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实践要义

2019-09-10 07:22张烨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

【摘 要】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当下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一线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辅导策略和即时的课堂教学反思技术,才能保证中小学团体辅导课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理动力。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课;实践要义;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8-0046-03

【作者简介】张烨,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德育主任,副教授,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属于体验式活动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分享,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能力、稳定的情绪心态和有效的自控能力。简单地说,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就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层层推进和积累学生的心理资本,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类型指向: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行进路径

笔者结合多年的心理辅导课的实践经验,将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体悟课、活动体验课、心理训练课。

1.认知体悟课。

人的行为是由认知决定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往往源于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认知。在认知体悟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即通过活动中的感知、冲突、反思、建构等过程,形成或改变个体的认知,从而实现课堂目标。认知体悟课的一般流程是:情景—讨论—交流—分享—总结—体悟。教师可充分利用绘本故事、情景剧、视频片段、图片、社会新闻、热点问题等教学资源,截取不同的片段,经由故事情景引出主题或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器官去感知,并通过预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最后在互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得到领悟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发展观。这种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适用于促进学生积极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或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2.活动体验课。

学生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最有感触,体会最深,也最有可能因此发生改变,而课堂上最容易操作的就是设置活动。活动体验课指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自我觉察和体悟,最后分享自己的收获。活动体验课的流程是:情景—活动—分享。如在小学绘本团体心理辅导课《南瓜汤》的教学中,教师先运用绘本故事情景导入主题,接着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支援前线”和“叠纸杯”,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有趣又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中觉察自我、体悟主题,最后在分享中提升自我认识。这类课可以上成纯粹的活动体验课,即整节课围绕一个活动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许多拓展类活动大都属于此类。由于这类课的时间、纪律等不好控制,对教师的控场力要求较高。

3.心理训练课。

心理训练课属于一种特殊的课,它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按照心理训练的科学方法对学生某种需要提升的心理品质、交往技能、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进行强化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方法,便于课后持续训练。这种课的一般流程是: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练习—总结—能力提升,对学生进行记忆力和注意力的训练等都属于此类。

以上各种类型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每种类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视主题需要综合交叉运用。

二、方法调适: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现场运用

要上好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师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除了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钻研相关理论外,还应掌握一些团体心理辅导课常用的方法。

1.游戏活动。

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实施过程中,游戏是最常用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课题设计游戏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创设情景或者热身,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或者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感悟主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要特别注意讲明规则,而且规则内容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能有歧义,有可能的话,教师最好先示范一下。

2.脑力激荡。

脑力激荡是一种特定的小组讨论形式,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怎样控制情绪”“如何交朋友”“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等。其注意点是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进行充分的、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交流。

3.辩论。

辩论指针对同一主题,双方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得到共同的认识或见解。它能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开拓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如“男女生交往”“网络游戏的利弊”等主题的辩论,都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互动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包括互动角色扮演、AB剧(互换角色扮演)、影视情节即兴表演、空椅子技术、独白以及服饰角色扮演等。活动时,学生在预置的情节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获得体验、感悟并进行分享。角色扮演涉及的主题比较多,其中较典型的主题包括亲子冲突、同学矛盾、网络成瘾、异性交往等。在具体扮演时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一定要让扮演的学生和旁观者分享感受。

5.视频播放。

视频是一种超文本载体,它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比单一媒体负载的信息量大,学生得到画面、语言、音乐的复合刺激后,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各类视频素材,如影视片段、音乐、歌曲、微电影、广告以及娱乐节目等。团体心理辅导课上视频播放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 ~ 5分钟内,一节课播放2 ~ 3个视频即可,过长、过多的视频都会冲淡学生的思考和体悟。

三、评价优化: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反思激励

一个优秀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一定要学会对团体心理辅导课进行评价,那么,如何对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进行评价呢?一般说来,关键看两点:一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真正的收获,二是看学生的收获能否拓展到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体可以从设计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教师素养以及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等几方面看。

1.设计准备。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目标定位要适度、清晰,体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先进理念;内容要积极和充实,理论依据充足,能从学生实际的心理需要出发;方案设计整体构思合理,准备充分。

2.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开展有序,形式手段多样,内容过渡自然、顺畅;主题突出,能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启发学生思考和分享;活动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方法,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的活动目标达成度高,教师营造的氛围安全、舒适,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的启迪、体验、感悟精彩有效。

4.教師素养。

团体心理辅导课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较高,教师要给学生安全感,使学生愿意表达。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活动组织能力要有个性特色,启发性要大。

5.突发事件处理。

团体心理辅导课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某个环节触动了学生的伤心处导致学生哭了,或同学间起争执、学生隐私被暴露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并有智慧地处理,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
学习方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