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蓝丽华
一、学生背景
姓名:靈灵(化名)
年龄:3岁11个月(出生日期:2015.4.14)
性别:女孩
班别:入读幼儿园小班
诊断:于201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轻度)。
基本情况:灵灵妈妈在老家生产,休完产假后回广州工作,灵灵被寄养在老家生活。直到2岁时才来广州和爸爸妈妈一起居住,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上过金宝贝早教机构。爸爸妈妈都是研究生毕业,爸爸的职业是软件开发,妈妈是研究员。
二、问题概述
新生入园的两周,观察到灵灵在集体生活中有反复高频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偏执行为,如,喜欢用手去触摸抓握食物和水;饮食方面严重挑食,完全没有规则意识,对老师提出的规则要求和对她名字的呼唤基本无反应;不会和同伴交往互动,很少能融入集体游戏中,基本是自己处于游离状态;日常活动中经常尿湿裤子,走路、运动时动作不协调,脚腕无力、穿脱鞋子有困难,喜欢光脚在睡室走动。具体行为记录如下:
1.进餐时严重挑食,不喜欢的食物一点也不吃,老师喂她吃,她会用手捂住嘴巴,经常出现用手抓捏食物的现象;洗手时,喜欢玩水,老师不干预会一直玩下去、有时因玩水弄湿同伴衣服对同伴哭闹投诉无反应;喝水时,重复出现把手伸进水杯里浸泡抓握。
2.灵灵缺乏常规意识,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想在地板上玩耍就坐到地板上,还会在课室钻爬桌底。
3.午睡时,喜欢光脚在睡室走动;较难入睡,常态是:在床上自己唱歌、说话、攀爬床架、或在床板上跺脚发出声音、玩口水等现象。
4.自主游戏时,总是独自走来走去,或者观看同伴的游戏,自己融入不到同伴的游戏中,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互动交往较少。
5.交流时,灵灵眼睛总是看着别处,与交流的人基本没有主动的目光对视。
三、成因分析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s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由于孤独症的特征即是如此,结合灵灵两岁前离开父母,寄养在湖北老家的实际情况,外婆、奶奶每周轮流抚养,环境、抚养人的不断更换对婴儿期的灵灵应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遇到一个新环境时,她在集体生活出现的不恰当行为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她所表现出来的应激表现。
四、辅导策略
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发现灵灵出现的各种特殊需要关注的行为后,班上老师及时采取了各种策略措施。
1.聚焦式观察。记录、收集灵灵在班集体中出现的特殊需要关注的行为,如图片、视频等资料。
2.与家长沟通。通过多次约见、微信、电话、随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反馈灵灵的在园情况,让家长能够及时意识到孩子在发育发展上出现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引起家长的重视,尽快寻求专业机构进行量表评估,找出原因,家园合作共同帮助灵灵能够适应集体生活,让她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3.个性化教育。班上老师关注灵灵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与灵灵帮助:
①加强关注度。实时关注灵灵。如,调整座位,安排活泼、开朗、交往比较主动的孩子坐在她的旁边;午睡时着重关注,坐在她的旁边陪伴、安抚。吃饭时,给灵灵特别照顾,饭、菜分别装开;由于她总是尿湿裤子,老师会聚焦式观察预估灵灵的如厕时间,提醒并陪同她手把手地带她如厕。
②老师个别化的帮和教。游戏时,老师陪同她一起游戏、通过模拟、实践等方式鼓励她主动参与游戏、传授参与游戏、交往沟通的方法。
③帮助她结交一些能力强的伙伴。通过一对一的带领让她融入小群体的活动。
④密切与家长沟通、反馈。每天个别化的沟通,反映灵灵在园的情况,提醒家长回家个别化的跟进、训练,了解在家的情况。
⑤为灵灵争取我园的融合教育资源。为她制定专业的个别化教育(IEP),积极配合特教老师,共同帮助灵灵。
4.充分利用资源
⑴利用实习生(特殊教育专业)资源。个别化跟进记录灵灵集体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特殊需要关注的行为,并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
①制作《图卡式在园半日活动流程图》。即是《结构化教学》中的视觉时间表,用视觉的形式告诉灵灵这半天中有什么活动,以及活动的顺序,让灵灵预测与了解她将会如何,以什么顺序发生。
②操作流程图。灵灵每天入园后,带领她一起摆放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每完成一件事后,再带领她过来看下个活动是什么。
⑵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教室资源,向家长推荐借阅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分享。
5.家长陪读
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家长想了解灵灵的在园情况,请假在园陪读2周。从早上入园一直陪到灵灵放学为止。除了观察灵灵的情况外,妈妈还针对一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①对社交问题。妈妈用自身融入孩子们的游戏,及鼓励、支持的方式,带动灵灵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
②在进餐方面。妈妈知道灵灵很挑食,想了一些办法,吃饭时,在她面前放一张磁铁式贴纸板,每吃一口饭菜,奖励一张小贴纸。
6.为灵灵争取到我园的融合教育资源,制定专业的个别化教育(IEP)进行训练。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家园配合、家长的重视、理解及配合、以及园领导的有力支持,给予我们班上老师在工作上很大的帮助。在家园共同努力下,灵灵在上述出现的各种不恰当行为上都有了显著的成效。
1.家長观念得到转变
老师的积极沟通,家长的重视跟进,及时约诊专家、专业机构进行咨询、评估,积极找出问题的根源,从源头进行干预。在第一次约见的时候,开始家长是很担心老师会给灵灵贴上标签,把她当做另类孩子来看待,通过2周在园的全程陪读,妈妈真切感受到班上老师对灵灵的爱与帮助,灵灵在园的每一天都是开心愉快的。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是我们帮助特殊需要孩子的最大动力,现在的灵灵妈妈还会经常和老师共同分享果果在家的一些表现,在假期中出现的一些开心变化也会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
2.灵灵在各方面行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①喝水时,不再把手伸到水杯中玩;进餐时的抗拒行为明显小了,即使不喜欢吃的食物,在老师的劝解下也可以吃上一点点。
②在图卡式提醒下,常规意识有所增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坐到地板上或在地板上玩耍的情况减少。
③午睡时,进到睡室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快脱下裤子、衣服,躺下来,不再游离走动。
④尿湿裤子的现象减少,想如厕时会主动告知;自己有想法、意愿时会主动表达。
⑤游戏时,会模仿同伴,跟着同伴,或在同伴的带领下,一起参与游戏。
⑥对老师的呼唤会有反映。
六、反思与建议
灵灵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孩子,从灵灵的身上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去接触、了解这一少数群体。由于孤独症自身的症状,这一群体在集体中会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内心深处去接纳他们、理解他们、包容他们。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作为普教班的老师,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专业知识是很欠缺的,要通过培训、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遇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时能及时发现问题、跟进、并进行科学的干预。
2.有效沟通,适当借力。及时有效地进行各方面沟通,更好地借幼儿园的力、借专业机构的力、借家长的力,借力身边一切所有能够帮助孩子的资源。
3.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在融合教育的大环境下,特教老师依据诊断书、各种量表,针对每个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制定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有效实施。
4.在个别化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泛华和加强。在我们幼儿园特教老师的IEP个别化教育实施后,班上老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对其进行个别行为的强化和巩固,双管齐下,效果会更明显。
5.聘请专业人员陪读。鉴于灵灵的特别需要教育,建议聘请专业人员陪读,利用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对灵灵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收效会更显著。
当然,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进行的所有教育模式、方法,都需要家长、老师在实施时要家园一致,并怀着一颗理解、包容、接纳的心在行为、语言、情感上的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要始终坚信,一定会有时光不语,静待花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