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峰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如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教学理念、实操项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评价体系多方面的改革实施,试图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引言
全国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主要是针对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的实践与考察。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验证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研究合理高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美国的大学课堂教学普遍使用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评价标准,突出三个中心词,即student、teaching、evaluation。评价内容比较灵活,评价指标中不规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评价体系重视师生交流,评价指标评定标准,区分度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我国随着2003年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教育评估制度的确立,至目前教学评价活动陆续在绝大部分高校纷纷展开。南京大学已建立一套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分类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力争使评价达到过程与结果并重、激励与发展并举的最终目标。北京大学采用基于教学流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将实验内容单独设课、教学、考核,并兼顾课程实验内容与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相结合。
当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教学评价未受到足够重视。实验课普遍不单独计算成绩。(2)实验评价内容方向单一。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考核,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水平。(3)实验指导资料陈旧,缺乏综合创新研发实验。(4)实验评价权重设置不合理、量化标准不确定。目前的实验成绩评定多数是实验教师主观凭学生的考勤情况、实验报告等来评分。由于实验任课教师不同,教学进度不一致,导致评分标准也不一样,因而很难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实操水平。(5)学生不参与评价教学内容,不了解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因此探索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评价办法并认真实施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1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验课评价体系合理明确构建的关键。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重视程度,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解决各领域问题能力的高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实验教学重要性的提高势必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有利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将实验主要分为:(1)基础实验:主要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2)设计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实验结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完成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综合研发实验:设立课题题目,可由学生自行选题。该类实验要求学生在提交成果的同时也要提交见解和体会。
3 评价内容的设定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定。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主要有:学生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综合研发能力。(1)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课点名签到和基础实验完成情况。(2)学生学习能力:完成设计型实验的操作情况。(3)综合研发能力:学生课后自行完成综合研发实验的情况和进度安排等。
从评价方式来看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过程评价来实现,也是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通常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的程度,加入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环节,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完整性。
4 评价手段的改进
搭建教学平台,实现具有练习系统、考试系统的教学软件,加入相应的评价体系,是现代教育手段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公平公正地确保评价体系正常运行的關键,是实现学生自我认识和学习反馈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段桂英.浅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45-48
[2]熊丽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长春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许水龙.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12(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