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例解

2019-09-10 07:22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事物音乐

真题再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2019年上海作文题一改2018年“评价型”和之前出现的“寓意型”“现象型”的命题“传统”与“范式”,改为“感悟型”。这一变化具有转型性与陌生化的特点,因而,在审题上就加大了难度,但是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大。

1. 材料的剖析。本则材料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即题目的第一个部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其言下之意就是:在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中国味”。

更为重要的是,要细心品味其中的“更有意识地去寻找”这几个关键字,其暗示的信息是: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格外注重对事物的认识,特别是怎样认识本国的、本民族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宽视野、见识与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体认,以便于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特征性的东西。

后一部分,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其弦外之音就是启发考生写作时不应仅仅局限于音乐或“中国味”,而是要从音乐发散开去,纵论文化与文明的交融,以便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在正确体认自我的过程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可见,有了后一部分这句话,写作的空间和自由度就更加放大,考生也就有了更大的纵横驰骋的余地。就是说,写作时应由此及彼,开阔视野。

2. 命题的倾向。就所给材料来看,其主旨是:要从音乐中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就必须了解异国异域的音乐。唯其如此,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寻找到“中国味”。

3. 寫作的角度。人们要冲破羁绊与束缚,即“小我”的局限,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与胸怀,感受与领略不同的“风景”或“风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认识和感悟到自己和民族拥有的东西。

4. 立意的方向。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也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因为,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能更好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阐释接受异域文化对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在国际交流中,建立起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共同体,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比较中彰显事物的本质与特点。

[立意分析]

1. 既不迷失自我,也能欣然接纳他者长处。写作时围绕立意展开,凸显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观点。可以使用的言论材料如:冯友兰的“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且和平”;孔子的“万物并行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例材料如:《春节序曲》,包含着浓烈“中国味”的过年气息,然而这首交响乐采用的乐器既包含了中国鼓、中国小镲,同时也包含了提琴、长号、双簧管等西洋乐器;童安格之《耶利亚女郎》乃采自南美桑巴之风;《达坂城的姑娘》乃维吾尔族之风;刀郎、凤凰传奇更是把民族之风演绎到极致;西洋乐器如钢琴小号之类娱人,古琴娱己,独处一室,抚琴一曲,亦别有意趣。

2. 在比较和鉴别中,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独一无二的特征与属性。为了更好地阐述观点,可以使用的理论材料如: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鲁迅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事实材料如:雄壮高亢的国际歌或国歌与靡靡之音的区别;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差异。

3. 音乐、文化、科技等并无国界和民族之别。可以通过一些典型论据加以阐释论证。理论材料如: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事实材料如:前些年沸沸扬扬的徐晓东挑战中国传统功夫,促使人们思考中国传统格斗技术和其他类型的格斗技艺之间的差别;世界各国科学家联手攻克医学、环保、科技、网络、智能等难题,造福全人类。

寻味之旅,最爱中国

上海一考生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经久不衰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泱泱千年的中国文化独树一帜;在各民族具有的千滋百味中,中国味道最得我心。

说起中国味,可不指《老饕赋》中的“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或陆游笔下的“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中国味,是中国的传统与人文的气息,是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个性的文化风味。

相比西方的古典、爵士、摇滚、嘻哈来说,从春江花朝秋月夜、高山流水遇知音到当代中国音乐,都独具特色。音乐只是中华文化的一支,它随着中华文化流传千年,承载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散发着带有民族个性的独特味道。

早于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四大发明,令中国人引以为傲;《论语》《三国》等古籍,令中国味的文化更具光辉。它有时如酒一般醇香浓厚,有时像茶一样清香凛冽。我要在探寻文化之旅途中,感受中国味道。

中国味,是书香、茗香、酒香。中国味的文化中,文学艺术具有独特的味道。沏一盏茶,品人生百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或斟一壶酒,将悲欢离合、豪情壮志诉于笔下。不论是古代诗歌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近代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通过诗歌来表达着诗人们的豪情。而对于《水浒传》这样的著作,更是早在十七世纪时就已经传入朝鲜以及日本,而现在也被翻译成了英、法、德等版本。中华文化这般优秀,应该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

中国味,是生活气息与艺术气息相结合的味道。中国的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经过汉、唐、宋诸多朝代才形成如今完整的戏曲艺术。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而国粹京剧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戏曲艺术之中,我们可以嗅到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化芳香,中国百姓生活的苦涩和甘甜尽收其中,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中国味,是墨香、纸香,沁人肺腑,怡人心脾。中国的汉字现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如果没有汉字,就无法创作出一首首美妙的诗歌,一篇篇华丽的文章,更不会有对于中华文化历史的记载。是汉字,和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一起,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承载着纸香墨香,流芳百世。

最爱中国味,作为中国味源头的中华文化值得每个中国人尊重和传承。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故步自封。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我们民族文化本来所具有的味道不能丢,就像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秉性,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民族秉性。每个中国人都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中国味的文化,是每个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的文化。我们要让它源远流长,让文化旗帜高高飘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让它永远保持和散发它独有的芳香。

阅卷评分

一类文上

内容 30分

表达 30分

发展 10分

总分 70分

1. 多次点题,线索明晰。本文自首段开始至文末,多次点题,这就暗示读者:文章是紧扣文题写作的,是切合题意的。这种一线串珠的写法,对于高考考场作文来说,非常重要。

2. 文采斐然,词约义丰。包括开头段的排比与第二、四段引用修辞的运用,以及自创的对偶句、哲理句等,都契合主旨内容来表情达意,彰显了作者语言积累与运用胜人一筹的功底与功力。

3. 内容丰富,论点突出。可以看出,作者积淀和储存的素材是丰富而多样的,因而,在选用上是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异彩纷呈、经典连连,对论点的确立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凸显作用。

[得分亮点]

脉络分明,语言有力。

心的归属

上海一考生

“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上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它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许是一段京口相声,还有可能是一只四川的大熊猫。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味”的发展向着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迈进。既有传统的保留,又有创新的发展。

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地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之所长,避自己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其次是认识社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最后我更想来谈谈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更需要我们突破认知的局限性,因为有地域、文化、种族的差异,准确地认识世界才變得更为艰难,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下,国与国的交流更加密切,视角从单一变为多方位的,也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但唯一保持不变的应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拿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而言,中国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因为对其他国家事物的开放与包容,我们才可以接纳并认识一个全面的世界。

开放与包容,我相信是中国走过这么多年越来越强大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引以为傲的基础,即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依旧可以坚定地热爱并弘扬中国文化,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绚丽的世界,对于新鲜事物,我们热情地接受并欢迎,可心中那一方净土始终会为“中国味”而保留,因为那恰恰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心的归属。

阅卷评分

一类文上

内容 30分

表达 29分

发展 10分

总分 69分

1. 首段扣题,观点分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引用来亮明观点,并且扣合文题,目的是为后文内容张本。体现了作者整体构思的精巧与独特。

2. 思维辩证,逻辑缜密。文章的主体部分,紧紧围绕“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这一观点,运用辩证的视角,展开说理,环环相扣,深入浅出,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3. 首尾呼应,语言有力。文章很自然地做到了首尾呼应、文题呼应。同时,借助排比、对偶等修辞格,不仅增添了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也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得分亮点]

辩证说理,论点鲜明。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事物音乐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单独中的洞见
音乐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音乐
春天来啦(2则)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