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珊
当今这个教育的新时代,越来越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教育存在地区差异,导致在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上也参差不齐。本文尝试应用教练型班主任的理论和工具,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结合案例,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问题呈现
笔者新接手的班上就有一位特别的孩子叫小家,不到一个月,这位同学就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我尝试和小家面谈沟通,他跟我聊到了他在家里父母动不动就打他,所以他已经习惯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原来小家因为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而造成了这些不良行为,他动不动就使用暴力对待同学,既有语言暴力,又有身体暴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尝试应用一些新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
二、教练型班主任的相关理论
众所周知,教练在体育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能看到运动员面临的困难并且通过技术性的手段激励运动员,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而这里提到的教练型班主任,就是指善于应用教练的工作原理,技术性地推动工作对象(包括自己、学生和家长等)调整自身状态、调动自身潜力、优化自我管理能力、获得自主成长的班主任。
在教练型班主任应用教练工作原理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这一灵活而具有威力的语言形成了教练式语言模式。
教练型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同步带领法。所谓“同步”,就是先通过呼应对方的语言、身体动作、情绪感受等与对方达成一致,建立亲和关系,消除抗拒,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所谓“带领”,就是应用当事人自己的感知模式去引导他,从提出一些当事人认同或让其无法否认的问题入手,逐步提出一些超出其原有思维框架的新问题。
三、应对策略
针对教练型班主任的一些理论指引,同时结合新的教育背景,笔者觉得可以从亲子关系这一纽带入手,指导家长去开展家庭教育,这样对学校教育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上面提到的学生案例来说,我想孩子身上的问题,父母应该是最清楚的,所以家校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我请来了学生的妈妈进行了解,并应用同步带领法来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笔者在和家长的面谈沟通下,在不断地肯定和接纳家长的同时,用问题拓展对方的思路,讓对方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达到转变的效果。下面是其中的一次聊天记录:
家长:老师您好!今天小家给我一张卡片,他还是第一次送东西给我呢!
师:我相信你看到这份礼物心里应该很高兴,同时也很欣赏你用正面的语言来看待小家的表现。(同步感受和观点)
家长:他写作业的态度是好了一点,不过那些字体还是歪歪斜斜的。
师:书写的确还是有待提高。我们看到他作业的好转其实也是认真书写的第一步变化,你觉得呢?(同步家长的期待和渴望)
家长:那也是。
师:对啊!你们家长其实也在改变。他的那些特别行为其实都有正面的动机,你们有没有觉察到呢?(肯定正面动机,带领家长转移关注的焦点)
家长:我们也觉察到了,多肯定孩子,渐渐地,孩子真的发生了变化。感谢老师的教导,不仅把我的孩子教好了,还让我们家长也受教了,谢谢您了!
师:你们的亲子关系能有这样的转变,的确令我感到高兴,希望你们家长的转变能带给他更大的转变!(带领家长逐渐靠近我们想要他去的方向)
家长:好的,我们一起努力!
在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之间低效或者说是无效的沟通,并不是说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他们缺乏对孩子行为表现的理解,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家长缺乏的是沟通的技巧。笔者通过和家长的多次沟通,同步家长的一些看法和情绪,接纳了他们的感受,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再带领家长摆脱原来的教育模式,接受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向,从而使亲子关系得到转变,教育取得成效。在转变学生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转变家长的观念,有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助力,我们的教育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四、案例反思
在这个案例里,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家庭中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指导家长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笔者重建小家和他妈妈的和谐亲子关系的引导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寻求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我们所看到的人的行为都来源于他内心的一些情绪感受。弗洛伊德说过:“人之所以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逃避痛苦。”对于小家的这些特殊行为,我们都可以从中寻找到他的正面动机。例如,他不听从父母的要求,他是在逃避什么痛苦呢?可能他害怕自己做不好再次受到父母的责备,也可能是不想父母觉得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些其实就是小家的内心期待和渴望被理解、被爱。如果我们能指导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不要把目光单纯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是多关注他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那么,孩子的每一个特殊行为都会变得可爱多了,我们也会用更多的耐心和宽容的心态来应对了。
第二,同步带领,转变视角。小家的叛逆行为已经是事实了,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的滋长只会和家长深层的期待和渴望相悖。与其悲观失望,不如破茧重生。所以在与小家妈妈的沟通中,我首先同步她的情绪感受,肯定对方的观点和期望,呼应对方的语言和做法,建立亲和关系。作为疏导者,我此时能同步他们,消除家长心里的抗拒,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在某种意义上,让家长感受到他们和老师其实是最亲密的战友。当小家妈妈产生了这种感觉后,家长工作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带领家长从一些她认可的或者无法否认的问题入手,转变视角,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就能将对方带到我们想要她去的方向,重新建立一些新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的转变带动学生的转变,相辅相成,让家校合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小家妈妈的多次接触后,开始转变了这位家长传统的亲子观念,构建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小家的日常行为也慢慢向正面迁移。我相信,今后通过家校共同合作,会构建出一个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本文系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教练技术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研究”(Z2017A00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