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常规培养检出的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实施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实验,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予以分析。结果: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标本分布以尿液为主,其次为痰、分泌物以及血液。科室分布主要为泌尿外科病房、ICU病房。肠杆菌科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与四环素等。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多分布在泌尿外科与ICU病房中,需要提升临床研究重视程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患者耐药率。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细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89-02
肠杆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共包含31个菌属,120多个菌种,在临床检验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为重要的致病菌。当前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致使细菌耐药问题越发严重,需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具体情况,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十分必要。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常规培养检出的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析,探究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且将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常规培养检出的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析,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方法: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操作实施常规细菌培养,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予以分析。培养基来源于安图科技,血培养瓶、细菌鉴定与药敏为美国BD及梅里埃配套试剂。血培养检测采用美国BDFX-40与9120血培养仪,细菌鉴定与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则应用美国BD PHOENIXl00和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实施全自动检测。
1.3统计学方法:以Excel为数据整理工具,对数据实施调查、收集及总结,记录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的科室与构成比例。
2结果
2.1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标本分布以尿液为主,其次为痰、分泌物以及血液。详见表1
2.2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的科室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分布中,科室多见为泌尿外科病房、ICU病房等,详细内容见表2。
2.3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与四环素等。详见表3
3讨论
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日渐严重,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且逐渐成为了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肠杆菌科能够诱发化脓性疾病、肺炎以及脑膜炎等症状,需要提升临床调查与研究的重视程度。
不同的科室、病房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11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标本分布以尿液为主,其次为痰、分泌物以及血液。科室分布主要为泌尿外科病房、ICU病房。痰液标本的送检率相对较高,其次为分泌物以及血液等。泌尿外科及ICU病房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状态较差,易于受到细菌的侵袭。且患者的呼吸道功能、机体状态等比较差,特别是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兒童来讲,在机械侵入治疗的方式下,则会造成无菌位置的感染问题发生。针对于上述情况,需要提升医护人员日常监管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的流程,对病房实施严格的卫生管理,在日常消毒与卫生清洁的方式下,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
肠杆菌科细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次临床调查中肠杆菌科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与四环素等。
对于肠杆菌科细菌而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范围最广、抗菌活性最强,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最佳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了耐药菌株,需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加以重点观察。抗生素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加以分析,降低抗菌药物应用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肠杆菌科细菌为重要的病原菌,在医院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且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会因为药物治疗不当的情况下,致使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患者的症状控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临床研究中,需要提升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在细菌培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重视肠杆菌科细菌所诱发的各类疾病,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发挥感染控制的作用效果。
综合上述内容,肠杆菌科细菌多分布在泌尿外科与ICu病房中,需要提升临床研究重视程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患者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