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双一流”高职教育建设背景下,对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服务水平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成为掌握休闲旅游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研究员。针对的教学团队的定位和能力要求,本文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了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双一流”;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对于加快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市场发展趋势要求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尤其是教学团队的建设。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因此,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的培养方案,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和高质量人力资源输出。深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目标。
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
1.大力提升教师素质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四有”标准,制定《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突出工匠精神教育,实行师德承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岗位聘用等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全生命周期培养培训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计划。完善青年教师“校企双师傅”指导机制,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每年选派1-2名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或优秀管理工作者赴境外进行为期2周以上的国际(境外)学习培训或交流。实施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互补机制,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行企校共建“双师”基地。与休闲旅游联合会、休闲度假协会等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进行实践。推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制定休闲服务行业技能大师、骨干来校任教的标准,拓宽从行业聘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每年选派1-3名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职工培训1次及以上,参与1项企业的技术革新或标准的制定等任务。为企业解决生产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2.引育优秀领军人才
通过领军人才、专业/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和认定标准,大力支持拔尖和优秀人才柔性引进和培养。聘请休闲行业知名专家担任校企合作办学顾问。引进或培养1-2名领军人才;培养出行业有权威、国内有影响的休闲行业专家担任专业的带头人。
3.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设双带头人制,企业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定职业标准,学校专业带头人牵头制定专业教学系列标准。建立休闲度假服务名师大师工作室团队。组建休闲度假服务大师工作室、休闲活动策划大师工作室、休闲产品与活动营销大师工作室等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健全大师名师工作室运营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作室在现场教学、生产性实习实训、标准制定和开展社会服务的作用。
4.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要求每位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青年教师拟定个人进修计划,在五年内,实现中、青年教师的外出进行博士学位学习或休闲服务业务进修。所涉及到的每一位教师须认真进行自我设计,安排专业进修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培养2--3名青年教师作为课程建设后备力量。结合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组织研究性教学。安排两位中、青年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包括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课教学、现场教学、活动课教学),课程组通过组织听课和集体评课,对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冷点、敏感点进行教学探讨,广开思路,各抒己见,达到以研讨促教学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推进现行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安排一位专业功底深厚、教学有方、师德高尚的教师和一位企业行家专门指导,制定详细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建立公开课、汇报课和观摩课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强化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
5.兼职教师培养计划
采用为休闲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免费提供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急需的短期专业服务人才等措施,把企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专业建设中来,使他们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企业优秀文化传播、实用性专业知识的传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灵活安排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着重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特长。同时鼓励和创造计划提升兼职教师科研水平,合作完成教材编写、课题开发等工作。
6.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创新制度体系,制定人才引进、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培养培训、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引进的专业教师需是3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技术骨干或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创新绩效管理。建立以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职业发展等多维度,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综合考评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搭建信息化绩效考评平台;强化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的关联度,完善优秀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完善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职称管理。把教师企业的实践、社会服务的实绩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企业员工到学校从教后职称晋升和聘任制度,企业员工的职称评审做到“单列计划、单列标準、单独评审”。
三、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在“双一流”背景下,打造一支与我国休闲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休闲服务与管理行业度假村服务、休闲策划、休闲度假营销、休闲景区导游等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休闲服务与管理行业相适应的休闲度假服务、休闲活动策划、休闲活动与产品营销、景区导游等各种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教学团队。
1、教学团队教师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工作岗位特点、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标准,构建“岗、证、课、赛”四合一、能力五层滚动递进(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拓展能力----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三项素质教育(诚信教育、淑女教育、四美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师建设平台课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建设平台课程6门,核心课程4--6门,特色课程3门。
2、教学团队教师开发智慧休闲教材。教学团队教师开发递进式智慧休闲教材,以学生为核心,以能力递进培养为导向,并将教材与移动智能终端有机结合,实现递进式培养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终端移动化、教学过程数据化。递进式智慧休闲教材建设思路: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编写和教学资源内容设计,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审核;通过移动端教学平台、二维码关联技术等互联网技术来立体呈现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持续不断地做好移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及时补充、更新和延展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配套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教师开发双语教材。
3、建设“三高(高技能、高职称、高水平)”、“两双师(双师素质、双师结构)”、“一团队(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提高教师“高技能”,实施“内培与引进相结合”以实现教师“高职称”,实施激励机制实现教师“高水平”;构建“互兼互聘、双向渗透”模式实现“双师素质”、“双师结构”职业能力培养;建设包括1名国家级专业带头人、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教授等在内的国家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强化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除有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之外,还设立1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组建休闲度假服务大师工作室、休闲活动策划大师工作室、休闲产品与活动营销大师工作室等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4.建立严格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团队考核评价和淘汰机制。在教学团队的考核评价机制上,从重视个人业绩的绩效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长期价值考核转变,从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从重视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视聘期考核转变,从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鼓励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并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工作,发挥出每个成员的最大潜能。同时,建立休闲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的淘汰机制,围绕休闲专业教学团队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不断补充新的优秀人才,始终保持团队的活力。淘汰不适应团队发展要求、不能按时完成业绩目标影响了团队整体绩效、其它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团队工作的成员。组织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境外學习、培训、游学;优化休闲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职称、学历、双师结构;培养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休闲专业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技术研究,打造国家级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何莉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4):39-44.
[2]张晓云.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82-85.
作者简介:
邓应华(1977-),女,湖南株洲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与休闲度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与游憩管理,旅游管理。