招标。他经过努力,一举拿下该标。这一年,他成功开发了出口机械产品——“西林牌”拉紧器。由于拉紧器技术含量低、利润薄,他又将目标转向了手动液压搬运车。储吉旺说,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立于西方产品之林,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经过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如意公司生产的搬运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西林牌”系列叉车、系列电动堆高车、系列液压搬运车等物流仓储设备远销156个国家和地区。
舍弃“铁饭碗”自主创业的宁波退役军人,不止储吉旺一个。国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国年,1986年退伍后,在基层当了6年公务员。1992年,他白手起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宁波东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国骅集团前身)。凭借11年军旅生涯磨炼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丁国年把一家需要信用贷款、只做房地产的小企业发展到总资产达75亿元,涉及有机农业、健康环保科创、国际金融贸易、城乡建设服务等多个产业的集团型企业。
靠着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储吉旺、丁国年在风起云涌的甬城商界闯出了一片天。但对退役军人来说,部队带给他们的精神财富远不止这些。
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阮志华说,5年的军旅生活为他人生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做事讲思路,守时守约,执行力强,这是部队作风留给我的财富。”阮志华回忆道。脱下军装后,他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做起,一直干到公司副总。1999年,阮志华尽其所能出资组建了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垃圾压缩机生产。当时,垃圾压缩机械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这种机械设备的认识还不够,销售上到处碰壁,使得新成立的宝成机械陷入了困境。为打开市场销路,阮志华南下广东、北上黑龙江各地,向客户推荐产品,一年间行程10万公里,可环绕地球两周半。依靠军人身上特有的坚忍毅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宝成机械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订单。
垃圾压缩机械设备市场虽然打开了,但阮志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研制垃圾壓缩机械设备的同时,他将目光瞄准了垃圾转运车。为了解决垃圾转运车生产的有关难题,他一边上北京取经,一边组织人才成立开发小组,同时按产品技术要求对厂房进行改造。2006年8月,宝成机械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拿到了生产专用垃圾转运车的许可证。20年来,在阮志华的带领下,宝成机械一路向前,逐渐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遍布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等16个省区市。
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储吉旺、丁国年、阮志华不是个例。宁波人和机械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裕张、宁波鑫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荣南、浙江众立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魏忠、宁波市江徽美食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中民,他们都曾是军人。他们脱下军装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闯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在新的岗位上继续绽放人生光彩。
大江东去,岁月无声;脱下军装,奉献地方。无论是当年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现在脱下军装为梦想打拼,退役军人始终秉承着军队的光荣传统,以出色的成绩回报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