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

2019-09-10 07:25唐银玲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参与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唐银玲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特色就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重新梳理师生关系,探寻全新的教育思路与教育模式。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组织丰富有趣的探究、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打造与众不同的高效课堂。那么究竟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分享几点有效教学案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参与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性密切相关。但是从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来看,数学课堂往往成为教师一人独唱的舞台,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的观众,数学课上究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些都让学生陷入疑惑,缺少目的与方法的学习,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反思这一实际情况,究其原因还是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探究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打造“参与式”学习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开展更深层次的数学探究活动?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笔者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优化课前导入,做好“参与”铺垫

良好的课前导入是有效“参与”的前提,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方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参与”而获得学习兴趣,开启数学思维。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我没有直接了当地给出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而是先播放一段“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视频,画面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找出里面隐藏的“三角形”元素。这个有趣的小游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也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认识三角形。我继续启发学生:“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你知道如何正确的测量三角形吗?”在导入环节,既有生动的视频导入,也有生动的语言导入,动静结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真正达到了“预热”的效果,做好课堂“参与”铺垫。

二、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参与”欲望

新课标重新建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关系,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既能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主体性,也能促进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于无形中渗透数学知识、传递数学观点、建立数学思维。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对“圆锥”的概念非常陌生,为了活跃氛围,激活“参与”的欲望,我先用多媒体课件的电子画板绘制一个圆锥形状,再让学生展开联想,生活中有哪些“圆锥体”?小丑的帽子、漏斗、冰淇淋筒等等,学生给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些圆锥体的底部,你又想到了什么?”,很快就有学生提到,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部都是圆形的,它们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教学主题,开展有趣的数学小实验,直观分析同底的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将沙子倒入底面积相同、高度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中,观察中发现,圆柱的容积是圆锥的容积的三倍,同理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的体积的1/3。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不断启发学生,与他们互动交流,大家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非常理想。

三、组织探究活动,积累“参与”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参与性,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多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基于他们的自主学习需求与探究能力水平,组织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例如练习“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时,给出一道例题“22+5=?”先让学生以“摆小棒”的方式实践操作,并在操作中思考:2根和5根相加是7根,再将7根和20根相加,就得出结果27。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做到了手脑并用,这对他们理解与掌握数学算理有很大帮助,并且在参与体验中无形地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

四、挖掘生活素材,增添“参与”乐趣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教育应是回归生活的,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运用多元方法聚焦数学核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为驱动,他们自然也就能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从“寻找生活中的角”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自觉地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关联,激起小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正当大家意犹未尽地列举生活中的“角”,我又继续追问:“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但是你知道这些角有哪些异同点吗?你能总结这些角的特征吗?”因为有了生活化的素材,学生在脑海中逐步树立“角”的概念,在直观体验中了解角的性质与特征。最后,再鼓励大家角色扮演,生动地再现“角”的知识:“假如你就是一个‘角’,你怎样向新朋友介绍你自己?”在生动灵性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高涨,由此奠定了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

总之,有效的小學数学课堂教育不能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更应成为学生尽情展示自我、释放热情的舞台。设计教学方案,不仅局限于渗透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积极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在参与实践和创新思考中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读与写,2019,16(36):152.

[2]朱俊.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率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38.

猜你喜欢
参与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