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新基础教育”生态区负责人2019年联席会议在河南省巩义市举行。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主持,“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亚萍、副院长卜玉华,“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袁德润、庞庆举,巩义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贺新向以及各生态区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主要由各生态区负责人对所在生态区“新基础教育”的推进过程与发展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解决思路与策略等作交流。
巩义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泰峰介绍了巩义市在学生工作推进中的PDCA循环主题实践活动的“巩义经验”。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叶伟锋从区域推动与自觉发展的双向动力机制、整体策划与个性设计的融通转化机制、定期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互通共赢机制、分散个研与集中共研的互动创生机制、总结提炼与成果分享的转化辐射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主任王会芳分享了临淄区“新基础教育”的推动过程中的教师发展状态与中期评估之后在学校层面、教研室层面的推进策略。
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林辉分享了学校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主要着力于学科教学的重心下移与学生工作。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贺军辉在发言中介绍,目前他们着力于区域内的日常研讨与区域生态变革,努力发挥“新基础教育”試验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兰桢分享了南海区“新基础教育”突破主要体现在四大领域的规划,与“三大铁律”的贯彻落实。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春指出,光明区“新基础教育”主要聚焦“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品牌建设,即聚焦主题、聚焦问题、聚焦骨干。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星说,崂山区着力推进两个机制:一是区域研究员和专家、兼职研究员的共同研究机制;二是区域研究机制,即联席会议和学科推进。通过各研究员的共同参与,制订了新一轮发展规划和论证。
江苏省淮安市生态区负责人伍红林指出,淮安的两所合作校和两所基地校整体的区域研究机制稳定,各个领域层面协调。合作校在未来三年新的发展目标主要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基地校逐步走向“全”“实”“深”,学校具有较强的自主策划能力和节点意识。
李政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会议体现了生态式推进阶段的“生态性”特征,通过交流有助于各生态区差异互补、交互学习、共生共长;会议也对生态区在发展阶段和节点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其解决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诊断与理解;各生态区的个性化创造与独特经验有了更加清晰的表达与认识。(巩义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