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讲述
他以保尔为榜样,忘我工作,不为名利,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面对荣誉和奖励,他主动谦让,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
只要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工作过,学习罗健夫是必修的一课。他就像一杆旗帜,指引着航天人的精神方向。
上世纪60年代末,在国际封锁和科研基础薄弱的双重困境下,罗健夫毅然挑起了研制图形发生器的重担。图形发生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制版设备,如能研制成功,将对后续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起关键作用。
接到研制任务后,罗健夫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和书店,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他力排干扰,凭借顽强毅力自学课程。
曾任罗健夫所在车间党支部书记的胡培德回忆说:“为了能够看懂英文资料,罗健夫又自学了英语。在当时那种闭塞的环境下,从头学一门外语的难度可想而知。
历时3年,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罗健夫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1975年,他又研制成功“II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荣誉和奖励,他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榜样,在II型图形发生器申报国家科技成果时,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在報考技术职称、派遣出国时,他都主动谦让,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
今天的771所科研园区,一座罗健夫铜像挺立在园区中心,他一手搭衣,一手紧握图纸,默默凝视着他为之献身的科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