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情

2019-09-10 07:22:44王鹏飞
消防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禅院公安消防消防官兵

王鹏飞

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救灾11周年。回忆11年前,我随队赴川参加救援,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2008年“5.12”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震惊世人的大地震后,天津消防总队奉命迅速组建了一支由200多名消防官兵为骨干的抗震抢险救援队赴川参战。当年,我虽然已经52岁了,作为消防战线的一名老兵,我还是主动请战得到领导批准,派我随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5月18日,我到达灾区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总队抗震抢险救援部队驻地后,在仅仅一周的时间里,我就和总队抗震抢险一线的特勤官兵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深入到一个个山村、一片片危房和倒塌的废墟中,在通讯不畅、设备简陋、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采访报道并拍下了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中国法制网——天津频道”、“警界时空”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播、刊发天津公安消防部队赴川抗震抢险救援内容的通讯、图片、消息稿件30余篇(幅)。

救人!救人!被困群众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就决不放弃努力。这是党中央和亲临抗震救灾一线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要求,这是包括我们消防队伍在内的赴川抗震救灾大军的共同誓言。

当时,天津消防抗震救灾部队组成20个突击队,深入桑枣、秀水、黄土三镇78个自然村和5个社区,走村入户,深查细找,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搜救,寻找失踪被困人员。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冒着余震不断、阴雨绵绵、山体滑坡、飞沙走石的生命危险,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天津公安消防抗震抢险救援队,自到达抢险救灾战区的那一刻开始,以救人为主的抢险救灾战斗打响了,在这种危难当头,作为战地记者的我,像战士一样闻警而动,每每冲到救人救险的第一现场。

记得,那日去三清村,该村位于桑枣镇最边远的山村,山路崎岖,峰峦嶙峋,那里的灾情较重,而且有群众被困。我和来自天津公安消防塘沽区支队的特勤消防官兵们一同长途跋涉,马不停蹄,披荆斩棘,翻山越岭,攀过五座高山,沿途随处可见地震余震飞落的巨石和山土,触目惊心!此情此景,非亲身体验难以想象,九死一生,绝无半点夸张。塘沽消防18中队的马凤刚中队长感慨地说,这次去三清村,是这些天来上山路途最远、翻山最多、危险最大的一次,老王(指我)是我们队伍里年龄最大、军龄最长、级别和警衔(大校)最高的老同志,我们大家要学习老同志的这种敬业精神。我作为老大哥给大家鼓劲,同时提醒大家要互相照看好,一定要注意安全。每走一程山路,当有村民自发为消防官兵领路,我与带路的村民同行,边走边与村民说话,了解当地灾情,宣传抗震救灾。村民群众动情地说,你们代表党代表政府,为百姓不顾生死危险进山救命解难,我们感激不尽!

一位在山腰路旁居住的村妇,看到我一路急匆匆走来汗水淋淋的样子,热情地一把拉住我说:“前面还有很远很险峻的山路,你别跟他们一起走了,就在我家休息一下,我给你做饭吃,他们返回来还要走这里的,到时候再一起走。”“谢谢您了!”我谢绝了她的好意。我说:“我们是一个整体,我怎可以掉队呢。”就这样,我随队与消防官兵历时9个半小时,往返行程40余公里,在三清村一片片震损坍塌的废墟中救助被困群众,先后安全疏散了8名村民。88岁的村民老太太杨华珍,被地震房屋倒塌砸伤,急需救治。消防官兵立刻在山上砍了几棵毛竹做成担架,将老人放在担架上,几名消防队员轮流抬着担架,沿山路返回,直到将老人平安送出大山,由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救治,经及时救治,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一路走下来,两个脚底磨出了好几个血泡,强忍着钻心疼痛,我将路途上消防官兵救人涉险的精彩瞬间全部拍摄了下来,同时采集到了一线报道的第一手珍贵材料。随后,以这个素材为重点内容的长篇通讯“情系山区百姓”先后在《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每日新报》上突出刊登。

白天我和战士们一样步行跋山涉水出征,晚上和战士们一样睡在帐篷的地铺上。由于吃饭冷一口热一口,我肠胃出现不适,一天拉肚子好几次,我就找队医要了几片药吃后,硬撑着身子抱着笔记本电脑写稿子,有时一工作就是多半夜,我从未吐露半句怨言。

5月22日14时许,天津消防救援队,接到位于安县桑枣镇的安县邮政七所的紧急求助,称该邮政储蓄所在震灾中房屋受损严重,所内有大量现金、存折、储蓄卡及微机等贵重物资,请求消防官兵帮助抢救。我当即随天津特勤消防官兵到现场,当时,邮政储蓄所房屋裂损非常严重,余震不时出现,情形非常危险。我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近距离地拍摄下消防官兵奋力抢险镜头,直到消防官兵将该邮政储蓄所内的总计存款金额300余万元储蓄折(卡)及数万元现金等全部安全取出。这次抢险救援回来后,我顾不上身心疲惫,一头钻进闷热潮湿的帐篷里抓紧时间写稿件。很快,这次抢险救援的文字、图片报道,先后在《人民公安报》《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等媒体报道。

5月21日至23日,天津消防救援队3次派出官兵到安县飞鸣禅院组织排险救援工作,我参加了该禅院的救援慰问和宣传报道、照片拍摄工作等。该禅院位于安县罗浮山,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841年,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僧人32名,共有殿堂8座,其中6座被确定为危房,该禅院镇院之宝藏经阁,在震灾中严重损坏,排险过程中,官兵们为该禅院抢救出经书21000余册,为30余名僧人、居士逐个看病,并送去食品、矿泉水等慰问品9箱。

据一周来的初步统计,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天津公安消防赴川抗震救灾部队共出动官兵1739人次,救出遇难群众6人,营救被困群众16人,转移受灾群众26人,救助伤员155人,走访排险1254户。抢出粮食90.3吨,抢出药品价值44万余元,以及一个国家重点单位重要物资一批。

在一片残墙断壁、瘢瘢瓦砾的空地间,眨眼中撑起了一处蓝色的天——虽然只是几顶蓝布帐篷,却给了刚刚经历一场大地震灾害的一群孩童们的心灵阳光般的抚慰,他们背起了书包,捧起了书本,响起脍炙人口的朗朗读书声……这就是5月20日,我与天津消防救援队指战员们一起行动捐款出力,帮助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松林村建起的一所“帐篷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松林村松林小学在这次大地震中,由于校长和老师们的及时疏导,在校上学的小学生们没有一人伤亡,但是学校校舍、院墙坍塌受损严重,学生们的书包、书本文具等都被砖墙瓦砾埋压了,有的学生亲人在震灾中丧生还未抹去心头的哀伤,他们渴望复学的愿望面临困难重重。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天津消防指战员多次到该小学查看,大家不顾疲劳连续奋战,从废墟中扒出了学生们用的书包、书本文具等,就地取材用散落的砖头在凹凸不平的校园内铺砌了一条路,并用几根树木钉制了一块桥板稳稳架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壕沟上。随后,指战员们纷纷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不多钱款倾囊而出,大家捐款为松林小学购买了崭新的书包和学习用具,特别是在灾区帐篷十分紧缺的困难条件下,挤出部队物资中多顶帐篷,帮助学校建起了“帐篷小学”。我采写的关于帐篷小学的文字、图片报道等先后在《人民公安报》《今晚报》《每日新报》等媒体刊登。

为帮助四川受灾地区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并为当地公安消防部队提供抢险救援装备器材,有力加强抗震救灾工作,5月24日,天津消防救援队向四川消防總队捐赠金属切割器、发电机、机动链锯、无齿锯、起重气垫、战斗服等价值110余万元的特勤装备器材,并举行了捐赠仪式,表达了兄弟部队在抗震救灾战斗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我现场将这一场面抓拍下来,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发稿,5月25日《今晚报》一版刊登了我拍摄的这一图片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禅院公安消防消防官兵
最美的逆行
齐鲁周刊(2018年31期)2018-11-06 04:48:42
四川资阳消防官兵冬训上演“冰火两重天”
消防界(2018年1期)2018-10-21 11:18:06
四川资阳消防官兵冬训上演“冰火两重天”
七绝·岭南秋晨
北方文学(2017年10期)2017-07-31 16:10:14
浅议如何提高消防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
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
岷峨诗稿(2016年4期)2016-11-26 14:17:23
为党的公安消防事业纵情讴歌吴学华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公益讲座传递大爱的力量
水上公安消防文学创作发展状况及思考
水上消防(2015年1期)2015-01-07 15:52:34
兰州-电镀厂发生大火 消防官兵抱出5个煤气罐
完美
读者(2013年13期)2013-12-25 02: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