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弗洛伊德释梦理论的梦的分析

2019-09-10 07:22程昊
成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学意识

程昊

摘 要: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认为梦与意识之间是存在微妙联系的,而艺术家的创作与灵感也是源自于自身的幻想。对于无意识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动机的意义与研究方法,为艺术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与思想是众多理论的重要基石,对当代各领域研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梦;意识;弗洛伊德;心理学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伟大著作《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論的重要起源,不仅开创了人类认知自我的新领域,为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心理学、哲学及艺术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梦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已久的欲望,同时梦的工作也不是盲目性的,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活动,且是富有心理学研究意义的。因此,本文基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念与研究,对梦的实质、梦的显相与隐相、梦的工作机制展开简要分析。

1 何为“梦”

每个人都会做梦,并对梦的发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那么,究竟什么是梦?梦的实质又是什么?在对梦的研究中,弗洛伊德认为,梦实际上就是人们愿望的满足。而这一愿望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包括童年印象、日常琐事、印象深刻的事情等,其中对于童年印象这一愿望来源的研究颇为关注。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之所以将童年印象作为重要的释梦研究对象,是因为梦的发生是较为原始的方式,如果想进一步释梦,就必须关注人的童年时期,甚至要追溯到人类种族发展之初阶段,以此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答案。

2 梦的显相与隐相

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的梦都有显相与隐相之分。其中显相,即梦的表面现象,是人们所能记忆与表达的,也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假象;隐相,即梦的内容与实质,是具有一定真实性的,难以通过表象来获得愿望的满足。

从这一观点来看,梦的显相就代表了毫无掩饰、易于识别的假象生活。例如,一个人不想起床但被闹钟叫醒时,容易梦到自己已经醒来并完成了刷牙、洗脸、吃饭等动作;一个人在准备紧张的考试时,容易梦到自己已经通过考试,并且获得较好的成绩;一个人长期在外思念家乡时,容易梦到自己已经回到家里,并见到许久未见的父母。以上示例均是梦的显相,也是人们显而易见的愿望的满足。

与梦的显相相比较而言,梦的隐相是蓄意隐藏梦的内容及其要表达的意义,需要对梦做深入分析才能了解其隐藏的愿望。人们的梦中有时会出现平淡无奇的事物,有时也会出现离奇多变、甚至令人恐惧的事物,这些梦中出现的事物难以通过表象来了解做梦者的愿望,必须做深入分析。弗洛伊德以自己梦中出现的R人物被设定为是自己的叔叔还是傻瓜来举例,通过有意为之的变形与伪装来体现梦的隐相。在这一示例中,通过伪装与曲解达成愿望,使原来的愿望变形,也是心里防御的一种形式。而在这里,防御是因,变形则为果。因此,弗洛伊德将梦的本质看作是愿望的满足。

3 梦的工作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机制是人们头脑中预先编制好的想象物形成的梦。梦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受做梦者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刺激,而对做梦者产生刺激的因素往往被重新编制进梦境中。例如,外面一阵雷鸣声,可能会使做梦者出现置身于战场的梦境;被虫子叮了一下,可能会使做梦者出现被刺伤的梦境;公鸡的一声啼叫,在梦中可能会转变为一个人的惊叫声。当然,这些外界刺激对做梦者产生以上影响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外界刺激强度不足以使做梦者惊醒。如果这些刺激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那必然会使做梦者被惊醒。对于因做梦者为达成自身愿望,本能要求引起内部刺激,通常会通过梦的隐相形式来寻求满足。而一旦这种内部刺激难以对梦的隐相进行伪装,做梦者就会惊醒。所以,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存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睡眠,相反,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入睡者抵挡外界刺激,同时对入睡者形成一种安抚与镇静作用。

为了让大众更深入地理解梦的工作机制,弗洛伊德通过“梦念”这一概念来做进一步解释。梦念,即从精神上能代表梦的事物,受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琢磨与思考的问题的支配。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出现在做梦者梦中的应该是白天所反复思考的事物,但为什么人们所梦到的经常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弗洛伊德的观点里,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梦具有稽查作用,将隐梦伪装为显梦,这一过程也被视作“梦的工作”。

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工作过程包括凝缩、换位、戏剧化与润饰四种。梦的凝缩,即梦的外显内容是经过删减的内隐思想,原始内容在梦中呈现再经过删减与复现,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梦的换位,是用某种暗示物来代替梦的内隐思想,转移梦的精神重心,用无关紧要的观念体现压抑的欲望。凝缩与换位的作用都在于避开“梦的稽查”。梦就是通过这种伪装与替换的方式来达到潜意识里愿望的满足的。即使如此,做梦者醒来对梦进行回想时,仍然要接受“稽查”。此时,做梦者需要对梦中出现的材料进行再次整理,这一整理过程就是对梦的戏剧化与润饰。其中戏剧化,即将做梦者的愿望在梦中展开,并运用夸张的形式使梦更加具体。润饰,则是做梦者醒来后将被打乱的、颠三倒四的梦境进行重新归纳,使其更加条理,并能将真相掩盖。

4 结语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睡眠状态下做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梦境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神秘而又离奇的,亦真亦假,让人感到迷惑之余,又产生强烈的好奇之感。可以说,梦是人们潜意识下无比精彩的内心戏,为人们的成长与变化提供着重要线索。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关于精神分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值得后人继续深入探索与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张苏昱.解读弗洛伊德、梦与意识[J].美与时代(下),2018(07):34-36.

[2] 徐凯.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04):245-249.

[3] 叶云云.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蝴蝶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06):73-74.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心理学意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跟踪导练(二)5
漫画
消防意识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