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重怀 宋殿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北极融冰的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的改变为北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机遇。目前,对北极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的开采和新航道的试水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化石能源的开采量取决于运输能力的规模,因此新航道的开发成为利用北极的重中之重。出入北极的航道共有三条,即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跨极航道。这三条航道中联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东北航道的商业前景是最被看好的。它也是“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以来,中国、丹麦等国家开始试水东北航道。到目前为止,中远海运特运公司已经完成了22次穿越北极航线的航行,成为北极航运的全球领导者。由于东北航道所具有的地缘区位优势与商业潜力,北极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新空间。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下北极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
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北极战略或政策。其中美俄两国都在加强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存在着把北极军事化的趋势。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开辟“冰上丝绸之路”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建,实现互联共通与共荣共享。因此中国对北极的开发有着与北极理事会其他成员国不同的诉求。
首先,从商业角度讲,沿东北航线从中国到欧洲要比经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节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可以节约油料等运输支出。这样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运营效率。其次,从安全角度讲,东北航线的绝大部分航程位于俄罗斯的领海之内,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可以为经过的船只提供安全保障,在相应的海域不存在马六甲或北非海域时常出现的海盗。此外东北航线的位置能够避免某些国家对航线的控制,对于维护中国到欧洲的航运安全与航路畅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再次,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目前俄罗斯也在大力推动北极的开发,不仅将其与远东开发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上积极推介北极的开发与合作,并且将要出台2035年北极地区发展战略,这些都为中俄两国在北极开发方面創造了条件。此外,随着中俄间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的继续扩大,该项目的运输和物流将要整合成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东北航道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可见,除了传统的商业贸易以外,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上“冰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在日渐提升。通过依托东北航线的“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还可以更广泛地带动相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把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日本的北海道地区融合在“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尽管如此,在东北航线的开发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东北航线的费效比问题。尽管在商业运营中东北航线有着很多的优势,但一条航线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它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从目前看,虽然气候变暖为试水东北航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但根据现在的自然条件,一年当中东北航道只能保持3到4个月的通航时间,而且其中部分时间还需要破冰船进行护航。这无疑会增加这条航线的运营成本,因此曾经成功试水东北航线的马士基航运公司认为,该航线目前并不是替代现有东西航线的可行商业选择。所以如何提高东北航线的经济效益是增强“冰上丝绸之路”吸引力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众所周知,北极是地球上生存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在没有充足物资保障的情况下,人类很难在该地区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要保证东北航线的畅通必须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以便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救援、导航和其他服务。但是目前东北航线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空白状态。尽管俄罗斯计划投入预算建设港口基础设施,但其规模的巨大和施工难度绝非一个国家的财力可以胜任。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立国际化的投资集团,并进行充分的商业论证和法律规范的制定,才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这一任务。第三,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北极是人类保护相对完好的自然处女地之一,它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影响。特别是随着航运活动和资源开采的增加,人类经济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物会造成海洋污染,在极寒条件下它们的分解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而且在没有相应救援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漏油等事故,会带来更为危险的后果,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因此在北极航线的开发中,极地生态系统保护是所有参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生态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北极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此外,在北极航线的开发中需要设计和建造具有破冰能力的各种船型和破冰船队,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会影响到它的商业效益。还有东北航线使用的相应规则也应当用国际法或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会为整个北极航线的使用提供法律的参照和依据。
在中国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中国强调,“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鼓励企业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商业试航,稳步推进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和常态化运行。中国重视北极航道的航行安全,积极开展北极航道研究,不断加强航运水文调查,提高北极航行、安全和后勤保障能力。切实遵守《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在北极航运规则制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张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白皮书明确反映了中国对开发利用东北航线,以及北极的学说。为了解决在北极开发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探讨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在国际法框架下制定全球适用的北极开发利用的通行规范。北极与南极不同,它不是处于公共领域的开放空间,而是处于拥有主权的管辖之下,这就需要在开发北极航线的时候考虑相关国家的立场。目前,与北极相关并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北极理事会(中国于2013年成为该组织的正式观察员国),它是由在北极拥有领土诉求的8个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主要讨论北极的发展问题和航海权。目前,该组织成员俄罗斯、冰岛、丹麦等都对“冰上丝绸之路”抱有积极的态度,支持中国参与北极的开发。通过与北极理事会的积极合作,制定具有广泛共识的北极开发利用国际准则,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对于开发与保护北极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建立对北极航线开发的技术保障系统。要有效安全地使用北极航线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天气预报、卫星通讯等系统,实现对航线的各种情况进行即时管理。除了现有的和即将修建的地面设施以外,还需要研制和部署新的极地卫星系统,实现气象观测、导航与通信的全覆盖。此外,还要建立大型的破冰船队。能够全天候为船队护航,保障航路安全,同时担任紧急救援任务。这些技术装备的实现对建立安全的北极航道运营体系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建立“冰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依托的合作平台。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多条联结中国与欧洲的陆上大走廊,其中途径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中欧干线日臻成熟,特别是中白工业园的建立,成为中欧合作的关键枢纽。在东北航线的开发中,海陆结合的运输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也可以保障运输的安全,联结三海两洋,形成中欧联结的大通道,便利中欧物流的全球化流动。
北极开发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人类提供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类要吸取以往的历史教训,本着合作开发、共同利用的原则,要避免北极地区的军事化,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